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戲劇

阿拉伯現代戲劇的發展,是從19世紀中葉開始的。1848年敘利亞人馬龍·奈喀什(1817~1855)三兄弟組織的家庭劇團,可能是阿拉伯現代戲劇的初次嘗試。由他編導和主演的三部劇作《吝嗇鬼》、《愚蠢的艾布·哈桑》和《嫉妒者》,實際上是不完整的歌劇,由西方歌劇移植而來。後敘利亞人A.A.K.喀巴尼(1836~1902)在大馬士革和貝魯特組織劇團演出,反映了當時的一些社會弊病,表現了一定的反封建思想,遭到土耳其當局的查禁。1883年他離開敘利亞來到埃及,繼續從事戲劇創作和演出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拉伯戲劇
  • 開始時間:19世紀中葉
  • 劇團馬龍·奈喀什家庭
  • 初次嘗試:阿拉伯現代戲劇
古代戲劇,現代戲劇,高速發展時期,走上中國舞台,阿拉伯劇作家,

古代戲劇

在埃及未成為阿拉伯國家之前的古法老時代,祭神儀式是最原始的戲劇形式。據記載,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人關於伊希斯母神的神話劇有40場,劇情簡單,但含意深刻。它既是宗教祭典儀式,也是戲劇性表演,其中還有歌舞內容。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出現後,這些表現多神教和崇拜偶像的宗教儀式受到衝擊,戲劇也隨之蕭條,以至基本不存在了。但還有一些表現伊斯蘭教義或派別鬥爭內容的戲劇形式。
在阿拔斯王朝麥哈迪哈里發時代,相傳有一位蘇菲派教徒,每周兩次站在高台上宣講伊斯蘭教,眾人隨和,並出現人物扮演。這種以宗教教義為內容的說教,是當時的一種戲劇表演形式,它與基督教教堂中的道德劇很相近。
阿尤布朝時,出現了皮影戲和木偶戲。這種戲劇是在公元13、14世紀,經蒙古人和突厥人由中國傳到伊斯蘭國家和阿拉伯國家的,在埃及等阿拉伯國家盛行,很受上層統治者和下層人民的歡迎。當時埃及著名的皮影戲表演家伊本·丹雅爾(1248~1311)用詩歌和散文形式寫了許多皮影戲台詞,留傳下來的有《皮影精靈》、《千奇百怪》和《多情人》等3出戲。

現代戲劇

19世紀中葉,埃及還沒有阿拉伯人的劇團演出,只有歐洲的一些劇團每年應埃及國王聘請來演出。1868年,在開羅艾茲伯克耶廣場修建了喜劇院。1869年又修建國家歌劇院,這是阿拉伯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歌劇院。同時也有人集資在亞歷山大市修建了札札尼亞劇場、漢姆巴拉劇場、菲利劇場等。 1870年埃及人Y.塞努爾(1839~1912)在開羅成立了第一個埃及劇團。他先後創作了36部劇本,是埃及第一位劇作家和演員。由他編導或主演的劇目,大多描寫埃及社會下層人民的貧困生活,對社會不良現象進行批評。他擅長演諷刺劇和滑稽劇,被稱為“埃及的莫里哀”。1891年艾布·哈利勒·喀巴尼和亞歷山大·法拉赫在埃及組建了水平較高的劇團,成員有埃及著名歌唱家、歌劇演員 Sal-黑扎茲(1852~1917)。1905年黑扎茲單獨組成劇團,修建劇場,以演出歌劇為主,劇目多是W.莎士比亞、V.雨果、P.高乃依和大仲馬的名著,但都作了阿拉伯化或埃及化的加工。黑扎茲是1916年以前埃及舞台上歌劇表演藝術的大師,被譽為“阿拉伯歌劇的元老”。後來A.歐卡夏等3人組織的劇團,主要演出話劇。1912年J.艾卜耶德(1882~1962)組成劇團,主要演出悲劇。以後又相繼出現了許多劇團。一些劇作家和演員也組織了戲劇愛好者協會和文學和戲劇發展協會等戲劇團體。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阿拉伯戲劇得到發展,它有幾個特點:
①首先在敘利亞地區產生,然後在埃及得到發展;
②上演的劇目除少數是阿拉伯人編寫外,大部分是翻譯西方(主要是法國)的戲劇,或是移植改編;
③多數劇本用地方方言寫成,社會效果較好,但不夠成熟,未能為文學史家所接受,致使大部分劇本佚失;
④劇作家多是演員出身,他們往往採取自編自演的方式;
⑤這一時期劇團數目較多,而且解散和重建活動頻繁,大部分劇團以家族或夫妻為核心,演員多屬業餘性質,不受劇團的約束;
⑥比較著名的演員往往能演、能唱,還擅長於彈奏,這與當時戲劇集歌舞、演奏、朗誦和對白於一台相關;
⑦早期戲劇中的女角由男演員扮演,19世紀70年代以後,在敘利亞等地區女演員開始登台;
⑧20世紀初,劇院不斷增加,逐步擺脫了演堂會和在咖啡館、餐廳表演的狹小天地。開羅埃及國家歌劇院等大型劇院的修建,是這一時期戲劇發展的重要標誌。

