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謝·彼得羅維奇·羅加喬夫

阿列克謝·彼得羅維奇·羅加喬夫

羅加喬夫1928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1924~1928年在中國進修。1951年5月7日獲語文學副博士學位,學位論文《借固定詞組表現的漢語成語(根據孫中山和毛澤東著作的資料)》。後獲博士學位。1955年3月5日獲副教授職稱。1962年1月28日獲教授職稱。1928~1934、1936~1939年蘇聯駐華機構工作人員。1934~1936年蘇聯外交人民委員部工作人員。1940~1948年莫斯科東方學院、1944年起蘇聯外交部高等外交學校、1939~1941、1945~1946、1950~1956年莫斯科大學東方語言學院歷史系教員,1956年起東方語言教研室主任。曾獲蘇聯獎章多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列克謝·彼得羅維奇·羅加喬夫
  • 外文名:Алексей Петрович Рогачев
  • 別名:羅高壽
  • 國籍:蘇聯
  • 出生日期:1900年1月
  • 逝世日期:1981年4月
  • 畢業院校莫斯科大學
  • 職業:教師
  • 主要成就:將魯迅的《祝福》等作品譯成俄文
    論著《吳承恩及其》
  • 出生地:東哈薩克斯坦州
  • 代表作品:《吳承恩及其》,《論中國中世紀文學家吳承恩的世界觀》
人物簡介,成就及榮譽,主要著作,

人物簡介

阿列克謝·彼得羅維奇·羅加喬夫(羅高壽),蘇聯中國學家,語文學博士教授,資深教育家和傑出的翻譯家、社會活動家。
研究領域:中國古代文學史,漢語

成就及榮譽

羅加喬夫作為文學翻譯家為中俄文學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是最早翻譯介紹中國新文學的人之一。他將魯迅的名篇《祝福》、《高老夫子》和《離婚》、老舍的小說《無名高地有了名》、馬烽和西戎的《呂梁英雄傳》、草明的《原動力》等作品先後譯成了俄文。而翻譯古典名著《水滸》(1955年)和《西遊記》(1959年)為他帶來了很高的聲譽。《西遊記》出版以後,他又年復一年、鍥而不捨地長期堅持研究工作,終於在晚年完成了一部117頁的論著《吳承恩及其》(1984年出版)。這是俄國論析章回小說的著作中頗具特色的一部。尤以在評論藝術特點方面很有見地。
從1928年於莫斯科東方學院畢業之後,羅加喬夫曾三次來華進修或在蘇聯駐華的機構工作,並擔任過蘇維埃駐中國的最高顧問鮑羅廷的翻譯,前後居留中國13年。他對中國不但十分熟悉,而且懷有親密的感情。他身上深刻的中國情結還表現對子女的培養和影響上。兒子伊戈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羅加喬夫(小羅高壽)是研究中國的歷史學副博士,長期在俄外交部門工作,作為大使出使中國14年,2005年5月以73歲高齡卸任,前後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了20多年。小羅高壽見證了中蘇、中俄關係的不同發展時期,包括中蘇友好、兩黨關係破裂、雙方關係解凍,以及中俄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等歷史片斷,被稱作“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女兒加林娜同樣為漢學家、歷史學副博士,在俄國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工作。加林娜的研究重點在中國的政治體制,其代表性的論文有《中共發展過程中的若干傾向》(1962年)、《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的形成及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體制中的作用》(1978年)、《論中國的統一戰線》(1984年)和《政黨與統一戰線》(1998年)等。羅高壽一家在俄國是受人尊敬的漢學世家。
羅加喬夫畢生研究中國,發表論著四十餘種。先後在莫斯科東方學院、莫斯科大學任教,直至1981年4月去世,教學生涯長達41年。他長期擔任漢語語言語言學教授、東方語言教研室主任等職,培養了大批漢學人才。

主要著作

《馬烽和西戎著〈呂梁英雄傳〉》(莫斯科,1951年,合譯);《借固定詞組表現的漢語成語》(《東方學研究所簡報》第2冊,莫斯科,1952年);《施耐庵:〈水滸〉》(第1~2卷,莫斯科,1955年,翻譯);《論中國中世紀文學家吳承恩的世界觀》(《中國語文學問題》,莫斯科,1963年);《碾玉觀音:10~13世紀宋朝小說選》(莫斯科,1972年);《吳承恩長篇小說〈西遊記〉中的諷刺成分》(《中國的語文學問題》,莫斯科,1974年);《偉大的遺產(紀念吳承恩逝世475周年)》(《遠東問題》,莫斯科,1975年第4期);《吳承恩:〈西遊記〉》(第1~2卷,莫斯科,1959年,1980年,前言、翻譯並注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