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沙單人農艇賽

阜沙單人農艇賽

阜沙單人農艇賽,流行於廣東省中山市阜沙鎮的傳統運動,中山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阜沙鎮單人農艇賽由驗艇、放龍、比賽、奪標、領獎、吃龍舟飯、收龍等多個環節組成。每次比賽都有數十隻艇參加。阜沙單人農艇賽傳統體育項目主要分布在阜沙鎮的大有村、豐聯村、上南村、阜沙村等村落。

2012年11月23日,阜沙單人農艇賽被列入中山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編號Ⅵ-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阜沙單人農艇賽
  • 批准時間:2012年11月23日
  • 非遺等級:市級
  • 非遺類型: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申報地區:中山市阜沙鎮
  • 非遺編號:Ⅵ-5
歷史淵源,運動特色,前期準備,比賽要求,主要流程,比賽用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譜系,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阜沙單人農艇(俗名“蛤仔艇”)賽誕生於清末民初,是中山市阜沙鎮當地百姓承習了中國古老的賽龍舟傳統文化,根據自己所掌握的勞動和生活技能而沿習的一項以慶祝某一節日或盛事為主題的傳統體育活動。
20世紀30年代,阜沙鎮開始有人定製單人農艇,主要在晚間划行河湧上,藉助燈光和魚叉等工具在河涌撈魚和岸邊抓捕田鼠、水律蛇等。單人農艇由於重量較輕,外出勞作運輸方便,可步行肩扛或用腳踏車載。單人農艇在划行時如遇河道阻塞或需變換划行河道的,可靠岸後用手或肩扛起艇只輕鬆繞過障礙變換到另一河涌中划行;如遇雨天,又可充當雨具,可將艇只用肩斜扛即可擋風擋雨。
阜沙單人農艇賽

運動特色

前期準備

舉行單人農艇大賽的前兩三天,首先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帶領參加比賽的“扒仔”(比賽選手)到廟宇或艇棚中,將上一年收藏其中的舊賽艇或新購置的賽艇抬到空曠蔭涼的空地,用碌柚葉沾水灑向艇身表示祛除污穢。舊賽艇用桐油灰為賽艇補漏,然後,用桐油漆為賽艇塗抹翻新。
完成了維修程式之後。到了比賽那天早上,參加比賽的“扒仔”去到村頭的社頭(土地公)燒香燭衣紙進行“出食”祭祀,祈求土地公保佑比賽順順利利,取得好名次。從“社頭”回到賽艇邊後,“扒仔”們又一次用當天早上新鮮採摘的碌柚葉沾水灑向全艇,表示為賽艇“沐浴淨身”,然後,“扒仔”們就拿著香燭衣紙在艇頭祭拜一番,祈求當天比賽拿到好名次。

比賽要求

阜沙單人農艇賽一般在農曆的7—9月份舉行,比賽地點在阜沙鎮內的河涌舉行。每隻艇由一個人參加比賽,參加比賽者必須是男性。因為是傳統民眾體育活動,阜沙單人農艇賽一般是邀請村中熟悉賽艇規程、且德高望重、公正嚴明的老人或中青年擔任裁判。除主裁判外,還設有2—3名沿河流動裁判。

