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囤是冀東南鄉間農戶的節日風俗。“打”是做、製造的意思,“囤”是一種圓形圖案,象徵存儲糧食的巨大器具。每年的農曆的正月二十五,人們把蒐集的穀物放在地上的畫好的圓圈內,然後用磚頭蓋上,燒上香和冥紙,在囤旁祈禱。
阜城打囤於2009年被列入河北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名錄簡介,
基本信息
名錄名稱: 阜城打囤
編號: 3—9—2
名錄類別: 民俗
申報地區: 衡水阜城縣
編號: 3—9—2
名錄類別: 民俗
申報地區: 衡水阜城縣
名錄簡介
打囤是冀東南鄉間農戶的節日風俗。“打”是做、製造的意思,“囤”是一種圓形圖案,象徵存儲糧食的巨大器具。正月二十五早晨,太陽沒升起之前一家主人早早起來到院子中央用頭天夜裡準備好的灶灰,在地上淋劃巨大的圓圈,圓圈內劃一個巨大的十字,在十字中心放上麥子、穀子、玉米、高粱等所能蒐集到的糧食顆粒,然後用磚頭蓋上,燒上幾顆香和幾張冥紙,在囤旁虔誠的祈禱,男主人找出春節時預留下的鞭炮在院內燃放,村莊上空不時傳來清脆的炸響。小孩子湊熱鬧,搜尋燃放鞭炮的快樂,但絕不能去囤里走,更不能動磚頭拿糧食,太陽出來後,大人都去忙各自的事情,那些囤或者被頑童破壞,或者被家禽家畜肆虐,不但一片狼藉,連囤中的糧食也都成了禽畜的美餐,全部不見蹤影了。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將打囤的內容逐漸豐富,除了最初糧食囤之外,有的囤里盛放銅錢、紙幣、飾物,糕點等,分別代表金囤、財囤、寶囤和美味囤等。
打囤地主要聚集於冀東南地區,大運河及湘江河畔,河北衡水、滄州一帶,這裡是京南平原大塊地區,方園數百里沒有山地、丘陵,河流較少,且多為季節河,除了生產玉米、小麥、豆穀類糧食作物,霞口鴨梨、漫河西瓜、櫻桃西紅柿,也都享譽一方,還有少量的蘋果、杏梅等果園。
據受訪老人講,自從有田間耕作以來,農戶就有打囤的習俗,該習俗以家族為主,世代相傳。從打囤可以看出冀東南人民心中的藝術情節,彰顯農民世世代代對土地和糧食的深厚感情,昭示著人們艱苦奮鬥、嚮往富裕安康生活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