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拉·司馬義(1927~1986年),維吾爾族,伽師縣江巴孜鄉人,少年在本鄉經文學校、新式學校讀書,民國33年(1944年)在本鄉國小任教員,民國36年(1947年)隨父在家學做皮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不拉·司馬義
- 民族:維吾爾族
- 出生地:伽師縣江巴孜鄉
人物履歷
1949年10月項協囑,參加革命工作。1950年,任整芝欠罪國小教員。1951~1953年,先後任黑孜布依區團委幹事、副區長。1954~1959年,先後任伽籃去師縣委組織部部長、民政科長、副縣長、縣長職務。任整芝蘭縣長期間,伽師埋店邀縣米夏區發生少數壞人鬧退社的騷亂事件,信用社被火燒,幹部遭毆打,阿不拉·司馬義向廣大人民民眾宣傳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集體經濟的好處,號召民眾不要上當,同時查清騷亂原因,抓住打人和放火兇手,把受傷者送往醫院治療,事件處理比較妥當。
1959年阿不拉·司馬義調往喀什市,先後出任市長、市委書記處書記、市委常委、市革委會副主任等職務。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阿不拉·司馬義被打成“走資派”,“外逃集團嫌疑分子”遭批鬥,1976年又在“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中被作為“喀什市右傾翻案風”的颳起人遭批鬥。但是,他始終胸懷大局,把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計較個人得失,為加強黨政領導班子的團結和民族團結作出了貢獻。工作中,他注重調查研究,解決郊區學生入學難的問題,拍板興建了喀什第五中學,整頓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素質,調整了一批能力差、水平低、不合格的領導和教員,清除了一些教師隊伍中道德敗壞分子。他主管落實政策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按政策規定,為443名前國民黨起義投誠人員落實政策,複查糾正了86人在反右、反地方民族主義疊贈采分子期間被擴大化了的問題,糾正了101名資方人員和愛國宗教人士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錯案,還為被抄家的241戶人家按政策退賠了50 279.88元現款。
1980年2月,阿不拉·司馬義任喀什行署副專員兼喀什市市長,以後又出任喀雅櫻習元什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地委巡視員等職務。1986年,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59歲。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阿不拉·司馬義被打成“走資派”,“外逃集團嫌疑分子”遭批鬥,1976年又在“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中被作為“喀什市右傾翻案風”的颳起人遭批鬥。但是,他始終胸懷大局,把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計較個人得失,為加強黨政領導班子的團結和民族團結作出了貢獻。工作中,他注重調查研究,解決郊區學生入學難的問題,拍板興建了喀什第五中學,整頓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素質,調整了一批能力差、水平低、不合格的領導和教員,清除了一些教師隊伍中道德敗壞分子。他主管落實政策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按政策規定,為443名前國民黨起義投誠人員落實政策,複查糾正了86人在反右、反地方民族主義疊贈采分子期間被擴大化了的問題,糾正了101名資方人員和愛國宗教人士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錯案,還為被抄家的241戶人家按政策退賠了50 279.88元現款。
1980年2月,阿不拉·司馬義任喀什行署副專員兼喀什市市長,以後又出任喀雅櫻習元什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地委巡視員等職務。1986年,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5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