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阿南塔·瑪希敦王子是
瑪希敦·阿杜德(Mahidol Adulyadej,宋卡親王)王子(
拉瑪五世的兒子)的長子,他出生時他父母正在德國
海德堡讀書。1925年10月13日他的伯父
拉瑪六世發電報給他的父母建議叫他阿南塔·瑪希敦(意為瑪希敦的快樂)。後來他又隨父母赴巴黎、
洛桑和美國坎
布里奇。1928年他父親在
哈佛大學完成其醫學學位後隨父母回泰國。但是他父親1929年就去世了,當時阿南塔·瑪希敦四歲。
1932年在泰國爆發革命,
拉瑪七世有可能被迫退位。由於阿南塔·瑪希敦是合理的王位繼承人之一,他的祖母擔心他有生命危險,因此敦促他全家再次赴洛桑,官方理由是因為阿南塔·瑪希敦及其弟弟的健康與教育。1933年他們再次離開泰國,阿南塔·瑪希敦少年的大多數時間是在瑞士度過的。
但是當拉瑪七世退位已經不可避免時,泰國政府問阿南塔·瑪希敦的母親阿南塔·瑪希敦是否願意其子成為下一位國王,阿南塔·瑪希敦同意了。
繼位過程
家族因素
1934年
拉瑪七世出於與共和黨政府之間的不和與健康問題被迫退位,同時也放棄了指定繼承人的權力。
拉瑪五世執政時由於阿南塔·瑪希敦的父親早逝,
拉瑪六世成為太子。拉瑪六世與阿南塔·瑪希敦的父親是同父異母。後來拉瑪五世出訪歐洲時拉瑪六世的母親(Saovabha Bongsri)就被指定為
訓政。這說明拉瑪六世的母親的子孫從這個時候開始在王位繼承的順序上比阿南塔·瑪希敦祖母(Savang Vadhana)的子孫要高。事實上拉瑪六世死後他的弟弟拉瑪七世登基,而不是阿南塔·瑪希敦。
但是在這裡就產生問題了,因為拉瑪六世和拉瑪七世之間有一個早逝的同父同母的兄弟,而這位兄弟又有一個兒子。他本來應該成為拉瑪六世的繼承人。但是拉瑪六世在生前發布了一道法令禁止與外國人結婚的人成為王位繼承人,因此這位王子就被排除到繼承人的圈子之外了,儘管這道法令是在他結婚之後,而且他與一個外國人的婚姻是經過拉瑪六世批准才進行的。
拉瑪七世退位後他沒有弟弟,因此王位繼承人的順序又退回到阿南塔·瑪希敦祖母的子孫上了。由於阿南塔·瑪希敦的伯父沒有兒子,因此阿南塔·瑪希敦成為繼承人首選。但也有人認為合理的繼承人應該是中間被跳過的那位王子。
政府因素
最後這個決定要由政府做出,而政府內部的意見也有分歧。在這個討論過程中,比里·帕儂榮最後說服了政府成員將王位交給阿南塔·瑪希敦,即拉瑪八世。對政府來說讓一個九歲的、在瑞士上學的小孩子做國王是最舒服的了。這樣1935年3月2日阿南塔·瑪希敦被泰國議會和政府選為他伯父的繼承人。
由於國王還年幼在瑞士上學,議會指定三位
訓政大臣作為他的代表。
拉瑪八世13歲時首次與他的母親和弟弟
蒲美蓬·阿杜德一起訪問泰國。但是他下一次回國就一直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了。1945年12月他獲得法學學士後再次回國。雖然他還年幼而且沒有經驗,但是他很快就獲得了泰國人民的熱愛。儘管1930年代和1940年代的動亂,泰國人民還是很尊敬他們的國王的。為了平緩戰後華人與傣人之間的緊張關係,拉瑪八世成功地訪問了曼谷的
中國城。這件事至今為人記憶。
但是外國觀察家認為拉瑪八世不想做國王而且他的統治時期不會長久。1946年1月英國駐東南亞的長官
路易斯·蒙巴頓訪問曼谷時描述拉瑪八世說他是一個“怯弱、近視的小男孩,他狹窄的肩膀和平平的胸脯上掛滿了華麗的金剛石飾物,總的來說一個可憐、孤獨的人。”在一個官方場合中,蒙巴頓寫道:“他的緊張度不斷增高,到達了一個可怕的程度。我不斷地靠近他,好在他昏厥的情況下扶住他。”
