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冬林,舟人(北京)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國早期CG從業者,從事多年影視特效、建築裝飾設計、景觀設計、動畫等工作, 致力於推動中國電影特效事業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冬林
- 國籍:中國
- 民族:蒙古族
- 出生地:青海省
- 職業:特效導演,畫家,建築師,書法家
- 畢業院校:中央美術學院動畫系,西北民族大學建築與室內外設計專業
- 主要成就:舟人(北京)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中國建築師學會室內設計分會會員 - 代表作品:《白日焰火》《Hello!樹先生》《戰國》《雙城計中計》《巨額交易》《決戰剎馬鎮》《查無此人》
個人簡介,主要成就,電影視效指導,書畫方面,建築及室內設計,藝術之路,個人主張,作品展示,
個人簡介
出生於1973年,青海省樂都縣人,蒙古族,現居北京。中國早期CG從業者,從事多年影視特效、建築裝飾設計、景觀設計、動畫等工作。曾就讀於西北民族大學建築與室內外設計專業、中央美術學院動畫系。於2001年創立舟人(北京)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任多部影視劇視效總監。
主要成就
電影視效指導
《白日焰火》《雙城計中計》《巨額交易》《Hello!樹先生》《戰國》《水印街》《決戰剎馬鎮》《查無此人》《夜車》《都市童話》《對岸的戰爭》《鳳凰》《蝦球傳》《哈琅署火》《玩酷青春》等。
書畫方面
受父親影響,其自幼習書畫,研習碑帖篆刻,14歲時邊在青海省青少年書畫大賽中嶄露頭角,贏得殊榮。曾為多部影視劇,書籍題名,如:《戰國》《蝦球傳》《忘不了》《鳳凰》《十五貫》等。繪畫以油畫和水彩為主,代表作品有《祈》《陶罐》《天籟之城》《一角》《陽台》等,並繪製大量電影腳本插畫。
建築及室內設計
定州河北國華電廠室內設計,中國外經貿部室內改造工程,中國駐墨西哥、緬甸、象牙海岸經商處建築及室內設計等。
藝術之路
阿冬林20年藝術路:建築、動畫、特效面面俱到
作為舟人(北京)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的創始人,阿冬林見證了國內特效行業的跌宕起伏。相對嚴苛的創作環境和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讓新生代的導演對特效團隊的綜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有著20年行業經歷的阿冬林,對這種變化的規律諳熟於心。正所謂“百舸爭流千帆競,乘風破浪正遠航”,從《Hello!樹先生》到《決戰剎馬鎮》,從《戰國》到《白日焰火》,他看似悠然自得、遍地撒網,實則因地制宜、自成一家。
阿冬林從小在青海長大,父親是當地非常有名的書畫家。受家庭環境的薰陶,從小就很喜歡畫畫、書法、碑帖篆刻等。在他小時候看過一個欄目叫“電影魔術”,每期會介紹美國電影的幕後製作,可以說從事影視幕後相關的工作是阿冬林兒時的夢想。其實阿冬林接觸CG非常早,曾經用過dos版的3ds3.0,最初學習的目的就是工作需要,當時大學學的是建築設計專業,畢業後也做了很多年的建築設計,但發展到後期最終選擇做廣告、動畫、影視等視頻方面的工作,並創立了舟人(北京)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
個人主張
特效工作需貫穿製作始終,溝通和技術同等重要
在一部影視作品的製作環節中,技術固然重要,但溝通在很多時候可以解決重複的工作量和不必要的麻煩。好的想法誰都有,但如何用最合理的方式實現,是視效總監要掌控的。視效總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新興崗位,同時也是一個具有藝術指導性工作的崗位。他要具備堅實的技術基礎,還要根據劇組的預算,綜合考量提供最優的視效製作方案。
另外,在技術的基礎上如何控制預算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當拍攝完成後,有些畫面不用做前期處理,在電腦上很簡單就可以處理好,但視效團隊要在前期設計的時候給導演提供一個合理的施工方案、拍攝方案、操作方案。所以特效團隊不僅僅是完成電影所需要的技術指標,還要綜合考慮拍攝、製作環節中的種種因素,為導演提供合理的製作方案。
視效總監在技術基礎上對劇組預算的合理化建議的是非常具有重要性,尤其是特效量比較多的影片。很多時候當拍攝完成以後會發現有些畫面不用做前期處理,在電腦上很簡單地就可以處理好。實際上作為視效總監在前期設計的時候一定給導演一個合理的施工方案、拍攝方案、操作方案。經常會有一些導演和製片人跟視效總監抱怨劇組預算超支,這種超支有一部分因素就是因為他們對後期不了解。
理想的視效工作流程,應從劇本溝通開始,與導演溝通哪些場景需要後期特效製作處理,視效團隊提供創意和畫稿;然後拿著設計稿與導演一起堪景、選景、復景,根據實地考察與美術反覆溝通,確定置景分工:現場搭建和後期製作,很多後期置景在電腦里一天就能完成;待大體上創意都確定開機後,視效團隊將會派出視效指導,現場監理,設計人員,甚至是專業的施工團隊,他們能通過與現場有效溝通,保證拍攝方案的執行和工期的正常進行,這種合理溝通大大降低了劇組成本,起到了很好的成本控制作用。
作為視效從業者來說,實際上任何一個工種都是要服從導演的創作,他是整個電影的靈魂,你只需要提出更好的專業想法來補充他的創作,而且一定要有團隊作戰的意識,輸一起輸,贏一起贏。
應對好萊塢大片衝擊 是契機也是挑戰
很多人認為隨著好萊塢大片過多的進入中國,會對中國造成一種文化侵蝕,而阿冬林卻感覺這是很正常的行業發展,就像肯德基、麥當勞來中國一樣,他們有他們的發展方式,國內傳統飯店也有自己的一套經營模式。特效行業也是如此,美國大片固然好,但文藝片也會有人做,市場這么大,總有適合自己的那條路,而且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美國大片雖然現階段票房高,但由於文化的差異不可能滿足所有中國觀眾的口味,所以阿冬林認為中國自己的團隊和創業人員要自立自強。其實我國的特效行業的技術與軟體水平,跟國外差距不大,關鍵在人,主要是從業者和經營者要站在什麼角度看問題,如何定位自我和公司。換句話說,現在社會制度開放了,只要我們堅持,對行業有信心,就一定可以成功。
阿冬林更希望這個行業都是像他這樣的人,熱愛專業,有責任心,如果自己強大了,團結了,真的就所向無敵了。同行之間不僅僅是競爭,更是共贏。他的觀點就是,誰都開飯館,你有你的開法,我有我的門道。行業的發展不是由幾個人決定的,所以有時不要被很多東西束縛住,也不要怨天尤人,適應社會,學會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
新人建議:培養美學修養 堅持腳踏實地
舟人培養人才的定位是藝術家,會首選美學修養較高的人才。比如三維建模師,不僅僅要懂建模、懂場景,他一定還是一個設計師。其次,阿冬林認為藝術要大於技術,創作本身是最重要的。例如:一名角色建模師,除了要有優秀的美術功底,還要了解結構學、解剖學的知識原理,這樣他的作品才不會失真,進而才會有“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