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市歷史文化研究會

阜陽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是阜陽市一些對城市歷史、文化、優秀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興趣的各界人士,為了保護阜陽市現存文化遺產所自發成立的一個社會公益組織。(社會公益組織是一種合法的、非政府的、非營利的、非黨派性質的,實行自主管理的民間志願性的社會組織,其主要活動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

概述
2010年6月12日暨我國第五個文化遺產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作了名為《保護髮展文化遺產,建設共有精神家園》的報告。報告指出:加強領導、形成合力,努力營造全社會參與保護、發展文化遺產事業的良好環境。文化遺產事業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形成文化遺產保護的強大合力和長效機制。營造保護文化遺產人人有責、文化遺產保護成果人人共享的社會環境,形成有利於文化遺產保護的輿論氛圍。
這篇報告有力地鼓舞了我們,我們將更加努力的為阜陽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阜陽市文化遺產
阜陽,位於安徽省的西北部,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地區繁華扼要的一大都邑。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約5000年前的夔部落,夔既是部落名,又是部落首領的名字,他曾擔任堯、舜、禹三代樂正。至春秋時,西周康王分封陳滿的後裔於胡(即今阜陽市地),為子爵,建立胡國,這是正式設治的開始。周敬王二十五年二月,楚昭王滅胡,阜陽遂屬於楚。漢代阜陽名汝陰,西晉泰始二年置郡,同廓附汝陰縣。北魏孝昌四年汝陰郡改稱潁州,此為州治之始。北宋神宗皇帝趙頊為潁王,即位後潁州為潛龍邸,政和六年潁州升為順昌府,南宋之順昌大捷即是指此。明代潁州屬南京直隸鳳陽府,設軍事機構潁川衛於此,屬河南都指揮使司,清順治十五年並衛入州。雍正十三年潁州升為府,附廓設阜陽縣,縣地即今阜陽市舊城。
現阜陽市舊城歷經數次戰亂與運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的城市發展使得舊城的中城與南城部分已經毀壞,僅存格局與數處古建築。但舊城的北城部分,現仍保存完整,並無嚴重損壞。
城池
古代阜陽分南、北二城,至明正德時,二座城池仍各有分界,不相連線。明《正德潁州志》載:“南土城一座,高一丈五尺”“北磚城一座,高一丈八尺”。北磚城即今之北關古城。民國二十八年,南京國民政府通令全國拆城,安徽省政府委派某副師長賴剛到阜執行。城牆幾乎拆盡,城上敵樓與其它建築亦毀。
現三義街下仍存西北城牆一段數百米;
劉公祠後仍存城牆殘體一段;
北城牆遺址尚存,現併入匯龍巷,稱匯龍一巷;
城池仍存。東護城河、西護城河與大水門道即西北護城河。
格局
北關古城現存格局最晚在北宋時即已形成,至今無太大變化。北門大街是中軸線,西半城以南北向建設街為左翼,東半城以東西向聚星街為右翼。北門外往前延伸是泉河,既是城市北部的天然屏障,又是熙攘繁鬧的水陸碼頭。中軸線南端是鼓樓,既是北城的南門,又是連線南、北二城的紐帶。
現北關古城共有街、巷、胡同:
承流街-體仁街-北門大街-鼓樓北大街-解放北大街-解放北路;
岳王廟街-精忠街-建設街-建設路-建設街(今建設街北斷);
岳王廟街-縣府街-建設街-建設路-建設街(今建設街中段);
土主巷-城隍胡同-城隍廟后街-建設街-建設路-建設街(今建設街南段);
五門樓街-清潁路-青潁路-清潁路(今清潁路西段);
衙門口街-州前街-縣前街-專署街-清潁路-青潁路-清潁路(今清潁路中段);
聚星街-清潁路-青潁路-清潁路(今清潁路東段);
精忠后街-三義街;
大觀街-文德路(今文德路北段);
大察院街-察院街-大察院巷-玉石街-玉石路-玉石街;
西腳門巷-前進巷;
龍潭街-龍潭巷;
龍潭巷-龍潭街;
吳家花園街-吳家花園巷;
狀元巷-狀元街-莊嚴街-人民街-狀元街-狀元巷;
三元巷;
小校場北街-聚星南巷-聚星巷;
匯龍一巷(原北城牆);
白龍橋街-會龍橋街-會龍巷-匯龍巷-匯龍二巷;
紀念堂前街-炮鋪巷-炮鋪街;
中山街-東腳門巷-紀念堂后街-建設巷;
州后街-縣后街-專署后街-專署後巷;