逝世之謎
1946年6月9日拉瑪八世打算回瑞士在
洛桑大學完成他的法學博士前四天,有人發現他在王宮他的寢室中中彈身亡。他的弟弟
蒲美蓬·阿杜德繼位。拉瑪八世從未正式加冕為國王,但是他的弟弟後來追加他為正式國王。
拉瑪八世之死至今是一個謎,而且在泰國從未被公開討論過。威廉·史蒂芬遜在他在蒲美蓬·阿杜德的協助下寫的《革命國王》中排除了所有事後被處決的人的可能性,而認為拉瑪八世是被戰時在泰國行動過的日本情報軍官
辻政信刺殺的。
至今為止泰國的官方解釋是拉瑪八世在清洗他的手槍時走火被殺。但史蒂芬遜的描述證明拉瑪八世不可能是自殺或者走火被殺。別人發現他時他背躺在他的床上,沒有戴眼鏡。由於他近視度非常高,不戴眼鏡他幾乎什麼也看不清。他的前額上有一個小彈孔,後腦子彈射出處的孔比較大。他的手槍是一把一位美國軍官送給他的
M1911手槍,當時不在他身旁。這是一把重手槍,未經訓練的人很難使用這樣的手槍。虛弱的、20歲的拉瑪八世不可能背躺在他的床上用這把槍射入他的前額。假如他的確是用這把手槍打了自己的話,那么這把手槍的衝擊力會將他的整個頭骨打碎,而不會是導致許多目擊者看到的小孔。附近沒有子彈殼。後來
蒲美蓬·阿杜德下令進行的研究(但是被後來政府禁止發表)表明拉瑪八世的手槍未被使用。假如拉瑪八世不是自殺或者事故被殺的話那么他顯然是被謀殺,那么就要問他的死對誰最有利。最明顯的受益者是在繼承人名單上僅次於他的弟弟。在泰國這個構想是不可思議,不可說出的。但在1950年代這個傳說很多。但出於許多原因這個可能性非常小。首先很顯然的是拉瑪八世不是被他自己的手槍打死的,假如
蒲美蓬·阿杜德是謀殺者的話他必須找到和使用另一把槍,然後在別人聞聲趕到的幾秒鐘內把這把兇器藏起來。第二所有人都證明首先發現拉瑪八世被殺的是他的母親,蒲美蓬·阿杜德是後來被叫到現場的。第三,這是最重要的,兄弟倆人關係非常緊密,而且蒲美蓬·阿杜德當時不想做國王(有些人說他今天依然不想做國王),而是想回到他安靜的瑞士去生活。
因此拉瑪八世是被王宮外的人謀殺的,當時的泰國政治有兩個主要人物。這兩個人物在1932年領導了推翻
絕對君主制的革命,但後來都有點失勢。首先是
鑾披汶·頌堪元帥,他在二戰中是一個親日的獨裁者,但是在戰後試圖投靠美國。另一個是左翼政治家比里·帕儂榮。被看作是親英的。拉瑪八世被殺時他是總理。當時美國和英國都在試圖獲取在戰後泰國的主導地位。
在泰國政治中國王有中心作用。從1932年開始泰國實際上沒有國王,這對於鑾披汶·頌堪的戰時統治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他來說一個強大的國王的重現可能是一個大威脅,他可能希望比較年幼的
蒲美蓬·阿杜德更容易受他擺布。此外在這時發生一起謀殺國王的事件對於比里·帕儂榮政府也非常不利。
雖然不太可能,但是依然有這個可能性,比里·帕儂榮也有可能怕一個強大的國王會防止他在泰國建立一個左翼政府。雖然比里·帕儂榮不是共產黨人,但是他很親中國共產黨,後來他逃離泰國後就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按照這個理論謀殺國王會削弱國王的力量,使得一個左翼革命更容易。在冷戰時期許多人懷疑比里·帕儂榮謀殺了拉瑪八世,但是威廉·史密森遜說蒲美蓬·阿杜德曾對他說他不相信比里·帕儂榮與這次謀殺有關。
1955年2月比里·帕儂榮處死了拉瑪八世的三個侍者,控告他們謀殺拉瑪八世。今天我們知道對這三個人的控告毫無理由,但是拉瑪八世之死依然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