主要流程

阜沙鎮單人農艇賽由驗艇、放龍、比賽、奪標、領獎、吃龍舟飯、收龍等多個環節組成。每次比賽都有數十隻艇參加。
驗艇執籌:比賽當天早上,“扒仔”們將賽艇扛到指定“放龍”的地方集中出發。“放龍”的地點通常選擇在視野寬闊的河面。等當本地區及周邊地區趕來參加比賽的賽艇都到齊之後,大會先對參賽的農艇進行查驗確保符合比賽要求後,參賽者到設在“放龍”點的臨時指揮台“執籌”,以確定自己的參賽號碼和賽艇號碼。執籌後,總指揮會發給參賽者一件印有號碼的“搭背衫”以對不同的參賽者作出識別。
放龍:執籌後,“扒仔”在各自的艇邊燒衣紙再進行一次下賽前的祭祀,在燒過一輪鞭炮之後,參賽的“扒仔”正式將船劃向集中“放龍”的地方等候出發令。由於阜沙鎮的內河涌都比較窄小,因此,每有舉行單人農艇大賽,都選擇在堤圍外或一些內河涌河面寬闊的地方,讓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賽艇一字排開,等到潮水上漲到一定程度,圍內的河湧水面變得寬闊有利於賽艇通過的時候,大賽的指揮就在岸上鳴響土炮,發出開始賽艇指令。土炮一響,喻示“放龍”開始。
比賽:"放龍”之後,賽艇從內河寬闊河面進入到指定河涌開始正式的賽程。由於比賽農艇體積較小,所以比賽河涌一般不選擇寬闊的內河,而通常選擇河面6—8米寬同時方便民眾觀看助威的鄉村內河段。參賽的農艇就沿著內河段往返進行比賽,內河段一般長約1000米,前後十字或丁字河涌中間插上一“轉棟(賽艇調頭標誌)”,前後“轉棟”各安排兩人專門對賽艇進行記錄。一般地,每次賽事總賽程約為30公里,比賽時間需要2個半小時以上。由於賽程長,時間久,故有“水上馬拉松”之稱。參賽選手是賽艇的“手劃”、“戽水”和“舦工”,身兼數職,最關鍵的技術是保持賽艇迴轉調頭時艇身的平衡。
中途補給:參賽時間長,消耗體力大,因此,農艇賽舉行當天,比賽的河涌沿途中均設有送粥送水艇,每隻參賽農艇,必有跟隨一艘送粥艇進行補給。送粥艇一般裝有比賽當天早上熬好的稀粥、龍眼葉茶水等,停在比賽河道的旁邊,當看到自己村的賽艇經過時,送粥艇上的1個村民就會跳入水中,將稀粥、茶水用椰殼、木勺等可以浮水的器皿裝著,舉過頭頂,游到賽艇旁遞給參賽選手。參賽選手接過一飲而盡後將椰殼丟在水面,馬上又落橈劃鋌,以不耽擱比賽。水中負責補給的村民負責將浮在水面的椰殼等器皿收回,送回送粥艇上等待賽艇下一輪經過時再進行補給。
奪標:等到主裁判宣布“收龍”時,表示比賽真的要進入最後一圈賽程了,各艘參賽農艇作最後衝刺,爭先進入龍門以奪冠。龍門一般是搭在裁判席附近的橋樑上,上面用竹子搭起門洞樣子,上面繪扎有龍頭等吉祥圖案,等到賽艇進入最後一輪比賽時,組織者就從龍門吊下一個捆有新鮮帶根生菜、龍眼葉、碌柚葉、黃皮葉和“利是”的繡球,最先衝進龍門的第一隻賽艇將繡球摘下,謂之“奪標”。
吃“龍舟飯”(慶功宴):領到獎品後,參賽的“扒仔”們扛回金豬米酒等獎品,連同賽艇等一同回到村里,他們首先是將獎品扛到村前的社祠土地公處祭拜酬神。以答謝神靈的保佑。然後,將獎品扛回村中大開龍舟飯盛宴,有的遍請參賽選手和所有參與農艇賽的人士,或只邀請村中父老一齊享用。龍舟飯的菜式除了有金豬外,一般還有“發財好市”(髮菜蚝豉)、“丁財兩旺”(百合西芹炒欖仁魚丸)、“財源滾滾”(蚝油生菜)、“子孫滿堂”(子姜燜鴨)等寓意美好的菜式。席間,參賽選手和村民大碗飲酒、大塊吃肉,將獲獎而得的大埋米酒次個清光。同時,還會邀請當地鹹水歌手等前來獻唱助興。
收龍:吃過龍舟飯後,獲獎者者就將賽艇放回廟宇或家中艇棚里保管收藏,謂之“收龍”。至此,一年一度的阜沙鎮單人農艇賽正式結束。

比賽用品

賽艇及相關製品
1.賽艇:一般是用杉木做成,賽艇全長2.5米、高25厘米,頭寬18厘米,尾寬30厘米,中間寬58厘米,總重量9—9.5公斤,賽艇由艇底板、橫筋、旁舷,竹夾筋,左右方向踏板和方向板(肽板)組成。其中:
(1)艇底板[龍骨板]1塊:寬30厘米、長2.0米;
(2)橫筋6條:寬3厘米、長18厘米至30厘米;
(3)旁舷4塊:每塊寬12厘米、長2.5米;
(4)竹夾筋2條,每條長2.0米;
(5)左右方向踏板各1塊,每塊寬10厘米,高15厘米;
(6)方向肽板1塊,長40厘米,高18厘米。
(7)小鋼絞線2條,長2.0米。
2.木橈:每隻艇配1支,雜木材質,每支總長1.2米,其中柄長80厘米、直徑3厘米,橈板長40厘米、寬20厘米左右,厚1厘米。
比賽獎品
一般獎勵前8名,另設“追龍”1名,獎品有獎金、金豬(燒乳豬)、米酒等。
1.燒豬:用60公斤左右的肉豬燒成30公斤左右或以乳豬代替。
2.米酒:以瓦埕為裝盛器皿,每埕約20公斤,內裝本地產米酒。
3.利是:按名次最高2000多元,依次遞減至300元左右。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阜沙單人農艇賽歷史悠久、民俗風情濃郁、地方特色突出,有著十分深厚的民眾基礎和鮮明的阜沙本地水鄉特色,是阜沙旅遊的一張名片。

傳承譜系

傳承簡表
阜沙單人農艇賽
傳承譜系
代表性傳承人物
吳金明,男,漢族,1955年出生。中山市阜沙鎮人。2013年1月被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公布為市級非物質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9年10月13日,阜沙鎮舉行“活力阜沙·魅力非遺”2019年阜沙單人農艇賽。
2022年9月27日上午,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和中山市政府指導舉辦,中山市農業農村局主辦,阜沙鎮人民政府承辦的“慶豐收·迎盛會”中山市慶祝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活動在阜沙鎮舉行,在現場設定的阜沙特色文旅產品集中展示展銷區,阜沙農旅項目推介人介紹了阜沙鎮單人農艇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