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鎖塔

關鎖塔

位於福建省石獅市深滬灣畔寶蓋山巔(又名“大孤山”,明·黃克晦詩曰:“亂嶂江邊出,大孤山最孤”)。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年)僧介殊建,是福建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鎖煙霞是古泉州十景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關鎖塔
  • 地理位置:福建省石獅市深滬灣畔寶蓋山巔
  • 景點級別:福建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關鎖煙霞
發展歷史,歷史傳說,詠塔古詩,地圖信息,

發展歷史

原名萬壽塔,第二層的門額上刻“萬壽寶塔”四個字。萬壽塔是仿樓閣式的空心石塔,高21.65米, 底寬20米,八角形,五層五檐,用花崗岩石砌築而成,起航標作用。清康熙元年(1662年)仲春,又修建塔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秋,雷震,擊毀姑嫂塔蘆尖。十九都、二十都倡修,至四十三年(1778年)落成。
關鎖塔
又名關鎖塔。它背靠泉州灣,面臨台灣海峽,有鎮南疆而控東溟之勢。《泉州府志》載:“泉城關鎖水口之鎮塔也,高出雲表,登之可望商舶來往。”

歷史傳說

南宋時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港口之一,與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生意往來。宋·吳自牧《夢溪錄》說:“若欲船泛外國買賣,則自泉州便可出洋。”為適應海外交通的需要,在位處泉州港口的寶蓋山上建造石塔,作為航標燈塔,其意義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八閩志》記載:“在永寧里有石塔甚宏麗,商舶自海遷者,指為抵岸之期。”這裡說的石塔,就是指姑嫂塔。
關鎖塔
俗稱姑嫂塔。明·何喬 遠《閩書》:“姑嫂壘石山巔,登高望斷歸舟。”“昔有姑嫂嫁為商人婦,商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像……”第五層外壁有一個方形龕,龕里石刻二女像,傳說這二女是姑嫂。
傳說古時,閩南天旱,顆粒無收,一位名叫海生的窮人被迫離別新婚妻子和妹妹,遠走南洋,約定三年後回來還債。姑嫂倆天天登上寶蓋山遠眺大海歸舟,盼望骨肉團聚。轉眼三年已到,海生如期乘船回來,姑嫂倆在山上看到海生的船已近海岸,誰知忽然颳起狂風下起暴雨,驚濤駭浪把海生乘坐的大帆船打翻了。海生葬身大海,姑嫂倆喜盡悲來,縱身跳人浪濤……人們為了紀念她們,就建起了這座姑嫂塔。
關鎖塔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據史料記載,正是從那時候起,晉江、石獅一帶的先民大量移居菲律賓。《泉州府志》中載,從宋崇寧元年(1102年)到清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這650年中,泉州發生大旱11次,造成了“民多餓死”、“民多游移”、“種不入土、民相食”等悲慘情景。鄉民大量遠涉重洋,背井離鄉到菲島謀生。明·何喬遠《鏡山全集》說:(華橋)“皆背離其室家,或十餘年末返者,返則兒子長育至不相識。蓋有新婚之別,娶以數日離者。”

詠塔古詩

明·黃克晦《姑嫂塔詠》:“絕頂芙蓉塔,空憐結構勞。影孤懸碧漢,風格壯寒淘。元氣蒼蒼闊,冥心杳杳高。時聞環佩響,二女出遊遨。”
明·蘇濬(紫溪)《詠姑嫂塔》:
“古剎倚嶒霄,第風獨聽潮。千杯迎海市,萬里借扶搖。瓊樹當空出,飛帆帶月遙。二妃環佩冷,秋色正蕭蕭。”
明·朱梧《登姑嫂塔》:
“千尋碧玉削芙蓉,礙日含風四五重。海入扶桑驚浪涌,山回蔥嶺翠微濃。擎天八柱空驅石,絕世三維見此峰。薄暮茫茫秋雨急,愁云何處隱飛龍?”

地圖信息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寶蓋山風景區內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