金魚池沿巷-青潁路-金魚池沿巷;
前韓家胡同-張家胡同;
後韓家胡同-韓家胡同;
郭家胡同;
連家窪-連家胡同;
李家胡同(今併入玉石街);
雷家胡同(今拆);
西順河街-順河路-西順河街(殘存);
驛前街-東順河街-順河路-東順河街-西順河街(殘存,併入西順河街);
關王廟街、世科街、前武備街、公館巷等古街巷今已全無;
桅桿街、金銀街、新街等近代街巷今已全無。
水系
阜陽城內水系豐富,現北關古城內仍殘存:
黑龍潭(幾乎乾涸);
白龍潭(遺址);
大水門道(西北護城河);
城隍廟北大塘;
大觀塘;
白蟹泉(遺址)。
名井
琉璃井“縣東,有青石八片,瑩潤照人”(遺址);
甜水井“城內道觀前”(遺址);
三里井(遺址);
三山夾一井(遺址);
建設街井;
城隍廟東腳門井;
劉公祠前井。
古遺址
漢代汝陰侯宮殿遺址,約在今玉石街至張家胡同範圍內。
官署
宋潁州署(聚星堂)-元潁州署-明潁州署-清阜陽縣署(包括縣丞署、典史署、通判署、庫、獄等);
明潁川衛署;
明潁川衛指揮使王姓宅-清巡按御史行台-東常平倉(玉石街);
清西常平倉(大觀街);
明潁川水驛(東順河街);
明稅課局-社學(北門大街);
明醫學;
明陰陽學(建設巷);
清育嬰堂(專署後巷);
民國暨解放初期大量政府機關舊址。如:
原專署;
原城關區區委、區政府、各部委,原市管會等在建設街南段圓門內;
原各級法院、檢察院、武裝部等;
原進化鎮公所(在玉石街)等基層政府組織舊址。
宮觀
宋鎮潁樓-明清鼓樓;
明愛木堂(舊州治東偏);
明金雞樓-文昌閣;
明清先農壇(小東門);
明清厲壇(西順河街);
府城隍廟(清嘉慶七年奉旨,祀四川殉難鹽大使李基善,附建昭忠祠)、縣城隍廟;
關帝廟(城北隅);
關帝廟-民國忠烈祠-烈士館(拆除);
岳王廟(建設街);
劉武穆公祠;
八臘廟暨劉猛將軍廟;
火星廟(西北城樓上);
馬神廟(西北);
文昌廟(玉石街);
明歐陽文忠公祠(舊在北城);
知州毛公祠(文昌閣下);
迎祥觀;
福音堂;
其它,如倉神祠、獄神祠,並諸多小土地廟不列。
家祠
張家祠堂(張家胡同);
韓家祠堂(韓家胡同);
郭家祠堂(三元巷,仍存);
連家祠堂(玉石街);
程家祠堂(聚星巷口);
亓家祠堂(小校場)。
名人故居
元隴西郡公攄忠秉義效節功臣資德大夫李忠文公故居(在狀元巷);
明太子太傅兵部尚書總督雲貴五省張鶴鳴故居(張家胡同);
明陝西參政郭升故居(郭家胡同);
清翰林王震昌祖居(西順河街);
清翰林王震昌故居(韓家胡同);
清舉人傅汝鑒故居(郭家胡同);
清舉人蘇世昌故居(連家胡同);
清書畫家方蘭谷故居(建設街);
清書畫家趙淑谷故居(東北關);
清書畫家姜坤故居(建設街南段);
清書畫家張國墉故居(張家胡同);
清書畫家李印白故居(玉石街);
清書畫家王新吾故居(韓家胡同);
清黃“軍門”故居(連家胡同);
民國江西軍務督辦鄧如琢公館(建設街);
民國國民革命軍騎兵第二軍副軍長潘善齋公館(郭家胡同);
民國安徽省商會會長潘慎伍故居(建設街);
民國安仁會成員、書畫家李靖宇故居(建設街);
淮北國民軍參議、烈士吳殿元故居(北關);
中共阜陽臨時縣委副書記、烈士喬錦卿故居(狀元巷);
“洞天春”飯店創始人徐祥雲故居(大觀街)。
北關範圍內,阜陽城歷代名人故居,如進士、舉人、秀才、大家族外任州縣官等不計其數,有的早已泯滅無存,有的尚存殘跡,有的仍保存完好。以上只試舉其例,十不及一。吳家花園、亓家花門樓等眾所周知,亦未列入。
其它
北關古城,歷史遺蹟太多、交織縱橫,羅列起來,大可以寫一本厚書來。本表原計仍有:當典、銀號、浴池、戲院、商鋪、藥號、工業、革命紀念地、報館、郵政、會館等諸多條目,只因如全部寫下,實在大需時日,故謹列數項,以供交流。
另外,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北關大街上陸續建造了不少新的單位家屬住宅樓,留到現在,有的建築藝術、水平極高,已成文物,也亟待保護。如:銀行家屬院“紅樓”即是其一。
專署街口東北向一座房屋,原是民國時某果脯店,現保存完好,二層過街樓,全國罕見。福音堂對面,江保淥眼科診所,也是民國時期開設。玉石街王廣膏藥,阜陽城內名醫之後。總之,不勝枚舉。
中城與南城的文化遺產遺存
中城與南城雖經破壞,但仍存在不少有價值的文化遺產,現簡略寫下,十不及一。如:
街巷60餘條(三府街、仁里街、劉上台巷、一人巷、邱園巷、青雲街等);
劉、田、李、寧、儲、王、羅、鹿、姚等宗族祠堂;
宋資福寺、明清真寺等宗教建築;
民國安仁會成員寧治臣故居、愛普廬書畫會會長李自適故居等名人故居;
清潁州府署、貢院、儒學、萬壽宮等官署機構。
張衛軍,謹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