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禦戰略(軍事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防禦戰略通常是國家、民族或政治集團為反對侵略和壓迫,維護己方的根本利益,而用於籌劃和指導防禦性戰爭全局的方針、策略和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防禦戰略
  • 發布單位: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由國家的社會制度、對內對外政策、戰爭的性質與政治目的以及敵對雙方的力量對比等決定。防禦戰略用於指導防禦性戰爭的實施,爭取贏得戰爭的勝利,也用於指導平時的軍事(國防)力量建設,做好戰爭準備,遏制戰爭,維護和平。防禦戰略在反對侵略和干涉,保衛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維護國家和民族根本利益,奪取戰爭勝利與維護和平的鬥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歷史上,許多國家或政治集團為了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保衛領土領海、領空,防範外敵的入侵和壓迫,都採取防禦戰略。如中國的秦朝,採取以牆(長城)制騎、以險制塞和以騎制騎的防禦戰略;唐朝採取中外相維、內重外輕、以重馭輕、居關中以臨四方的防禦戰略;南宋奉行利用江河多層次設防的防禦戰略;明朝實行沿長城一線因險制塞、制點封片、精兵機動與城守相結合的防禦戰略。在公元前490年的希臘與波斯戰爭中,希臘採取以攻為守的防禦戰略;1812年的俄法戰爭中,俄國則實行誘敵深入,爾後轉入反攻的防禦戰略。主要是:①自衛性。堅持自衛立場,實行後發制人。為反對侵略和干涉,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完整以及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服務。②正義性。對於被侵略、被壓迫、被顛覆的國家來說,進行防禦戰爭是為了抵抗侵略,反對壓迫,對付顛覆而戰,因而是正義的,具有巨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能動員全國軍民萬眾一心地為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與尊嚴而戰,並贏得國際上的同情和支持。③被動性。奉行進攻戰略的一方決定著發動戰爭的時機、戰爭樣式、方向和規模。處於戰略防禦地位的一方,只有在發現對方準備發動戰爭的徵兆時,才被迫轉入戰時體制,準備抵抗,具有一定的被動性。④民眾性。進行防禦戰爭,能充分利用本土作戰在天時、地利、人和等方面的各種有利條件,廣泛動員民眾,實行人民戰爭,選擇有利的戰場,以逸待勞,出敵不意地襲擊敵人,為持久作戰、最後戰勝敵人奠定基礎。實行防禦戰略的基本原則是:①充分做好戰爭準備,嚴防敵人戰略突襲,力爭在被動中爭取主動。②堅持積極防禦,把握先機。只要對方拉開戰爭的序幕,就立即採取積極的攻勢作戰行動。不僅進行戰役戰鬥的攻勢作戰,條件許可時,還要儘早實行戰略外線的攻勢作戰,把戰爭導向敵方的國土,徹底剝奪對方的戰爭能力,從而奪取戰爭的勝利。③充分利用防禦戰爭的有利條件,廣泛動員和依靠民眾,實行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④在一定的客觀物質條件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靈活運用戰略戰術,以謀略取勝。實行防禦戰略是否能取勝,除了國際戰略環境和雙方力量對比等因素外,關鍵是戰略指導思想是否正確。堅持積極防禦,往往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實行消極防禦,必然導致戰爭的失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依託馬奇諾防線實行消極防禦,結果慘遭失敗;中國人民堅持積極防禦,進行持久抗戰,最後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未來信息化戰爭中,實行積極防禦戰略仍將是贏得戰爭勝利的基本保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