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骨療毒(關羽刮骨療毒)

刮骨療毒

關羽刮骨療毒一般指本詞條

刮骨療毒,就是將深入骨頭的毒液用刀刮除,達到治療的目的。特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華佗為關羽刮骨療傷,後來也用刮骨療毒比喻意志堅強的人。也有意志堅強的意思。

在正史《三國志》有記載關羽刮骨療毒之事,但醫生並非華佗。華佗為曹操所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刮骨療毒
  • 外文名:Scrape the Poison Off the Bone
  • 出處1:《三國志·關羽傳》
  • 出處2:《三國演義》
  • 出處3:文言文啟蒙讀本
歷史典故,演義原文,白話版本,創作背景,相關人物,華佗,關羽,羅貫中,歷史真相,類似的故事,

歷史典故

《三國志》原文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右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刮骨療毒
譯文
關羽曾經被亂箭所射中,貫穿了他的右臂,後來傷口雖然痊癒,(但是)每到陰雨天,骨頭常常疼痛。醫生說:“箭頭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應當剖開手臂打開傷口,刮骨頭除去毒素,這個隱患才可以除去。”關羽便伸出手臂讓醫生剖開它。當時關羽正在和諸位將領圍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鮮血淋漓,都漫出盛血的盤子了,但是關羽卻割肉喝酒,談笑如常。
啟示
寫出了關羽豪邁的大丈夫的帥氣、光彩風度,勇敢無畏,同時也說明了三國時期醫術高明。

演義原文

在小說《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中,記載了華佗為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前文中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名聲大震,在攻打樊城時被曹仁弓弩手所傷,右臂中箭,翻身落馬。
卻說曹仁見關公落馬,即引兵衝出城來;被關平一陣殺回,救關公歸寨,拔出臂箭。原來箭頭有藥,毒已入骨,右臂青腫,不能運動。關平慌與眾將商議曰:“父親若損此臂,安能出敵?不如暫回荊州調理。”於是與眾將入帳見關公。公問曰:“汝等來有何事?”眾對曰:“某等因見君侯右臂損傷,恐臨敵致怒,衝突不便。眾議可暫班師回荊州調理。”公怒曰:“吾取樊城,只在目前;取了樊城,即當長驅大進,逕到許都,剿滅操賊,以安漢室。豈可因小瘡而誤大事?汝等敢慢吾軍心耶!”平等默然而退。眾將見公不肯退兵,瘡又不痊,只得四方訪問名醫。忽一日,有人從江東駕小舟而來,直至寨前。小校引見關平。平視其人:方巾闊服,臂挽青囊;自言姓名,乃沛國譙郡人,姓華,名佗,字元化。因聞關將軍乃天下英雄,今中毒箭,特來醫治。平曰:“莫非昔日醫東吳周泰者乎?”佗曰:“然。”平大喜,即與眾將同引華佗入帳見關公。
時關公本是臂疼,恐慢軍心,無可消遣,正與馬良弈棋;聞有醫者至,即召入。禮畢,賜坐。茶罷,佗請臂視之。公袒下衣袍,伸臂令佗看視。佗曰:“此乃弩箭所傷,其中有烏頭之藥,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無用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懼耳。”公笑曰:“吾視死如歸,有何懼哉?”佗曰:“當於靜處立一標柱,上釘大環,請君侯將臂穿於環中,以繩系之,然後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颳去骨上箭毒,用藥敷之,以線縫其口,方可無事。但恐君侯懼耳。”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環?”令設酒席相待。公飲數杯酒畢,一面仍與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於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驚。”公曰:“任汝醫治,吾豈比世間俗子,懼痛者耶!”佗乃下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公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須臾,血流盈盆。佗刮盡其毒,敷上藥,以線縫之。公大笑而起,謂眾將曰:“此臂伸舒如故,並無痛矣。先生真神醫也!”佗曰:“某為醫一生,未嘗見此。君侯真天神也!”後人有詩曰:“治病須分內外科,世間妙藝苦無多。神威罕及惟關將,聖手能醫說華佗。”
關公箭瘡既愈,設席款謝華佗。佗曰:“君侯箭瘡雖治,然須愛護。切勿怒氣傷觸。過百日後,平復如舊矣。”關公以金百兩酬之。佗曰:“某聞君侯高義,特來醫治,豈望報乎!”堅辭不受,留藥一帖,以敷瘡口,辭別而去。

