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福寺始建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為太素殿舊址。清孝莊皇后死後曾在此祭奠,乾隆尊生母之願,下令改為喇嘛廟,賜名闡福寺,其規制仿河北正定隆興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闡福寺
- 始建時間:乾隆十一年(1746年)
- 地址:太素殿舊址
- 規制:仿河北正定隆興寺
概述,結構,
概述
清末,只存“極樂世界殿”南海普陀山一絕。1949年以後,殘破不堪的佛山被拆除,1993年,恢復殿內須彌山佛像。
所存的闡福寺和萬佛樓遺址已被闢為“北海植物園”,萬佛樓石碑被移至小西天南側牌樓外。
闡福寺在北海北岸,五龍亭之北。
《國朝宮史》載其管理情況為:![闡福寺 闡福寺](/img/b/162/cGcq5yM2IGNhRGM1ETZxUmZjhjM1QWNwUjYmB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闡福寺 闡福寺](/img/b/162/cGcq5yM2IGNhRGM1ETZxUmZjhjM1QWNwUjYmB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不設首領,屬永安寺首領管轄。”
“太監二名,每月銀二兩,米一斛半,公費銀六錢六分六厘。”
相傳慈禧太后每遇年節,常到此拈香拜佛。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其正殿大佛身上的珍寶被日法俄軍盜挖一空。1919年由袁世凱衛隊改編的消防隊,在大殿內做飯時引起火災,全寺燒盡。
結構
闡福寺坐北朝南,山門前曾有四柱九樓牌坊一座,綠琉璃瓦頂。山門三間,歇山調大脊,黃琉璃瓦綠剪邊。山門內為天王殿,歇山頂黃琉璃瓦綠剪邊,殿後額為“宗乘圓鏡”,聯為:“妙華普觀無窮境;慧日常懸自在天。”東西有鐘鼓樓,二層三間,上檐為歇山頂,上下檐均為黃琉璃瓦綠剪邊頂。天王殿之後為大佛殿,其規制仿正定隆興寺。樓高三層,而為“明二暗一”,頂層為重檐歇山頂,瓦頂皆為黃琉璃瓦綠剪邊。頂層懸乾隆皇帝所書額名“大雄寶殿”,中層額為“極樂世界”,下層額為“福田花雨”。殿後聯為:“真諦別傳,趨妙莊嚴路;能仁權應,現常清淨身”。又額為“有大威德”。聯為:“放百寶無畏光明,歷劫智珠常朗;入三昧甚深微妙,諸方心印同圓”。 《三海見聞志》載:“相傳該佛有千手千眼,其高大於旑檀佛相同,人立升機上,高於佛肩齊,其佛已毀。”
寺內有《乾隆御製闡福寺碑文》,其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