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陶縣烏勒都金礦地處新疆阿克陶縣境內,位於阿克陶縣城西面,由阿克陶縣城經314國道90公里,再由簡易公路50公里到達木吉鎮,向西100公里共250公里,可到達礦區內,交通條件較差。
礦區行政劃隸屬阿克陶縣管轄,1:10萬分幅圖編號為10-43-28幅,範圍坐標為:東經73° 33'45"~ 73° 41'45"北緯39° 18' 45"~ 39° 19'15"面積為15.95平方千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克陶縣烏勒都金礦
- 地理位置:新疆阿克陶縣
- 東經:73° 33'45"~ 73° 41'45"
- 北緯:39° 18' 45"~ 39° 19'15"
- 面積:15.95平方千米
二、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
金礦礦區位於西崑侖山的西北部,海拔高度在4260米—4889米之間,平均海拔高度為4576米,相對高差200-300米,地形複雜,起伏大,地勢總趨籃影勢為南高北低,區域內屬高原谷地,屬於中、高山地形,由於本區域海拔較高,區內植被不發育,區內有幾條冰、雪融化所形成的水系由南向北沿溝谷橫穿礦區,流入瑪爾坎蘇河。
區內屬溫帶乾旱氣候,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10.9℃,年均降水量76.0毫米,年均蒸發量1870.5毫米,年均無霜期192天,普查區因雅旬項地處高山區則屬於寒冷氣候。
區內無常住居民,主要民族為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漢族等民族。
與礦區最近的鎮、縣城為木吉鎮及阿克陶縣城,區內的一切生活及生產物資供應基本上來自上述幾處。
三、甩寒試芝礦體特徵
金礦礦區內共發現金礦(化)體4處,礦(化)體主要產於石炭系特給乃奇克達板組,此地層主要以黑、灰黑色泥質粉砂岩,細砂岩、砂岩夾生物碎屑灰岩、砂質灰岩、礫岩為主。其礦體分布於普查區西部和東部,其礦體的沿長方向與地層界限及構造線方向基本一致,呈東西向。礦體分別分布於兩個區分A區和B區內,其特徵如下:
A區礦體呈脈狀,不規則脈狀出露於地表,分別為I號和II號礦體,礦體走向方向呈東—西向,礦體傾向南,傾角50°。礦(化)體總長度分別為80-120米不等,寬為2-4米。有明顯的蝕變和礦化現象。
B區礦體主要出露於礦區的近東部地區,分為III號和IV號礦體,礦體呈脈狀,帶狀分布於地埋戒趨表,礦體走向方向與I號和II號礦體走向方向一致,呈東—西向。礦體長度一般在100-150米,礦化明顯,寬度3-5米寬,主要以石英網脈狀、破碎蝕變岩型出露於地表。
以上幾個礦體主要以淚微船炒石英網脈狀,鉀化、矽化、絹雲母化為主,礦體上、下盤礦化較明櫻格腳顯,以黃鐵礦化較顯著。其金屬礦物主要以黃鐵礦、磁黃鐵礦、毒砂,少量自然金、輝鈷礦為主。脈石礦物主要以石英,少量螢石、石膏、長石等。歡棗試金含量取樣分析Au0.78g/T-13.72g/T,最高14.23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