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散痧湯

防風散痧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痧脹玉衡》卷下。具有疏風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主治痧脹因於風者。

基本介紹

  • 名稱:防風散痧湯
  • 別名:一號乾象方(《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一)
  • 出處:《痧脹玉衡》卷下
  • 組成:防風、陳皮、細辛、金銀花、荊芥、枳殼
  • 功用:疏風散寒,理氣止痛
  • 主治:痧脹因於風者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加減化裁,附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防風、陳皮、細辛、金銀花、荊芥、枳殼各等分。

用法用量

1、古代用量:水煎,稍冷服。
2、現代用量:用水400ml,煎至280ml,去滓,稍冷服。

功用

疏風散寒,理氣止痛。

主治

痧脹因於風者。

方義

方中金銀花清熱解毒、辛涼透表為君;荊芥、防風、細辛疏風散寒,助金、銀花解表驅邪為臣;陳皮、枳殼理氣和中,健脾化痰為佐;血淤風盛,倍細辛為使,引荊芥、蘇木、桃仁、紅花以治風先治血,血行淤去風自滅,而痧證可愈矣。

加減化裁

若頭面腫加薄荷、菊花;腹脹加大腹皮,厚朴;手足腫加威靈仙、牛膝,倍金銀花;內熱加連翹、知母;痰多加貝母,栝樓仁;寒熱加柴胡;獨活;吐不止加童便;小腹脹痛加青皮;血滯留加茜草,丹參,咽喉腫加山豆根、射干;食積腹痛加山楂、萊菔子;心痛加延胡索、莪術;赤白痢加檳榔,口渴加天花粉;血瘀面黑加蘇木、紅花;放痧不出倍細辛,加蘇木、桃仁,荊芥;穢觸加藿香、薄荷。

附註

《雜病源流犀燭》載本方,有旋復花,無金銀花。(《中醫大辭典方劑分冊(試用本)》)

附方

名稱:防風散痧湯
組成:防風5g,陳皮5g,金銀花、荊芥5g,枳殼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
主治:幼兒急疹
出處:《痧脹玉衡》
功用:祛風解毒透疹
名稱:防風散痧湯
組成:青防風一錢五分,黃玉金一錢五分,川厚朴一錢,雲茯苓三錢,北細辛三分,荊芥蕙一錢五分,江枳殼一錢五分,廣藿香一錢五分,制半夏一錢五分,粉甘草五分,降香屑三分
主治:霍亂轉筋。肚腹絞痛,間有瀉吐。脈象浮數
出處:《壽石軒醫案》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1、《痧脹玉衡》卷下:“防風散痧湯,又名一號乾象方。防風、陳皮、細辛、金銀花、荊芥、枳殼各等分。水煎,稍冷服。治痧因於風者。若頭面腫加薄荷、菊花;腹脹加大腹皮,厚朴;手足腫加威靈仙、牛膝,倍金銀花;內熱加連翹、知母;痰多加貝母,栝樓仁;寒熱加柴胡;獨活;吐不止加童便;小腹脹痛加青皮;血滯留加茜草,丹參,咽喉腫加山豆根、射干;食積腹痛加山楂、萊菔子;心痛加延胡索、莪術;赤白痢加檳榔,口渴加天花粉;血瘀面黑加蘇木、紅花;放痧不出倍細辛,加蘇木、桃仁,荊芥;穢觸加藿香、薄荷。《雜病源流犀燭》亦有本方,但多旋復花,無金銀花。”
2、《痧脹玉衡》:“防風散痧湯:治痧因於風方。防風,陳皮、細辛、金銀花、荊芥、枳殼各等分。水煎,稍冷服。按:《雜病源流犀燭》載本方,有旋復花,無金銀花。”
3、《痧脹玉衡》:“防風散痧湯:《痧脹玉衡》。防風、陳皮、細辛、金銀花、荊芥、枳殼各6g。水煎服。功能祛風發表,理氣解毒。治痧症初起,惡風發熱,頭痛,脘腹脹滿不舒。”
4、《痧脹玉衡》:“防風散痧湯:治痧困於風者,防風、陳皮、細辛、金銀花、荊芥枳殼各等分。水煎,稍冷服。”
方論選錄
1、《中醫兒科臨證備要》:“防風散痧湯:防風、陳皮、細辛、金銀花、荊芥、積殼各等分,水煎服。按:方見《痧脹玉衡》。功能祛風解毒透痧。適用於風邪侵及腠理,皮疹欲出或出後余邪未盡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