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重點地區遙感資料庫” 由中國科學技術部基礎性工作專項資助,歷經4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防震減災重點地區遙感資料庫
- 國家:中國
- 資助單位:中國科學技術部
- 數據內容:光學衛星影像、雷達衛星影像
簡介,套用,
簡介
“防震減災重點地區遙感資料庫” 由中國科學技術部基礎性工作專項資助,歷經4年。資料庫收集並處理了大量的重點地震防禦區和地震危險區數據,包括光學衛星影像、雷達衛星影像、大城市高解析度數據,涉及重要活動斷裂帶分布區數據、重點地震防禦區地形數據、1993年以來中強地震發生區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等數據,遙感數據和基礎地理數據覆蓋全國範圍,目前,國產高分衛星系列高分一號、高分二號以及資源衛星系列資源三號、資源一號02C已經在地震災害監測中有著廣泛的套用,公眾可以在遙感集市上查詢相關影像數據並共同參與救援與監測。
資料庫分為四個相對獨立的子庫:大城市高解析度資料庫;1993年以來中強地震發生區SAR資料庫;重點地震防禦區和地震危險區資料庫;重要活動斷裂帶分布區資料庫。基礎地理數據包括重點地震防禦區地形數據、全國活動斷裂帶矢量、全國的鄉鎮地名、河流、省界等地理矢量數據。
在完成數據收集的同時,項目還進行了遙感影像的處理工作。包括原始數據的基本處理、活動斷裂帶影像的區劃及地震區雷達影像InSA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干涉合成孔徑雷達)及PS InSAR(Permanent Scatters InSAR,永久散射體干涉合成孔徑雷達)分析處理等工作。項目結合中國大陸地殼構造應力環境及區域活動構造分布特徵,對全國活動斷裂帶進行了區劃,對全國主要大城市並對相應的遙感影像進行了特定處理,為用戶對數據的需求減少了前期處理工作;對1993年以來發生過地震區域的雷達影像對進行了干涉處理和PS干涉處理,獲取了區域形變計算量,為分析區域形變場、評估地區穩定和安全性提供了參考數據。 “防震減災重點地區遙感資料庫”實現了系統網路發布功能。在Internet/Intranet環境下實現了圖形、圖像、文本等數據的快速傳遞、資源共享。在計算機網路連線埠用戶,實現了互動使用,使重點防禦區用戶,在共享資源的基礎上,可以及時分析、處理本區信息。此外,系統還實現了基於網路的遠程圖形圖像的共享與查詢,基於ENVI/IDL的圖形和圖像的顯示與處理功能,活動斷層遙感圖像處理和專題信息提取,遙感影像的震害評估,示範成果的顯示,三維影像顯示,地理信息系統的處理,矢量檔案與柵格影像的疊加等功能。這些功能的實現,為資料庫的廣泛套用提供了便利。資料庫在專題套用方面在國內開創了先例。
“防震減災重點地區遙感資料庫”是一個基礎性、服務性的資料庫系統。它不僅實現了對我國地震防禦區遙感數據源的管理和地質研究和地震防禦研究,而且在地震構造研究方面,特別是在與地震關係十分密切的活動斷層的研究中,遙感圖像分析已成為一個被普遍套用和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在區域地震安全性分析評價。
套用
2014年8月3日雲南省昭通市魯甸6.5級地震發生之後,中國地震局立即啟動了地震應急遙感工作。中國地震局地震應急遙感技術協調組地震預測研究所、地殼應力研究所、地質研究所等成員單位,快速完成災區背景遙感影像、地勢分布圖、地震構造圖、道路交通分布圖、土地利用圖、龍頭山鎮等重要居民點高分遙感影像圖的製作,並及時提供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地震現場指揮部等單位。
地震發生後,地震應急遙感技術協調組與中國地震局重大地震災害應急遙感協作單位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國資源衛星套用中心、北京信息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等啟動了應急遙感工作協作,向上述單位提供了本次地震的基本參數、災情快速評估和動態發展情況、以及災區遙感數據獲取範圍建議等,並獲得有關單位提供的震前國產高分遙感影像,8月5日得到有關單位提供的災區部分地區無人機航拍影像和高分衛星遙感影像。根據可用遙感影像,相關單位立即組織開展了數據處理和災區(部分地區)房屋震害、地震滑坡、堰塞湖等災害、道路損毀等情況進行了快速評估,確定了可用遙感數據範圍的地震災害程度分布,支持了災區總體災害空間分布趨勢,並第一時間提供有關單位和部門,為應急指揮決策、搶險救援、震害與地震烈度調查評定等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