高速發展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50年代,是阿拉伯戲劇迅速發展和提高的時期,黎巴嫩人F.安頓(1861~1922)和台木爾兄弟反映社會問題的現實主義劇作是這一時期的先聲。F.安頓的劇作以《新舊開羅》和《撒拉丁素丹與耶路撒冷王國》為最著名。穆罕默德·台木爾(1892~1921)共寫了4個劇本, 即《籠中鳥》、《阿卜杜·賽塔爾先生》、《友好往來》和《深淵》。邁哈默德·台木爾(1894~1973)在他哥哥之後,創作了許多反映社會生活的現實主義優秀作品,如《第十三號防空洞》。他們的作品代表了阿拉伯戲劇的一個轉折點,即開始重視戲劇的思想性、社會意義與教育作用。
這一時期的戲劇包括3個主要方面:
①古典戲劇。以J.艾卜耶德(黎巴嫩人)為代表,演出了《俄狄浦斯王》、《奧賽羅》、《路易十一》、《巴黎聖母院》和《麥克白》等世界著名悲劇,也上演了F.安頓和台木爾等人編寫的劇本。
②歌劇。以Y.瓦赫比(埃及人)(1896~?)為代表。 由他組織的著名拉美西斯劇團演出了近300個劇目,許多劇目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下層人民的痛苦,深受廣大觀眾歡迎。
③滑稽戲。以阿齊茲·伊戴和N.雷哈尼(1891~1949)為代表。雷哈尼是20世紀上半葉埃及著名的滑稽戲演員。這一時期戲劇水平有顯著提高,演員的成分也有了變化,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職業演員,他們與劇團經理之間的關係也由親屬關係變為工作關係。同時埃及成立了戲劇學校,開始系統培養各類戲劇專門人材,還選派留學生去美國和歐洲接受系統的教育和訓練。
阿拉伯各國之間的戲劇發展是不平衡的,埃及、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國走在前列,它們的劇團經常到其他阿拉伯國家巡迴演出,促進當地戲劇事業的發展,引起當地政府和人民對戲劇的重視。伊拉克、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等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戲劇事業有很大的發展。在阿拉伯半島和海灣一些國家,由於受到宗教和傳統的影響,戲劇事業發展較慢。這一時期阿拉伯戲劇創作水平迅速提高,出現了一批優秀劇作家,如埃及的艾哈邁德·邵基(1869~1932)、I.拉木茲(1884~1949)、陶菲格·哈基姆(1898~ )等。艾哈邁德·邵基有“阿拉伯現代詩王”之稱,他晚年創作了6部詩劇,其中以《萊伊拉的痴情人》(1931)和《克莉奧佩特拉之死》(1929)為最著名。I.拉木茲的《曼蘇臘的英雄們》一劇以十字軍第七次東侵史實為根據,再現了許多歷史真人真事,而且通過虛構等藝術加工手法,增加戲劇性和藝術性,成為阿拉伯歷史劇中的代表作。Tal-哈基姆是阿拉伯當代重要的劇作家,他至今共創作了近60部劇本,代表作有《洞中人》和《夏哈爾札德》。在這一時期還產生了嚴肅的戲劇藝術批評,對各種戲劇給予中肯的評價,促進了戲劇的發展,提高了戲劇在文學和社會中的地位。
50年代以後,戲劇受到電影的影響,出現了蕭條,許多戲劇演員轉為電影演員,許多劇院也改為影院。70年代以後,由於電視的擴大和普及,舞台戲劇受到更大的衝擊,只有一些民間歌舞和音樂節目仍受到歡迎。另一方面,電視劇廣播劇卻有了較大的發展,特別是電視劇受到阿拉伯各國的普遍重視,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內容除了反映現實社會生活外,還有歷史故事、宗教故事、兒童教育、科學普及和科學幻想等,使用的語言除了反映社會生活的劇目仍使用地方方言外,其餘劇目大多使用阿拉伯文學語言。

