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總論
一,骨連結:骨與骨之間借結締組織相連,
1)纖維連結:DCT,如韌帶,骨縫.
2)軟骨連結:軟骨組織,分暫時性,如骺板,骨性融合;永久性如椎間盤,肋軟骨.
3)滑膜關節(關節):骨與骨之間借膜性結締組織囊相連,有間隙,能運動.
二,關節的基本結構
1,關節面:構成關節的各骨鄰接面,一凹一凸,表面有一層關節軟骨(透明軟骨),有滑液,可以減少磨擦(磨擦係數<0.0006).
2,關節囊:膜性CT囊,分1)纖維層:DCT,纖維多,堅韌.2)滑膜層:細胞多,分泌滑液.
3,關節腔:關節面和關節囊圍成的腔,為密閉的,呈負壓,含少量的滑液.
三,關節的輔助結構
1,韌帶:DCT,有囊內韌帶和囊外韌帶.
2,關節盤:纖維軟骨盤,可分隔關節腔和使關節面更加適應.
3,關節唇:纖維軟骨,位於關節窩周緣,有加大和加深關節窩的作用.
關節輔助結構
關節唇
滑膜
關節盤
韌帶
四,關節的運動
1,屈與伸:沿冠狀軸進行,兩骨角度變小為屈,反之為伸.
2,內收與外展:沿矢狀軸進行,向身體正中面靠攏為收,遠離身體正中面為展.
3,旋轉:沿垂直軸進行,分旋內(旋前)----骨的前面轉向內側和旋外(旋後)----骨的前面轉向外側.
4,環轉:為屈,展,伸,收動作的延續;近側端---原位轉動,遠側端作圓周運動.
椎骨的連結
一,脊柱:位於軀幹背側正中,♂70cm;♀65cm.
(一)椎骨間的連結:1,椎體間的連結:1)椎間盤:連結於椎體與椎體之間的纖維軟骨盤,分纖維軟骨環(同心圓排列)和髓核(膠體狀).椎間盤受暴力打擊→纖維環破裂→髓核膨出→壓迫脊N根→N根壓迫症狀(椎間盤突出症).2)前縱韌帶:位於椎體的前方,防止脊柱過伸.3)後縱韌帶:位於椎體的後方,防止脊柱過屈.
2,椎弓間的連結:1)黃韌帶(弓間韌帶)位於椎弓之間,呈黃色.2)棘間韌帶,橫突間韌帶:位於棘突和橫突之間.3)棘上韌帶:位於棘突尖,在第七頸椎以上擴展為三角形(項韌帶).以上韌帶防止脊柱過屈,腰穿時從後到前必須經棘上韌帶,棘間韌帶,黃韌帶才能到達椎管.4)關節突關節(椎間關節):相鄰上下關節突組成,運動度小.
3,寰枕關節:枕髁+側塊組成,可使頭前俯,後仰,左右側屈.寰樞關節:前弓+齒突組成,可使頭旋轉.
(二)脊柱的整體觀
1,前面:椎體從上到下由小→大→小,與重力的傳遞有關.
2,後面:所有的棘突尖形成縱棘,它們與橫突之間為背側溝.頸部棘突水平位,胸部呈疊瓦狀,腰部水平位.
3,側面:有四個生理性彎曲,頸曲,腰曲凸向前方,與抬頭,走路有關;胸曲,骶曲凸向後方,胚胎時期保留下來.
(三)脊柱的功能
1,承受重力,傳遞壓力,緩衝震盪,保護內臟和脊髓(構成體腔後壁).
2,運動:單個椎骨運動度比較小,聯合起來運動度大,可作前屈,後伸,側屈,旋轉,環轉等運動,其中下頸部,下腰部運動度大,損傷的機會相對較多.
二,胸廓
(一)胸廓的連結
1,組成:12塊胸椎+12對肋+1塊胸骨及其連結而成形成的籠狀結構.
2,肋椎關節:分肋頭關節(肋頭+胸椎體的肋凹)和肋橫突關節(肋結節+橫突肋凹),它們可使肋上升和下降.
3,肋骨前端的連結:上7對與胸骨直接相連,8~10肋依次與上位肋形成肋弓,11,12肋游離,
(二)胸廓的形態
1,胸廓呈前後略扁的圓錐形.
2,上口---小,呈圓形.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頸V切跡圍成.
3,下口---大,不規則,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肋弓和劍突圍成.
4,胸骨下角:左右肋弓之間的夾角.
5,肋間隙:11對,肺氣腫,肋間隙增寬.
(三)胸廓的功能
1,保護心肺
2,運動:呼吸運動吸氣→肋上提→胸廓前後徑,左右徑變大→胸腔擴大→胸內壓↓→空氣進入;呼氣正好相反.
顱骨的連結
顳下頜關節:唯一的關節1)組成:髁突+下頜窩,關節結節2)結構特點:①關節囊松施,周圍有韌帶加強(如外側韌帶)②關節腔有關節盤,將關節腔分為上下兩部.3)運動(聯合運動):張口,閉口,左右側方.若張口過度會造成下頜關節脫位;復位時,先拉下頜骨向前下方,使髁突低於下頜結節,再往後上方送入下頜窩.
第四節上肢骨的連結
胸鎖關節
肩鎖關節
肩關節
肘關節
前臂骨的連結
手關節
一,胸鎖關節,肩鎖關節
1,胸鎖關節:1)組成:胸骨端+鎖切跡+第一肋2)特點:關節囊厚而緊張,有韌帶加強;關節腔有關節盤
3)運動:使鎖骨向各個方向作輕微活動
2,肩鎖關節:肩峰+肩峰端組成,可使鎖骨向各個方向作輕微活動.
