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戲劇

阿富汗戲劇

19世紀以來,在3次抗英戰爭中,阿富汗以英雄事跡、勇敢無畏的鬥爭故事為題材的民間詩歌及口頭文學作品大量湧現,這些詩歌與對唱成為戲劇的雛型。印度等國的戲劇與電影的出現,從另一個側面影響了阿富汗的作家,使他們開始嘗試戲劇文學創作。大約從20世紀20年代起正式出現劇本。2010年在歐美國家引起轟動的是“三輪車”劇院的大戲《大競賽下的阿富汗》,長度七個半小時,尼古拉肯特導演。

發展簡史,20世紀初期,20世紀中期,現代,歷次戲劇節,首次出現,娜希芭,女性戲劇,題材戲劇,

發展簡史

20世紀初期

1919年阿曼努拉國王繼位後,政治氣氛比較自由,作家創作的劇本能夠在公開場合演出,因而先後有一些劇本問世。但其內容情節往往與當時流行的小說和故事近似,有些劇作就是作家根據自己的小說改編的,如著名作家與歷史學家哈比比(1909~?) 於20世紀30年代初創作的《新婚之夜》一劇,就是從他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劇本描寫在抗英戰爭初期,一對新婚夫婦雙雙將自 己年輕的生命獻給了祖國獨立的事業。劇本的語言比小說原著樸素動人,劇中還插進了民間短體詩歌,由劇中人以其原有的曲調吟詠、對唱。劇中人物的對白間雜對唱,使劇作富有民間曲藝的色彩。這一時期,還出現了一些支持改良運動、反對封建宗教勢力的劇作,但遭到宗教上層和封建貴族的強烈反對。
阿富汗戲劇阿富汗戲劇

20世紀中期

1933年查希爾國王繼位後,在封建宗教勢力與具有先進思想的知識分子之間採取調和與妥協的政策,給予文學創作以較大的自由。因此,自20世紀中期以後,又相繼出現了一批反抗封建壓迫、歌頌男女愛情和反對包辦婚姻的作品。但總的說來,戲劇的發展多半還只是停留在劇本的創作上,由於受到種種條件的限制,又缺少專業戲劇團體,因此公開演出很少。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大學生劇團曾公開演出過一些追求愛情自由的話劇,但影響不大。

現代

在現代阿富汗知名作家中,帕日瓦克(1904~ )的戲劇作品《會說話的盧比》,內容主要是反對封建剝削及高利貸;貝納沃(1917~1985)創作的劇本《忙於何事?》揭露某些政府官員的腐敗墮落;穆罕默德·丁·日瓦克(1918~ )的《蔗糖》描寫一個佃農的故事;阿曼努拉·西拉卜(1935~1976)的《茅屋寒士》、《社會蛆蟲》、《遺產》等,表現了不滿社會現實、主張平等自由的進步思想。

歷次戲劇節

首次出現

阿富汗歷史上首次戲劇節就要在阿首都喀布爾拉開帷幕。在這次戲劇節上,男女演員將同台演出,20多個在塔利班倒台後新成立的劇團將會推出45部作品,其中包括一名只有16歲的阿富汗女學生編導的現實題材的劇目《走向光明》。就在三年多前,塔利班統治時期的阿富汗婦女甚至連家也不允許離開,女性在舞台上表演、尤其是男女同台演出更是不能想像的。任何婦女這樣做都有可能面臨著被砍手、剁腳、甚至是失去生命的危險。如今,女演員已經可以走上舞台,真實詮釋生活。

娜希芭

16歲的娜希芭現在還是一名中學生,但她已經編導、演出過15部短劇,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高產小劇作家。塔利班統治時期,娜希芭在阿富汗從未進過學校,因為塔利班禁止女性接受教育。後來,她一家逃到了伊朗,娜希芭成了一名小難民。在難民營,她在救援機構開辦的學校學習知識。顛沛流離的生活使她對社會有了比常人更為深刻的理解,寫出的作品很有現實意義。
不過,在今天的阿富汗,男女要實現真正平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娜希芭編導的戲劇《走向光明》反映的是塔利班統治時期阿富汗婦女的壓抑生活,但同時也在提醒人們阿富汗並未實現男女平等。娜希芭說,現在還有伊斯蘭教保守人士反對女性出現在舞台上,這種現象並未成為歷史。

