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經歷,現在價值,
經歷
中國的海關本來以白銀徵稅。
1929年,世界金價飛漲,銀價暴跌,國民政府為了維持關稅收入,決定海關徵收關稅時由徵收銀兩改為徵收金幣,為方便使用,1931年5月1日中央銀行開始發行一組由美國鈔票公司印製的直型關金券,面額有拾分、貳拾分、壹圓、伍圓、拾圓5種,初發行時只作為繳納關稅用,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
1942年2月1日,國民政府以關金1元折合法幣20元的比價,與法幣並行流通,至此關金兌換券失去原來發行的意義而變為大面額流通貨幣,後因法幣急速貶值,中央銀行又多次發行大面額關金券代替法幣流通。從1931年5月1日到1948年先後發行的關金券品種有47種。1948年8月19日,國民政府實行幣制改革,宣布廢除法幣和關金券,發行金圓券,關金券正式作廢。
現在價值
民國十九年關金券,根本沒有貳仟萬圓的面值,該是臆造幣,收藏價值不大
民國37年中華書局版關金券5萬元因為沒有正式發行,所以存世量會比較少,市場價格也會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