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歷史背景
解放戰爭初期
那是戰火紛飛的年代,在遼西大地上,有志的蒙古族青年,肩負著民族的希望,騎上戰馬,舉起刀槍,一支英雄的鐵騎,奔向解放的戰場!
1946年春,在共產黨人呂明仁的指導下,一支強悍的蒙民大隊誕生在內蒙古草原上。這支隊伍,由優秀的蒙古族進步青年組成,為推翻國民黨的統治、解放全中國做出可歌可泣的貢獻。這是一支英雄的隊伍。歷史以清晰的脈絡,真實地記錄著這一刻:1950年10月1日,蒙民大隊的戰士們騎著清一色的白馬、紅馬、黑馬,以“對子馬”的形式邁著整齊的步伐,伴隨著激昂的《蒙民大隊之歌》經過天安門城樓,接受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的檢閱。和平年代,騎兵團的兵種已經退出歷史舞台,但在歷史的回述中,人們會永遠記住他們——蒙民大隊,蒙古騎兵團的前身!
部隊發展
不久,阜新地委書記、軍分區司令員呂明仁熱情接見了包忠愛、王保山等阜新蒙古族青年代表,要求他們廣泛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揭露國民黨蔣介石的大漢族主義,提高廣大蒙古族青年,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的政治覺悟,動員更多青年投身於民族解放運動,在形成一支骨幹力量的基礎上,建立蒙古族人民武裝。
包忠愛、王保山等10餘名蒙古族先進知識青年,在當時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有組織、有分工地走村串戶,進行革命宣傳,為建立隊伍作好前期準備工作。
1946年2月,中共阜新地委在
呂明仁主持下,在阜新縣平安作出了建立蒙古族人民武裝的決定。1946年3月14日,在中共阜新縣委的關懷和支持下,20多名蒙古族進步青年在阜新縣平安地集會,成立了阜新縣蒙民大隊。
王保山(額日敦尼)任大隊長,駱長勝(駱成全)任副大隊長。縣委和縣大隊給這支隊伍撥了17支長槍、10箱手榴彈。成立蒙民大隊的訊息一傳開,廣大蒙古族民眾興高采烈,有的獻馬,有的獻槍,踴躍報名參加。三家子村包明瑞家族中,先後有4人攜帶6支槍、5匹馬參加了蒙民大隊。齊國珍、邊淑蘭兩位蒙古族女青年,聽說有了蒙古族人民自己的武裝,從伊嗎圖敵占區到佛寺找到蒙民大隊,成為蒙民大隊第一批女戰士。還有3位沒有回國的日本青年也參加了蒙民大隊。
到1946年7、8月蒙民大隊發展到400多人。這時,王保山調到旗支會工作,駱長勝任大隊長,保音達賚任副大隊長,舊廟區委書記馬廣基兼任政委。大隊部下設三個中隊,一、二中隊為步兵,三中隊為騎兵。
1947年初,蒙民大隊轉戰到內蒙古林東。內蒙古自治區主席烏蘭夫接見了排以上幹部,親自批准吸收蒙民大隊全體指戰員進入內蒙自治學院學習。經過4個月的學習和整訓,部隊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5月,蒙民大隊改編為內蒙古人民自衛軍第十三支隊,駱長勝任支隊長。6月回師阜新,7月中旬,十三支隊與旗縣聯合大隊二中隊合併,正式成立遼吉軍區騎兵獨立團,趙福林任團長,阜彰縣委書記劉異雲兼任政委(後張斌接任)。後經調整,駱長勝任團長,布仁任政委,全團轄4個連隊,共700多人。
保衛家鄉當勇士
1946年6月中旬,部隊奉命向蒙古族聚居的王府、佛寺等西部敵占區進行一次長途進軍。西征不久,部隊接到情報:國民黨縣保全大隊長劉墨林、何九回去搬家,帶領100多人,十幾輛大車,攜帶家眷,住在八家子和歐力巴營子。
過去,以劉墨林、何九為首的反動地主武裝,活動在阜新西北部的紅帽子一帶,給當地的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後來劉、何二人又與