走上中國舞台

央視國際訊息:一部來自摩洛哥的諷刺喜劇《喜財神》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小劇場進行了首場演出。這是阿拉伯戲劇第一次走上中國的舞台。 這部喜劇是一部充滿寓言文學魅力的阿拉伯名劇,講述的是摩洛哥卡薩布蘭卡的一個窮阿訇“灰喜鵲”和他兇悍的老婆“螞蚱”為了擺脫負債累累的困境,憑藉如簧巧舌混進總督府,周旋於貪官污吏之間,“灰喜鵲”竟然還當上了副總督,可是最後當他意識到這個玩笑不能再開下去了時,卻已經沒人再相信他的真話了。
這部喜劇由摩洛哥著名導演阿卜代勒·圖尼西·馬吉德執導,而演員全都是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的青年演員。兩種不同文化的結合把阿拉伯民族的幽默和中國式的喜劇特點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了一起,將“灰喜鵲”這個小人物的悲喜命運演繹得活靈活現。現場演奏的非洲音樂、強勁的桑巴鼓點和迷人的阿拉伯風情舞蹈,更是讓人嘆為觀止。據介紹,這齣阿拉伯喜劇是中國小劇場話劇在演出運作中首次引入國際合作。
《喜財神》講述了一個寓言故事:窮阿訇“灰喜鵲”偶然之中進了總督府,為了擺脫自身的困境他與權貴們玩起了高超的遊戲。最終,在獲得了自己曾夢想擁有的金錢、權利、 美女時,灰喜鵲卻在萬眾歡呼聲中崩潰了。故事簡單通俗,寓意卻很深。
該劇的導演摩洛哥人馬吉德在接受採訪時曾說,希望不同的人可以從中品到不同的人生觀。從對話劇的反映來看,導演的用意達到了。在《喜財神》的現場,觀眾從始至終沉醉在歡笑中。這裡,演員的一舉一動都充滿了喜劇色彩。“灰喜鵲”的飾演者何濤更是功不可沒。他削瘦的身軀在小劇場的舞台上摔來跳去,在說每一句話做每一個動作時總要把眼珠轉來轉去,關鍵處還不忘加個白眼。他時而陪笑臉,時而假裝嚴肅的誇張表演在不經意間把觀眾逗得捧腹大笑。傳令官的飾演者也很出彩兒。這位胖乎乎的演員利用他大嘴的特徵刻劃出一個阿諛奉承的官員形像。他在總督面前俯首貼耳,任勞任怨;在百姓面前卻昂首挺胸,頤指氣使。這個人物本身就極具喜劇效果,再加上演員胖胖的臉龐和聚光的一雙小眼就愈發具有喜劇色彩。
《喜財神》的外在形式是幽默的,其內在意義卻發人深省。主人公“灰喜鵲”膽小怕事,卻不滿生活現狀;總督昏庸無能,卻愛故作姿態,處處顯示比別人強;無惡不做的將軍總要飛揚跋扈;喜好拍馬的文臣搔眉弄眼;傳令官阿諛奉承等等人間百態都得到了演員們的誇張表演。這就促使觀眾在歡笑之後品味到的事實具有悲劇色彩———平時作威作福、官官相護的寵臣們在危難時竟是那么的自私與懦弱。同時,宮廷中的爾虞我詐也在劇中得以體現。最可悲的事情出現在話劇的尾聲,當謊言充斥世界的時候,“灰喜鵲”的真話卻被當成了假話。
《喜財神》的成功還得益於戲劇語言的風格。編劇黃廣生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結合了摩洛哥和中國的語言幽默風格,抖出了一個又一個既搞笑又令人驚醒的喜劇包袱。比如,有句讓觀眾體會頗深的話就是“看戲不買票”。

阿拉伯劇作家

馬龍·奈喀什(1817~1855)阿拉伯劇作家,演員。敘利亞人。曾在義大利生活多年,受西方戲劇尤其是義大利歌劇影響較大。1848年,他編導的5 幕喜劇《吝嗇鬼》由他的家庭劇團首演 ,產生很大影響。後來,他集資修建了一座劇場,於1850年演出了他的《愚蠢的艾布·哈桑》。他還根據莫里哀的《達爾杜弗》改編成了《嫉妒者》一劇。他的劇本文言與方言交雜,大都押韻,有些譜了曲,實際上是阿拉伯化的歌劇。這種類型的戲劇以後在阿拉伯國家流行了數十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