女性戲劇

在這次為期8天的戲劇節上,有一天演出的主題是“女性的戲劇”,對社會上女性在求學、工作等方方面面受到的限制進行抨擊。不過,鑒於阿富汗目前還有許多人認為女性登台演出不合時宜,與伊斯蘭教有衝突,這次戲劇節選擇了比較溫和的方式。在所有45部戲劇的演出中,女演員都要戴面紗,把臉蒙上演出。雖然如此,組織者表示,把百姓吸引進劇場,讓他們聽到婦女的呼聲最為重要。
在這次演出的劇目中,有許多是反映阿富汗現實生活的。舞台上的角色有崇洋媚外的年輕人、偽善的毛拉、腐敗的省長、貪心的文物販子,還有讓人痛恨的大毒梟。飽經戰亂的阿富汗人並沒有忘記如何歡笑,有幾齣劇目對醫生警察和無所事事者做了善意的取笑。
導演出身的阿菲菲是德籍阿富汗人,目前在喀布爾大學任教,並在幫助阿富汗建立國家戲劇研究中心。她將一些西方經典劇目和現代演出技巧介紹到阿富汗。在她的努力下,契訶夫的《三姐妹》、凱恩的《廢墟》都有了阿富汗版本。阿菲菲笑著介紹說:“阿富汗人在舞台上還跟演說似的,要幫助演員放鬆情緒,解放他們的身體,我甚至給他們放昆廷·塔倫蒂諾的電影《低俗小說》和《殺死比爾》。”

題材戲劇

《大競賽下的阿富汗》是由十二部系列短劇構成的一部大型英國戲劇,描寫阿富汗及外軍對該國干預的歷史,時間跨度從第一次英阿戰爭一直到2010年。 2011年《電影評介》第3期上,《十二部連戲演繹阿富汗歷史—肯特等主創人員談大競賽下的阿富汗》對阿富汗戲劇進行了介紹。該劇由三大部分組成:“侵略和獨立”、“共產主義、伊斯蘭聖戰組織和塔利班”、“永久自由”,每部分又包含四個短劇。十二部短劇之間由獨白或對白連線以交待歷史背景,並且使用包括希 拉里·柯林頓在內的多位名人的原聲談話。該劇 2009 年 4 月在倫敦著名的三輪車劇院 首演, 2010 年 9 月至 12 月在美國巡演。
《大競賽下的阿富汗》劇照《大競賽下的阿富汗》劇照
《大競賽下的阿富汗》 由尼古拉· (Nicolas Kent) 肯特和印德胡·盧伯星漢姆(Indhu Rubasingham)導演,十二位作家共同創作而成。 當歷時七個多小時的《大競賽下的阿富汗》這部大戲結束時(連續三晚或周末一整天馬 拉松式的演出) 觀眾會對這個在戰爭中奪去1300多個美國人生命卻較少得到西方關注 , 的國家有一個速成式的了解。 《大競賽下的阿富汗》總共由12個短劇構成,全景展示了這 個國家在150年中由於外國軍事干預所造成的苦難。 而對於12位英美劇作家來說, 要想講述阿富汗的眾多血腥故事卻並非易事。
大衛· 埃德加在短劇 《黑色的鬱金香》 介紹中寫道, “從亞歷山大大帝 時期開始,阿富汗的歷史就是一部連續遭到侵略和不斷抵抗的歷史。”《大競賽下的阿富汗》曾於 2009 年在倫敦北部“三輪車劇院”進行首演,該劇院以政治題 材戲劇著稱 。“三輪車劇院”藝術總監尼古拉·肯特(Nicolas Kent)說,“顯然這是可以 選擇的”。肯特應該知道的是,做選擇的人恰恰是他自己,因其最初想法是把這部作品做成 三部標準長度的戲劇,但他很快就決定要擴大它的規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