國民黨反動派相勾結,接受委任和改編。
7月某日,五分區下達了戰鬥命令:五分區警衛連配合蒙民大隊行動。一聲令下,戰士們躍出青紗帳,勢如猛虎下山,發起了猛烈攻擊。劉、何二人率部倉促迎戰。在全體指戰員的猛烈衝擊下,敵人很快亂了陣腳,丟下幾具屍體,逃進了歐力巴營子一個地主大院裡。經過一陣短兵相接的戰鬥,敵人徹底失敗。這一仗消滅敵人20多人,繳獲30多支槍、一門迫擊炮,還有糧食、衣物、馬匹、車輛等不少物資。劉墨林、何九在混戰中趁黑夜逃掉了。
蒙民大隊首戰告捷,軍威大振,要求參軍參戰的蒙古族青年越來越多了,部隊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1947年秋天,在阜新縣城北趙大板屯東老鷹窩山上,有一股70多人的土匪出沒,經常騷擾區政府,殘害百姓。老鷹窩山山高,溝多,土匪躲在山溝里,時聚時散,民匪難分,部隊幾次進剿,都沒有成功。10月23日,一支國民黨軍隊,從新邱方向來到趙大板屯。躲在屯裡的土匪頭子出來迎接。國民黨部隊長官誇獎他們打得好,向他們表示祝賀,並命令他把山上的人馬全部召集到屯裡訓話。土匪萬萬沒有想到,隊伍剛剛集合完畢,這支國民黨部隊突然把槍口對準土匪,收繳了他們的武器。沒費一槍一彈,70多名土匪全部束手就擒。原來,這支國民黨部隊是由趙福林團長率領的遼吉軍區五分區騎兵獨立團(原蒙民大隊)戰士們裝扮的。
轉戰塞北的蒙民大隊
在國民黨軍隊大肆進犯東北的嚴峻形勢下,五地委(阜新地委改稱)、五分區和縣委根據上級的具體部署,決定組織黨政軍戰略撤退。
1947年底,阜新蒙古族人民的子弟兵,別離故鄉和親人,踏上了轉戰塞北的征程。
在轉戰塞北的艱苦歲月里,蒙民大隊指戰員和兄弟部隊密切合作,勝利進行了雙合興突圍戰鬥和馬鬃山戰鬥,給殘害百姓的烏力吉、他日巴、額爾登格等匪部以致命打擊,有效地保護了當地縣區政府和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
1948年1月,獨立團奉命到雲家窩鋪地區剿匪,歷經三天兩夜的追擊和堵截,行程300餘里,一舉全殲國民黨卵翼下的賓圖旗地主武裝長山騎匪80餘人。從此賓圖、彰武境內再未發現大股地主武裝和土匪,成為我軍可靠的後方根據地。
2月11日,阜新城內守敵調集200多輛大車,由一個步兵營和三個騎兵連配合,向德大板營子等地進犯搶糧。獨立團得到訊息後,立即組織主力截擊進犯之敵,激戰4個多小時,打死敵人36人,其中有一名少將銜軍官;繳獲大車49輛,步槍18支,子彈5000多發。
1948年3月,騎兵獨立團改編為內蒙騎兵二師二十三團。不久,在康平、法庫、新民、北鎮一帶作戰,多次截擊出城搶糧的國民黨軍隊。
6月該團隨師在遼河西岸封鎖包圍瀋陽之敵,打了兩個漂亮的遭遇戰,重創了蔣介石嫡系部隊新一軍“中正”團。在古城子戰鬥中,消滅國民黨新軍一個步兵營和一個別動隊,擊斃敵人93人,俘虜60多人,繳獲子彈3140發,其它軍用物資若干。在雙窩堡戰鬥中,斃敵兩人,繳獲各種槍枝10餘支(挺),子彈l450發。此後,該團奉命配合兄弟部隊,包圍長春,攻打四平,進軍瀋陽,在歷時三年的東北人民解放戰爭中立下了戰功。
東北全境解放後,這支經過戰鬥洗禮和嚴峻考驗的人民子弟兵,奉命隨師奔赴新的征途,為保衛邊疆,鞏固國防,促進民族團結,建設新內蒙古,譜寫了新篇章。
軍歌
《阜新蒙民大隊之歌》
馳騁遼吉戰場的蒙民鐵騎
我們不是封建王公的騎士,
也不是地主貴族的看家兵。
我們是自由民主的先鋒戰士,
肩負著民族解放的偉大使命。
嘿嘿,前進前進向前進,
我們的隊伍團結一心。
迎著民族解放的金色曙光,
前赴後繼永遠勝利向前進!
高級幹部
烏蘭德山 呂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