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減災法教程》是2014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建毅。本書可作為開設防災減災課程的有關專業教學用書,還可供從事防震減災及各類自然災害防災減災工作人員、政府領導、地震工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城鄉社區以及防災、救災志願者學習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防震減災教程
- 作者:張建毅
- ISBN:9787302360926
- 定價:35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4-29
- 裝幀:平裝
圖書簡介,前言,目錄,
圖書簡介
本書是防災減災系列教材之一。全書共分三篇,即防震減災法部分、案例分析部分和相關法律法規部分,具體包括防震減災規劃、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預防、地震應急救援、地震災後過渡性安置和恢復重建、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案例分析、相關法律法規等內容。同時,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每章節均編寫了思考題。
前言
本書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的章節順序,結合國內外防災減災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並根據高等院校教學實際情況編撰,對法規中的規定,儘量先對一般理論進行講述,然後對有關條款和技術標準等作較詳盡的闡述,以有利於讀者加深理解和掌握,力求使該書成為系統、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教材。
本書除供教學外,還可供從事防震減災及各類自然災害防災減災工作人員、政府領導、地震工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城鄉社區以及防災、救災志願者學習參考。 本書由李紀恩編寫第一、二章,張建毅編寫第三、四、七章,張宇東編寫第五、六章,李一行編寫第八、九章,孫國學編寫第十章。防災科技學院院長薄景山教授、原山西省地震局局長孫國學統稿。
對在本書編寫過程中提供幫助的同志以及我們引用和參考過的文獻作者謹致衷心的謝意。
真誠希望讀者對本書中的錯誤提出批評、給出寶貴意見及建議。
本書除供教學外,還可供從事防震減災及各類自然災害防災減災工作人員、政府領導、地震工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城鄉社區以及防災、救災志願者學習參考。 本書由李紀恩編寫第一、二章,張建毅編寫第三、四、七章,張宇東編寫第五、六章,李一行編寫第八、九章,孫國學編寫第十章。防災科技學院院長薄景山教授、原山西省地震局局長孫國學統稿。
對在本書編寫過程中提供幫助的同志以及我們引用和參考過的文獻作者謹致衷心的謝意。
真誠希望讀者對本書中的錯誤提出批評、給出寶貴意見及建議。
編者2014年2月
目錄
第一章概述
第一節引言
一、 法的概念
二、 法律法規的形式、構成與運行方式
三、 《防震減災法》簡介
第二節自然災害的種類及防震減災法制建設現狀簡介
一、 引言
二、 自然災害的種類
三、 美國和日本防震減災法制建設簡況
四、 我國防震減災法制建設的背景及立法現狀
第三節《防震減災法》的立法宗旨、調整對象和適用範圍
一、 《防震減災法》的立法宗旨、目的
二、 《防震減災法》的調整對象及其適用範圍
第四節《防震減災法》與《突發事件應對法》的關係
一、 《防震減災法》與《突發事件應對法》的共同點
二、 《防震減災法》與《突發事件應對法》的不同點
第五節思考題
第二章防震減災工作方針、原則的相關法律規定
第一節防震減災工作方針
一、 防震減災工作方針概述
二、 我國防震減災工作方針的沿革
第二節防震減災工作原則
一、 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原則
二、 依靠科技進步的原則
三、 加強政府統一領導和政府職能部門分工負責的原則
四、 堅持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和演練的原則
五、 社會公眾廣泛參與原則
六、 依靠人民軍隊參與搶險救災原則
七、 防震減災工作應遵守有關標準的原則
第三節思考題
第三章防震減災規劃的基本法律制度
第一節編制防震減災規劃的意義、許可權和類型
一、 意義
二、 許可權和類型
第二節編制防震減災規劃的原則和依據
一、 編制原則
二、 編制依據
三、 編制資料
第三節防震減災規劃的內容
一、 一般內容
二、 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必備內容
第四節防震減災規劃的報送與公布
一、 廣泛徵求意見
二、 報批、公布與修訂程式
第五節案例示範
一、 國家防震減災規劃(國辦發[2006]96號通知)
二、 江安縣防震減災規劃(2008—2020年)
第六節思考題
第四章地震監測預報的基本法律制度
第一節我國地震監測台網的發展
一、 歷史概況
二、 提高地震監測預報水平的措施
第二節地震監測的基本法律制度
一、 統一規劃,分級、分類管理制度
二、 台網建設與運行制度
三、 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保護制度
四、 信息平台建設制度
第三節地震預報的基本法律制度
一、 地震預測的含義
二、 異常現象、預測意見處理制度
三、 關於地震預測研究的規定
