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59年,阿來生於四川西北部藏區只有20多戶人家的小山寨。阿來六歲上學,當時少數民族地區第一年不學課文,先上預備班,學漢話;第二年才學正式的課文。國中畢業後,因為當時知識青年下鄉,阿來沒有考高中,而是回鄉務農。半年以後,阿壩州要修水電站,阿來報名隨即成為一名拖拉機手。
1977年,恢復高考以後,阿來的國中老師捎信讓他報名,隨後阿來便考入馬爾康師範學校。中專師範,遂成迄今為止最高學歷。畢業後分配去當國小老師。一年後因他出色的教學,被調入馬爾康縣第二中學教國中;又一年,調縣中學教高中。
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逐漸轉向小說,並調到阿壩州文化局所屬的文學雜誌《草地》當編輯。1996年辭職,應聘至成都《科幻世界》雜誌,從普通編輯乾起,1998年成為主編。後因“重述神話”項目,全心創作《格薩爾王》(已出版),遂辭去社長職務。
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轉向小說創作。主要作品有詩集《棱磨河》,小說集《
舊年的血跡》、《
月光下的銀匠》,長篇小說《塵埃落定》、《空山》,長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階梯》,散文集《就這樣日益在豐盈》。
2000年,年僅41歲的阿來憑藉長篇小說《
塵埃落定》榮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2009年2月,任四川省作協主席。2013年12月任副廳級。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2月29日,四川省作家協會第八屆全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成都舉行。會議投票選出省作家協會新一屆領導機構,阿來連任四川省作協主席。
2017年12月8日,阿來憑藉中篇小說《三隻蟲草》與散文《士與紳的最後遭逢》獲得第17屆百花文學獎小說獎與散文獎,拿下百花文學獎歷史上首個雙獎。
2018年1月30日上午,在四川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四川省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8月,作品《蘑菇圈》獲得第7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11月,阿來散文集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出版,包括《大地的階梯》《成都物候記》《讓岩石告訴我們》《人是出發點,也是目的地》《一滴水經過麗江》。
2019年1月,補選為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月17日,由其擔任編劇的電影《
攀登者》開拍。
主要作品
編劇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
2019年 | 《攀登者》 | 電影 |
2014年 | 《西藏天空》 | 電影 |
2003年 | 《塵埃落定》 | 電視劇 |
文學作品
時間 | 名稱 | 類型 | 出版社 |
---|
2019年 | 《雲中記》 | 小說 | |
2017年 | 《當我們談論文學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 演講錄 |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
2001年 | 《月光下的銀匠》 | | 長江文藝出版社 |
2001年 | 《阿來文集:中短篇小說卷》 | 中短篇小說集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2001年 | 《阿來文集詩文卷》 | 文集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2000年 | 《舊年的血跡》 | 小說集 | 作家出版社 |
1998年 | 《塵埃落定》 | 小說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1973年 | 《月光下的銀匠》 | 短篇小說集 | 上海文藝出版社 |
1973年 | 《格拉長大》 |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作品類別 | 作品名稱 |
---|
長篇小說 | | | |
---|
詩集 | | | |
---|
小說集 | | | |
---|
長篇地理散文 | | | |
---|
生活哲思散文 | | | |
---|
其他 | | | |
---|
創作特點
阿來的小說創作一直執著地書寫他生活的嘉絨地區。嘉絨地區的地理脈息構成了阿來小說創作的基礎性因素。阿來創作的大部分小說故事背景都發生在中原與西藏的過渡地帶。阿來以地貌文化為背景,對處於地理與文化的過渡地帶的藏區文明進行深描。文化從來與地理相關,不一樣的地理意味著新的精神啟迪,而複雜多樣的地貌文化往往預示著別樣的生活方式和多維文化的存在。阿來對處在漢藏兩大生態——文化板塊之間過渡帶上的嘉絨藏區及其歷史、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對“過渡帶”上的各種複雜的文化關係也是體悟頗深。
阿來以新歷史主義的創作態度用現代人的思維科學評判歷史,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以全知全能的視角進入歷史。新歷史主義之“新”主要表現在對傳統歷史觀的顛覆。中國的新歷史主義從發生語境到創作實踐到理論批評都呈現了複雜的特點。新歷史主義主張將背景放在社會化大語境中考察,提倡研究文學中的歷史意識。隨著新歷史主義在中國的接受和發展,阿來的創作已經有意顯現出新歷史主義的創作傾向,對藏族地區的歷史進行了形象的演繹。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6-10-19 | 第4屆 | 郁達夫小說獎中篇小說獎 | 《蘑菇圈》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17-11-24 | 第10屆 | 中國著作權卓越成就者獎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7-12 | 第17屆 | 百花文學獎中篇小說獎 | 《三隻蟲草》 | 獲獎 |
2017-12 | 第17屆 | 百花文學獎散文獎 | 《士與紳的最後遭逢》 | 獲獎 |
獲獎時間 | 屆次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2018-08 | 第7屆 | 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 | 《蘑菇圈》 | 獲獎 |
人物評價
行走在鄉村和城市之間,書生與俠客之間。他抒寫現實,刻畫中國故事,在快餐文化時代,構建獨特的語言藝術,捍衛嚴肅文學的價值和體面(《成都商報》評)。
與非虛構名作《瞻對》嚴肅沉重的筆調不同,“山珍三部”(《蘑菇圈》《三隻蟲草》《河上柏影》)系列小說呈現出清澈、優美的行文風格和文本氣質。其中一種輕盈的詩意和飛翔感,以及淡淡的鄉愁美,讓人仿佛回到了閱讀《塵埃落定》時的詩意感覺(《華西都市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