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拉克斯衛星
- 外文名:Araks
- 運營國家:俄羅斯
- 類型:傳輸成像偵察衛星
- 運載火箭:“質子”火箭
- 首次發射時間:1997年
簡介,研製背景,研製歷程,被誤解之因,性能參數,
簡介
阿拉克斯衛星由拉沃奇金科研生產聯合體機制,列寧格勒光學機械聯合體負責研製星上相機,數據通信分系統由維加科學生產聯合體研製。
首顆實驗型Araks-1衛星(Cosmos-2344)於1997年6月6日由“質子”火箭從拜努爾航天發射中心發射;1997年9月Araks-1故障,整星失效。2002年7月25日,發射Araks-2衛星(Cosmos-2392),但衛星在軌運行不足一年。
研製背景
前蘇聯/俄羅斯的成像偵察衛星對外統一按“宇宙”系列編號,對內則有“天頂”( Zenit)級、“墟拍”( Yantar)級、“薔薇輝石”( Orlets)級和“特工”(Agent)級之分。而西方的衛星研究專家將它們劃分為八代:其中第五代和第八代屬於數字傳輸型,其餘各代均為膠捲回收型。前三代衛星早已被淘汰;第四代膠捲回收型和第五代數字傳輸型是俄羅斯當前所主要使用的兩種衛星,其中前者用於執行詳查任務,後者主要用於執行普查任務;第六、七、八代衛星似乎尚處於試驗階段。
第八代衛星的計畫代號是11F664,設計局給出的名稱叫“特工”,國防部給出的名稱叫“阿拉克斯”( Araks ) 。
研製歷程
以俄羅斯一條河流而得名的“阿拉克斯”衛星,系由拉沃奇金科研生產聯合體所製造。本來這種衛星的設計方案在1980年代初就提出來了,但由於研製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和經費預算的制約,首顆衛星一直到1997年才發射成功。
1997年6月6日,俄羅斯用一枚四級“質子K"運載火箭從拜科努爾發射了對外公開稱為“宇宙2344”的首顆第八代衛星。利用這種重型火箭來發射成像偵察衛星,這在前蘇聯和俄羅斯的航天史上尚屬首次。更令人驚奇的是,該衛星竟然運行在高度為比這類衛星常規軌道高得多的1509x2747公里、傾角為63.4度的軌道上。這顆不尋常的衛星一發射,就引起了西方航天觀察家們的注意。美國《航空周刊與航天技術》根據此次發射所用運載火箭的推力推測,該衛星重達20噸,有一輛校車大,其外觀酷似美國的“哈勃”太空望遠鏡。
被誤解之因
“宇宙2344”其實是第一顆“阿拉克斯”衛星,但在當時卻被西方媒體誤稱為“阿爾康1"。發生這樣的誤解事出有因。
原來,俄羅斯有兩種由“阿拉克斯”成像偵察衛星派生出的民用衛星:一種是在1980年代末提出的“羅蒙諾索夫”( Lomonosov)天體測量衛星(但從未飛行過);另一種是拉沃奇金設計局在1990年代中曾經討論過的“阿爾康1 " (ARKON-1 )地球遙感衛星,該衛星擬被射入高度1500x2800公里、傾角為630的軌道。ARKON並不是一個俄文辭彙,據認為它很可能是Araks KONversiya(“阿拉克斯”改型)的縮寫。1994年,埃拉斯科研生產聯合體(NPOELAS)發表的一篇文章給出了“阿爾康1”衛星所載CCD光電成像系統的一些細節:該相機有8個譜段,最高解析度約2米,圖像數據或者被實時傳輸給地面控制中心,或者先暫時存儲在星上待過後再傳回地面。
當“宇宙2344”衛星發射時,它所進入的軌道與“阿爾康1”的預計軌道幾乎完全相同。正是這一巧合,使得一些西方分析家誤以為“宇宙2344"就是“阿爾康1"。
性能參數
Araks-1衛星質量約6000kg,運行在高度2000km/3000km、傾角60度的橢圓軌道上。衛星採用反射式光學系統,系統等效焦距27m,覆蓋從可見光到近紅外區域(0.4~1.1)的8個譜段,相機視場角約為0.5度。衛星具有20度左右的側擺能力,相機能對遠離星下點1000km距離範圍內的多個目標區進行成像,解析度為2~10km,幅寬15~35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