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賡麟

關賡麟

關賡麟(1880-1962),字穎人。南海人。1904年中進士。嗣赴日留學。有《瀛譚》《借山樓集》《東遊考察學校記》、《京漢鐵路之現在及將來》、《中國鐵路史講義》等著述。編著有《稊園詩集》(叢書)多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賡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南海
  • 出生日期:1880年
  • 逝世日期:1962年
  • 代表作品:《稊園詩集》
生平簡介,學術貢獻,作品賞析,

生平簡介

我國近現代著名學者、詞學家、實業家、教育家
關賡麟
關賡麟(1880-1962),字穎人。南海人。1904年中進士。嗣赴日留學。歸國後,歷任財政部秘書,交通部路政司司長、聯運處處長、編譯處處長,鐵路總局提調,京漢鐵路會辦、總辦、局長,川粵漢鐵路督辦,鐵路部參事、交通史編纂委員會委員長、交通法規編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業務司司長兼聯運處處長、平漢鐵路管理局局長等。民國11年(1922年)6月15日交通部委派他擔任交通大學校長,時學校“驅陸學潮”尚未平息,並進而發展成為“力爭董會”運動。6月22日,國務會議議決將交通大學改設上海、唐山兩校,即後來的上海交通大學唐山交通大學,交通大學北京學校(今北京交通大學)撤銷,改為唐山交大北京分校。著有《瀛談》等。後不詳。工詩詞。。
1927年,關賡麟再任交通部參事、漢粵川鐵路督辦。1928年,國民政府南遷至南京後,關賡麟任國民政府鐵道部參事,兼交通史編纂委員會委員長。不久又改任業務司司長兼聯運處處長。隨後又任平漢鐵路局局長。後又回到鐵道部再任參事、顧問等職,並常駐北平主持北平鐵路學校(今北京交通大學)校務,以永久董事兼校長負責籌款,不支薪俸。後北平鐵路學校改名為北平鐵路專門學校。
1937年"七七事變"後,關賡麟堅拒日本侵略者及日偽的威逼利誘,不與合作,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氣節。抗戰期間,致力於民族鐵路運輸業,支持抗日。
抗戰勝利後,因侍奉有病老母,遂留在北京賦閒。此間,主持了近現代著名文學社團--稊園詩社。
1956年1月30日-2月7日,關賡麟列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同年6月,被周恩來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62年3月4日病逝於北京。享年82歲。

學術貢獻

關賡麟不僅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鐵路交通業的奠基人之一,而且還是我國近現代最偉大的詞學家、詩人之一。早在上世紀一十年代初,關賡麟就組織和參與了寒山詩社的文學活動。寒山詩社專以研究詩鐘為著名。關賡麟主持寒山詩社後,將詩社設在自己位於北京南池子南灣子官豆腐房的"稊園"宅邸內,詩社遂更名"稊園詩社",關賡麟任詩社社長。稊園詩社的主要成員有傅增湘、吳北江、夏枝巢、郭則澐、許寶蘅陳雲誥鐘剛中、邢端、章士釗郭風惠蕭龍友、齊如山、劉文嘉、黃君坦、湯用彤、李培基、張伯駒葉恭綽、言簡齋、王冷齋、彭八百、沈仰放等等百多位聲譽昭然、德學雙馨的學問宗師。他們一起研究詞學,詩書唱和。
稊園詩社是我國近現代存世時間最長、加入學者最多的文學社團。稊園詩社對詩詞、曲賦都進行研究。由於詩社成員也多是書畫巨擘,古來詩書畫又不分家,因此,詩社也經常開展一些詩社成員之間互贈書畫作品和對書畫進行品評的活動。五十年代初,張伯駒在詩社內另立專門研究詞學的"庚寅詞社"。稊園許多詩人也是該詞社的成員。1956年,稊園詩社的主要成員章士釗郭風惠張伯駒三位先生在組織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書法組織--北京中國書法研究社的同時,還曾組織了中國詩詞研究社。擬定章士釗為社長、郭風惠張伯駒為副社長,郭風惠兼秘書長。可惜,由於"反右運動"的突發,此詩社不立而夭。

作品賞析

許寶蘅大師的女兒、當代文史專家許恪儒先生曾考證說:夏仁虎先生曾有詩句說:"穎人卌載主壇坫,勤為同仁集瓊久。"可見稊園詩社存續的時間有多么久。許恪儒先生還說:關穎人先生送給先父閱讀的《稊園近詩》中有詩:"槐亭交翠映尊壘,突廈頻聞廣讌開,誰信元公勞握髮,一朝見士百人來。"這說的是1931年春,稊園的一次聚會,僅半天時間裡,關賡麟就會見了賓客93人。當時詩社盛況可見一斑。稊園鼎盛期是抗戰勝利後到六十年代初的這段時間。後來,隨著社會政治環境的惡劣和關賡麟、許寶蘅、劉文嘉等許多優秀詩人的謝世,稊園詩社遂自然消亡。
筆者先師、“北方健者”,近現代北學代表人物郭風惠先生是稊園詩社的重要詩人。郭風惠先生與關穎人先生多有唱和。在郭風惠先生《風惠詩存》手稿里,保存了當年稊園詩社的許多"課題"詩作,以及與關穎人、許寶蘅等先生的一些唱和。其中有一首《次和關穎人社長新歲之作》:"老定塵心等出家,略無裝點送年華。何時真攬還。此夕曾浮去國槎。天遠黯爛星將曙,窗寒紅燭照冰花。小詩唱罷閒調筆,歲首丹青上畫叉。"關穎人先生的原詩是:"故肆城南訪酒家,詩人幾輩戀京華。春幡尚溢,古籍擬隨島國槎。深衢無燈誰礙月,積陰菲雪不成花。故人遠別還相見,仍舊吟豪手屬叉。"二老這兩首寫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七律詩,將稊園詩老們相互深情友愛,詩書唱和的一片童心表達的淋漓盡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