阝

阝是一個漢字偏旁,讀音為fǔ。俗稱“軟耳刀”、“雙耳旁”、“雙耳刀”,在左為“左耳刀”,在右為“右耳刀”,看似人的耳朵,實際上與“耳”並無關係。

阝在左邊時即為傳統字書的“”(fù)部,“阜”字本義為土山,故從阜部的字本義多與山地、地形相關,如“”“陸”;在右邊時相似的寫法即為傳統字書的“”(yì)部,“邑”字與城市有關,故從邑部的字本義多與城鎮、地名相關,如“郊”“邦”。(即左阜右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阝
  • 拼音:fǔ
  • 注音:ㄈㄨˋ ㄧˋ
  • 部首名稱:左耳旁
簡介,古籍解釋,左耳旁,右耳旁,部首相關,

簡介

阝是漢語裡的偏旁,是字的一部分。
左耳刀由“阜”(fù)字變形而來。“阜”字本義為土山,故從左耳刀的字,本義多與山地、地形相關,如“”、“”、“險”、“”、“”、“”等。
右耳刀由“邑”(yì)字變形而來,“邑”字與城市有關,故從右耳刀的字,本義多與城鎮、地名相關,如“都”、“郊”、“”、“郡”、“”、“”等。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正字通》偏傍阜字。

左耳旁

拼音:fù
阝
【漢語拼音】zuǒ ěr páng
【偏旁由來】楷書中從“阜”(fù)字變形,變形為寫在字形左邊的“阝”,一般稱”左耳刀“、“左耳旁”等。“阜”字象形,甲骨字形,像山崖邊的石磴之形。本義:土山。因此從“阜”(阝,左耳旁)的字,本義大多與山、土地、地形有關,如“陵”、“陡”、“險”、“陸”等。
釋義:
①同""。“阜”的本義是土山,原始山坡的象形
②後用作偏旁,用於漢字的左側。俗稱“左耳刀旁”,又稱“左包耳”。如”陵“,本義:大土山。

右耳旁

拼音:yì
注音:ㄧˋ
【部首名稱】右耳旁
【漢語拼音】yòu ěr páng
【偏旁由來】楷書中從“邑”(yì)字變形,變形為寫在字形右邊的“阝”,一般稱”右耳旁”。“邑”字象形,上為囗(wéi),表示疆域,下為跪著的人形,表示人口。合起來表城邑。因此從“邑”(阝,右耳旁)的字,本義大多與地名、邦郡、區域有關,如“都”、“邦”、“郡”、“郊”、“郭”等。
釋義:
①同“”。“邑”的本義是國家。
②後用作偏旁,用於漢字的右側。從“阝”的字,一般與城邦、國家有關,如:邦、都、郊。有的姓與地名有關,所以也帶有“阝”,如:鄧、鄭、郭、邢、鄒、鄔。

部首相關

縱橫碼:7020,720,倉頡碼:nl(弓中),鄭碼:YAAA,U:961D,GBK:DAE2
五筆(86&98版):BNH; 四角號碼:77227
筆畫數:2,部首:阝,筆順編號:52
示例:陽、陰、鄭、鄧、附等
1997年8月第1版的《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對“阝”筆順的說明是:先寫橫撇彎鉤、再寫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