二,肩關節
1,組成:肱骨頭+關節盂
2,特點:①肱骨頭大,關節盂小.②關節囊松施,囊內有肱二頭肌長頭腱通過.③關節盂周緣有關節唇,加大關節窩,在關節囊前上下有肌肉,前上方有喙肩韌帶,肩關節脫位多向前下方.
3,運動:全身最靈活的關節,可作屈伸,收展,旋轉,環轉運動.
三,肘關節
1,組成:肱骨的下端+尺骨的上端,包括肱橈關節(肱骨小頭+橈骨頭),肱尺關節(肱骨滑車+滑車切跡),橈尺近側關節(橈骨頭+橈切跡)
2,結構特點:關節囊前後壁松施,兩側有韌帶加強,內側為尺側副韌帶,外側為橈側副韌帶.
3,運動:屈和伸,並且參與前臂的旋轉.伸肘時,肱骨內,外上髁,鷹嘴在一直線上;屈肘呈等腰三角形.
四,前臂骨的連結
1,組成:
橈尺近側關節
前臂骨間膜:DCT
橈尺遠側關節:尺骨頭+尺切跡
2,運動:旋內(旋前)----尺橈骨交叉;旋外(旋後)----尺橈骨並列
五,手關節
1,橈腕關節(腕關節):1)組成:橈骨的下端,尺骨下方的關節盤+舟骨,月骨,三角骨.2)特點:①關節囊前後壁松施,周圍有韌帶加強.②關節腔有關節盤.3)運動:屈(80°),伸(70°),收(35°),展(25°)和環轉.
2,腕骨間關節:運動度極小
3,腕掌關節:除拇指腕掌關節能作屈伸收展和環轉外,其餘運動度極小.對掌運動----拇指指腹與其它指指腹相對的運動,為手功能的重要指標,與抓握,精細的動作產生有關.
4,掌指關節:可作屈伸,收展(以中指為準)環轉運動.
5,指(間)關節:關節囊前後壁松施,兩側有韌帶加強,可作屈和伸的動作.
下肢骨的連結
骨盆
髖關節
膝關節
小腿骨的連結
足關節
一,骨盆
(一)骨盆各骨間的連結
1)骶髂關節:兩骨的關節面組成,特點是關節面凹凸不平,關節囊厚而緊張,周圍有韌帶加強.
2)骶結節韌帶,骶棘韌帶:起於骶,尾骨的背面,止於坐骨結節,坐骨棘,它們與坐骨大小切跡圍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
3)恥骨聯合:左右恥骨聯合面借恥骨間盤相連.
4)閉孔膜:DCT膜,外側上方有閉膜管.
(二)骨盆的分部和功能
1,骨盆是由左右髖骨,骶骨,尾骨連結形成的環狀結構.
2,界線:骶岬,弓狀線,恥骨梳,恥骨嵴,恥骨聯合上緣.
3,分部:骨盆借界線分為上面的大骨盆和下面的小骨盆.
4,小骨盆上口---界線;小骨盆下口---尾骨尖,骶結節韌帶,坐骨結節,恥骨弓(坐骨支+恥骨下支),恥骨聯合下緣.
5,恥骨下角:左右恥骨弓之間的夾角.有性別差異:♂70~75°;♀90~100°.
6,功能:保護盆腔臟器,承受和傳遞壓力.
(三)骨盆的性別差異
♂♀
外形窄而長寬而短
上口心形近似圓形
下口窄小寬大
盆腔漏斗形圓桶形
恥骨下角70~75°90~100°
骶岬明顯不明顯
骶曲曲度大曲度小
二,髖關節
1,組成:髖臼+股骨頭
2,結構特點:①關節囊厚而緊張,周圍有韌帶加強,前面有髂股韌帶,囊內有股骨頭韌帶和髖臼橫韌帶.②髖臼周緣有關節唇,可加大加深關節窩,包裹整個股骨頭和股骨頸大部分.
3,運動:靈活性<肩關節,能作屈伸,收展,旋轉,環轉.
三,膝關節
1,組成:股骨的下端+髕骨+脛骨的上端
2,結構特點:①關節囊厚而松施,周圍有韌帶加強,前面有髕韌帶,內側有脛側副韌帶,外側有腓側副韌帶.②為了防止脛骨移動有前交叉韌帶和後交叉韌帶.③為了使關節面更加適應有內側半月板,呈"C"形,大,外側半月板,呈"O"形較小.④關節腔向上,向下形成滑膜囊,位於肌腱與骨面之間,減少磨擦.
3,運動:屈伸,半屈位時,輕微旋轉.
四,脛腓骨的連結
脛腓骨的連結:上---脛腓關節,中間---小腿骨間膜,下---韌帶,幾乎不能運動.
五,足關節
1,距小腿關節(踝關節):踝關節面和距骨組成,關節囊前後壁松施,兩側有韌帶加強(內側為三角韌帶,外側薄弱),可作背屈(伸),跖屈(屈).
2,跗骨間關節:關節囊厚而緊張,韌帶發達,與踝關節聯合完成足內翻(足底朝向內側),足外翻(足底朝向外側),其中跟骰關節,距舟關節又稱跗橫關節(Chopart關節),呈"S"形,可作足的離斷手術.
3,跗跖關節:骰骨,三塊楔骨+跖骨底組成,運動度極小.
4,跖趾關節:屈伸,收展,旋轉.
5,趾關節:屈和伸運動.
六,足弓
1,定義:跗骨,跖骨借韌帶牢固相連形成一凸向上的弓形結構,有兩個縱弓和一個橫弓.
2,意義:①具有彈性,緩衝外力的震盪.②可使足底的血管N免受壓迫.
3,維持:韌帶和肌腱.
4,扁平足:骨折或肌腱牽拉受損,或韌帶發育不良造成的,可壓迫足底血管N,不利於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