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絅之(1879年4月13日~1942年7月5日)名炯,字絅之,又字別樵,湖北漢陽人,上海租界會審公廨大法官。1905年大鬧會審公廨案,不顧外國陪審員的干涉,認定中國人無罪,名震上海灘。
基本介紹
- 本名:關絅之
- 字號:字絅之
- 出生時間:1879年4月13日
- 去世時間:1942年7月5日
主持公道,贏得擁戴,
主持公道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上海發生了一件震驚中外的“大鬧公堂案”。這件大案的引發當事人是一個廣東籍的黎黃氏,又稱“黎黃氏案”。事件原本與上海居民並非直接關係,也無切身利益,由於二十世紀初上海人民民族主義覺悟高漲,摒棄地方色彩,各籍民眾當仁不讓,奮起與殖民主義鬥爭。對今天的廣東人民,尤其黎黃氏後代,想必對當年這樁案子定感興趣。
黎黃氏的丈夫黎廷鈺官任四川府經歷(相當省府秘書),因病去世。其父黎植生經商重慶,任廣幫董事,特請託同鄉親眷陳笛南、屈達夫伴送寡媳黎黃氏偕幼子黎炳鐸扶柩回粵。一行攜帶婢女15名,細軟行李百餘件,乘長江班輪途徑上海時,在碼頭遭巡捕拘捕,被誣為“拐匪”於1905年12月8日押至公共租界會審公堂審訊。會審公堂主審官關絅之系漢代名將關羽62代裔孫,急公好義,頗有當年“關公遺風”。審訊中,關絅之發現黎黃氏並非拐匪,於是慷慨陳詞,為同胞仗義執言,認為證據不足、拐騙罪不能成立,擬判暫押公堂女班房候釋。但是,參加陪審的英國副領事德為門卻硬要將黎黃氏等押入西牢(即提籃橋監獄)。關絅之按會審章程據理力爭、堅執不允。但德為門竟蔑視公堂,仗勢越權,蠻橫喝令西捕搶奪,揮舞警棍大打出手,撕破官員朝服,毆傷公堂差役,頓時公堂亂作一團,公堂大門關閉,西捕竟破門而出,將黎黃氏等強押西牢。當時的“炮艦霸主”英國殖民者在中國公堂演出了一幕打、砸、搶的鬧劇。事後,關絅之立即向上海道台呈報詳情,經允準憤然停訊罷審。
此等辱我國體,損我主權的訊息傳出,民情鼎沸,義憤填膺,上海各社會團體紛紛集會抗議,譴責洋人肆意踐踏我司法主權的行經。黎氏本為廣東名門望族,廣肇公所立即召開同鄉大會,所有非粵籍的各界團體、著名人士均接連不斷舉行千人、乃至萬人集會,並聯名通電外務部和商部,敦促與洋人交涉,強烈要求立即釋放黎黃氏,撤換德為門,嚴懲行兇捕頭。北京公使團從侵華的總體利益考慮,12月13日命令上海領事團將黎黃氏送回會審公堂釋放,而捕房卻故意蔑視我公堂,將黎黃氏直接送到廣肇公所釋放。領事團又悍然不顧民眾的抗議,拒絕撤換德為門,激怒了上海民眾。12月18日租界華人商店聯合罷市,工廠罷工,民眾聚集南京路老閘巡捕房和工部局市政廳前舉行示威,巡捕竟向手無寸鐵的民眾開槍,憤怒的民眾奮起以磚石反擊,一舉燒了老閘巡捕房和英領汽車。領事團則以“暴動”為藉口出動萬國商團和水兵登入鎮壓,民眾死傷30餘人。罷審、罷市、罷工仍在繼續,洋人束手無策,租界當局只得私下向道台和關絅之承認錯誤,答應以後女犯概歸公堂收禁發落。並墾請關絅之出面勸說商人開市、恢復秩序。關絅之則要求派英水兵和西捕等50名聽其調遣,關絅之率領英軍和西捕策騎上街,沿街宣告:工部局巡捕房已經認錯悔過,女犯以後概歸公堂收禁發落,不再押西牢了!這場當眾“興師問罪”使英殖民者大掃威風,遭到了一次沉重的失敗。雖然由於清廷政府的軟弱,此案最終未獲全勝,但上海民眾的這場反帝愛國鬥爭遏制了殖民者侵犯我司法主權的步伐。
贏得擁戴
此案期間,廣東商界曾致電聲援支持上海商界的鬥爭。當黎黃氏安抵廣州後,兩廣總督致電兩江總督表示感謝,廣東商界行會也致電上海總商會致謝。此案為滬粵兩地商界增進了情誼、加深了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