白話版本

三國時代,魏蜀吳惡戰連場。有一次,關羽揮軍攻打曹兵時,右臂中了敵人的毒箭。眾將請關公班師回荊州調治,關公不允,說:“我不能因小小創傷,而誤了軍國大事。”
眾人只好四方訪尋名醫。一日,來了一個自稱華佗的醫生,他說聽聞關公中了毒箭,特來醫治。這時,關公的右臂痛得厲害,正和馬良下棋來分散注意力,以免自己露出痛苦的表情而亂了軍心。
華佗看過關公的箭傷,說:“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便要廢了!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縛在柱上,然後我用刀把皮肉割開至見骨,颳去骨頭上的毒,再敷上藥,以線縫合,這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懼怕。”
關公聽了,笑說自己不是世間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臂縛在柱上;並讓人先送上食物,說:“先生遠道而來,請先用酒菜!”關公陪著華佗吃了一會,便伸出了右臂,說:“現在就請動手,我照樣下棋吃喝,請先生不要見怪!”華佗也不再說什麼,取出一把尖刀,請人在關公的臂下放上一個盆子,看準了位置,下刀把關公的皮肉割開。關公吃喝如常,華佗氣定神閒說:“我用刀把君侯骨頭上的毒給颳走,這就好了!”華佗的手法嫻熟,話剛說完,手上的刀子已經在關公手臂的骨頭上來回刮,還發出悉悉的聲音,流出的血也溢出了盆子。將士見到這情境,都掩面失色,惟獨關公仍繼續下棋吃喝,面不改容。不久,華佗把毒刮盡,敷上藥,並把傷口縫合。
關公大笑而起,對眾將說:“此臂伸舒如故,一點也不痛。先生真是神醫!” 華佗說道:“我為醫一生,從未見到過你這樣的人。君侯真天神也!君侯箭瘡雖治,但必須愛護。切勿怒氣傷觸。過百日後,就會平復如舊。” 關公箭瘡既愈,拿出黃金百兩酬謝,並設席款待華佗。華佗婉拒說:“某聞君侯高義,特來醫治,沒有希望要回報!”堅辭不受,留藥一帖,以敷瘡口,辭別而去。
後人有詩曰:“治病須分內外科,世間妙藝苦無多。神威罕及惟關將,聖手能醫說華佗。”

創作背景

羅貫中之所以將醫生寫成是華佗,大概因為華佗是當時的名醫且擅長外科手術,治箭傷理更不成問題。如此“有根有據”,加之作者的生花妙筆,把故事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何人不信“刮骨療毒”的真實性呢?
其實,古代有“刮骨”經歷的勇將遠非關羽一人。據《北史》載:長孫子彥墜馬折臂,肘上骨起寸余,乃命開肉鋸骨,流血數升,言戲自若,人以為“逾於關羽”。《宋史》記載:趙匡胤在北周時攻入壽春,“城中發連弩射之,矢大如椽,牙將張瓊以身蔽之,矢中瓊髀,鏃甲著骨不出。瓊飲酒一大厄,令人破骨出之,流血數升,神色自若。”南宋名將韓世忠也曾有“中毒矢入骨,亦用強弩括之”的經歷。至明代,這樣的例子也屢屢見載於史書中,不勝枚舉。
不過,後人還是最佩服關羽,一則是關羽所處的時代較早;二則“大刀關公”這個勇猛無比的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加之《三國志》中的“伸臂令劈之,時方與諸將飲,臂血流於盤器,而公言笑自若”的生動描述,也令人覺得更真實可信。
《三國演義》刮骨療毒的故事,既誇張了關羽虎將非同尋常的大丈夫氣概,又讚頌了華佗神醫的高明醫道,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至今還膾炙人口。
當然,華佗為關羽刮骨,只是一個演義故事。在史書《三國志》的《關羽傳》里並沒有說明為關羽治病的醫者是誰,《華佗傳》里也沒有記載他為關羽治過病。何況,華佗發明了麻醉劑,也不必讓病人去經受不麻醉就刮骨的痛楚。但是,華佗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醫生,卻是實情。在史學家陳壽寫的《三國志》和范曄寫的《後漢書》里都有他的傳記,留下了這位傑出醫學家一生的光輝業績,但都寫到對華佗的死感到惋惜。