四、 震情會商及預報意見評審制度
五、 地震預報的統一發布制度
第四節關於強化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法律措施
一、 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含義
二、 確定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許可權、依據、方式
三、 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政府及其負責部門工作職責
第五節關於地震現場監測預報及檔案管理的規定
一、 地震現場監測預報規定
二、 地震檔案管理規定
第六節思考題
第五章地震災害的工程性預防與非工程性預防的基本法律規定
第一節關於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
一、 引言
二、 抗震設防的概念
三、 抗震設防要求
四、 建設工程的強制性標準與抗震設防要求的銜接
第二節地震區劃圖
一、 主要概念
二、 地震區劃圖的套用
第三節地震安全性評價
一、 地震安全性評價及其法定依據
二、 地震安全性評價隊伍資質與工作等級劃分
三、 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一般方法簡介
四、 關於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的形成和審定
五、 地震安全性評價的監督
第四節抗震加固與城鄉建設抗震設防管理
一、 抗震性能鑑定與抗震加固
二、 逐步提高農村抗震設防水平
三、 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各環節相關單位的法定職責
第五節非工程性預防措施
一、 地震應急知識宣傳普及應急演練
二、 抗震救災資金與物資的保障
三、 發展地震災害保險
四、 應急疏散通道與應急避難場所及其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鄉規劃
五、 城市(地區)防震減災能力綜合評價
第六節思考題
第六章地震應急救援
第一節地震應急預案
一、 地震應急預案及其重要性
二、 預案的種類及其制定、修訂、批准和備案
三、 地震應急預案的法定內容
四、 應急預案的重要作用
五、 地震應急預案編寫提綱和實例
第二節地震災害分級及其回響機制
一、 地震災害的分級
二、 分級的目的和分級負責
三、 特別重大地震災害的應急回響
第三節地震應急期
一、 臨震應急期
二、 震後應急期
第四節建立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法律制度
一、 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
二、 省級政府和重點監視防禦區的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緊急救援隊
緊急救援隊
三、 志願者救援隊
四、 保障制度
五、 涉外救援隊的管理制度
第五節思考題
第七章地震災後過渡性安置和恢復重建
第一節地震災害損失調查評估
一、 地震災害損失調查評估的意義
二、 地震災害損失調查評估的依據與方法
三、 地震災害損失調查評估的組織與程式
四、 損失評估的案例
第二節地震災後過渡性安置
一、 安置點的設定原則
二、 過渡性安置點的全面管理與安置期限
第三節災後恢復與重建原則
一、 恢復與重建的總原則
二、 儘快恢復生產、關注民生原則
三、 行政審批、簡化高效原則
第四節恢復重建規劃的編制
一、 編制審批主體
二、 編制原則
三、 編制規劃與實施規劃的原則
第五節思考題
第八章監督管理
第一節行政法制監督概論
一、 行政法制監督的概念和特徵
二、 行政法制監督的性質
三、 行政法制監督主體的監督方式
第二節防震減災行政監督管理
一、 防震減災監督主體
二、 防震減災行政監督的方法
三、 對防震減災行政監督中發現的問題的處理
四、 《地震行政法制監督規定》的相關內容
五、 地震行政法制監督的報告制度
第三節思考題
第九章法律責任與地震行政執法
第一節法律責任概論
一、 法律責任的含義與分類
二、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
三、 歸責與免責
四、 法律責任方式
第二節防震減災法律責任
一、 防震減災法律責任的概念和特點
二、 防震減災行政法律責任
三、 防震減災民事法律責任
四、 防震減災刑事法律責任
第三節地震行政執法
一、 地震行政執法的概念
二、 地震行政執法的特徵
三、 地震行政執法的原則
四、 地震行政執法的主體
五、 地震行政執法管轄
六、 地震行政執法的內容
七、 地震行政執法的程式
第四節地震行政救濟
一、 地震行政救濟的概念
二、 地震行政複議
三、 地震行政訴訟
第五節思考題
第十章關於防震減災法附則的規定
附錄一案例分析
附錄二相關法律法規
第一節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
第二節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第三節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
第四節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
第五節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第六節國家地震應急預案
第七節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第八節中國地震烈度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