相關人物

華佗

三國演義》第75回,名醫華佗為關羽行“刮骨療毒”一節,料想大家都不會陌生。
華佗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民間醫生,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戰亂頻繁,瘟疫流行,他立志行醫,為病人解除痛苦。為了為人治好病,他攀山越嶺,採集草藥,行走四方。他的足跡遍及今天的江蘇、山東、河南、安徽部分地區。在治病採藥的過程中,他的醫學知識日益淵博,臨床經驗不斷豐富。他精通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和針灸科,尤其擅長外科,後世奉他為外科的鼻祖。
刮骨療毒刮骨療毒
曾創的“麻沸散”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劑,麻沸散是華佗創製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藥。《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kū,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華佗所創麻沸散的處方後來失傳。傳說系由曼陀羅花(也叫洋金花、風茄花)1斤、生草烏、香白芷、當歸、川芎各4錢,南天星1錢,共6味藥組成;另一說由羊躑躅3錢、茉莉花根1錢、當歸3兩、菖蒲3分組成。據後人考證,這些都不是華佗的原始處方。是世界醫學史上首次使用藥物全身麻醉而施行剖腹術的人。不過,歷史上的華佗並未給關公治過箭傷,二人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因為華佗死於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關羽中毒箭則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的事,其間相隔11年,死人焉能醫活人?
“若是要給關羽刮骨療毒,首先是曹操作為私人醫生的華佗也要氣死了,再說了,華佗有麻沸散,不給關羽用,莫非是想疼死關羽不成?”——精靈語
不過關羽中箭刮毒確有其事,這在《三國志·關羽傳》已有記載,其詳細情況與《三國演義》所述相似,但可惜書中沒有記下醫生的姓名。

關羽

關羽(約162―220年),即漢壽亭侯,三國蜀漢獨當一面的名將,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縣解州鎮)人。東漢末年,關羽跟隨劉備起兵鎮壓黃巾叛亂,和張飛共同輔佐劉備、忠心不二,“恩若父子”(《三國志》記載),被譽為忠義的化身。劉備在徐州為曹操所敗,關羽被俘,雖頗受曹操厚待,並封為漢壽亭侯,然仍斬顏良以報曹操、並且歸投劉備。 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214年 )鎮守荊州五郡,獨鎮一方。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北伐曹魏,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曹操大將曹仁於襄陽郡,達到軍事上的最高峰,但是荊州後方空虛,東吳呂蒙以白衣計乘機奪取荊州(主要是江陵和公安),關羽又久攻襄樊不下,只好撤退,由於荊州被東吳攻占,所以在退卻路上,士卒離心、逃亡殆盡。關羽也被吳軍擒獲,遭到殺害。其“忠”、“義”操行被後來統治者所渲染,並加以神化,尊之為“關公”、“關帝”。今華北不少地區廣大農村中都建有“關帝廟”,俗稱“關老爺廟”。
影視劇中的關羽影視劇中的關羽

羅貫中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約1330—約1400),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籍貫山西太原府,一說山西省祁縣;一說山西省清徐縣;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或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還跟施耐庵合作寫過水滸傳。

歷史真相

《三國志·關羽傳》寫關公“嘗(曾)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傷的是“左臂”,而不是“右臂”。以後雖然有醫者“刮骨去毒”,但《志》記全文85字並無一字說醫者為誰。
華佗自稱“沛國譙郡人”,沛國在今安徽亳州(一說蕭縣),地處皖省西北,而關公中箭地在“樊城”(後與襄陽合併為今襄樊),地處湖北西北,兩地相距千里,古途迢迢,怎得趕來為關公“刮骨”?而又能從孫權的地盤“江東駕小舟而來”,豈不蹊蹺?《三國志》載:華佗治病“當須刳(即開刀手術)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意為服用麻沸散後便會昏迷不醒。查關雲長戰曹仁於樊城,時間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關雲長也就是在那時中箭受傷,並因而發生“刮骨去毒”的故事。而早在11年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華佗因為曹操頭風發作屢召不至,操“大怒”,拿回許昌,“遂考竟佗”,也就是拷打至死。因此不可能為關羽刮骨療毒。
事實上,《三國志·華佗傳》講了許多華佗行醫治病的故事,有些故事也具有傳奇性質,但即使如此,也沒有替誰“刮骨療毒”或“刮骨去毒”的記載。

類似的故事

不過,近代史上倒真有兩個關公刮骨療傷似的人物。一個是劉伯承,德國醫生給他治療眼傷,稱他是“軍神”的故事已經廣為人知了;還有一個則是劉伯承誇獎為解放軍“最優秀將領”的粟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