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木質
藤本,長達10餘米;嫩枝深紫色,密生白色長柔毛;莖皮灰色,老莖基部直徑2-8厘米,表面散生淡褐色長圓形皮孔,具縱皺紋或老莖具增厚又呈長條狀縱裂的木栓層。葉革質,心形或卵狀心,長15-29厘米,寬13-28厘米,頂端鈍圓或短尖,基部心形至深心形,灣缺深1-4.5厘米,邊全緣,嫩葉上面疏生白色長柔毛,以後毛漸脫落,下面密被白色長柔毛,亦漸脫落而變稀疏;基出脈5-7條,
側脈每邊2-3條,第三級小脈近橫出,彼此平行而明顯;
葉柄長6-8厘米,略扁。
花單朵,稀2朵聚生於葉腋;花梗長1.5-3厘米,常向下彎垂,初被白色長柔毛,以後無毛,中部具小苞片;小苞片卵狀心形或心形,長約1厘米,綠色,近無柄;花被管中部馬蹄形彎曲,下部管狀,長5-7厘米,直徑1.5-2.5厘米,彎曲之處至檐部與下部近相等,外面粉紅色,具綠色縱脈紋;檐部圓盤狀,直徑4-6厘米或更大,內面暗紫色而有稀疏乳頭狀小點,外面綠色,有紫色條紋,邊緣淺3裂,裂片平展,闊三角形,頂端鈍而稍尖;喉部圓形並具領狀環;
花葯長圓形,成對貼生於合蕊柱基部,並與其裂片對生;子房圓柱形,長1-2厘米,具6稜,被白色長柔毛;合蕊柱頂端3裂;裂片頂端尖,邊緣向下延伸並向上翻卷,皺波狀。
蒴果長圓柱形,暗褐色,有6稜,長9-11厘米,直徑3-4厘米,成熟時6瓣開裂;種子三角狀心形,長寬均6-7毫米,乾時灰褐色,背面平凸狀,具小疣點。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朝鮮北部、俄羅斯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遼寧、吉林(延邊、安圖)、黑龍江、山西(垣曲、陽城、解虞)、陝西(太白山、長安)、甘肅、四川(城口、青山)和湖北(神農架)。生長於海拔100-2200米陰濕的闊葉和針葉混交林中。喜涼爽氣候,耐嚴寒,在18-28℃的溫度範圍內生長較好,可耐-20℃低溫。喜疏蔭、微潮偏乾的土壤環境。
繁殖方法
該種植物以
播種法繁殖為主,多在每年春季4月進行。在播種前,應將種子進行2-3月的砂藏處理。亦可採用扦插、壓條等方法進行育苗。壓條繁殖,可於每年的4-5月進行。
栽培技術
地栽:對土壤適應性較強。如果有條件,宜選用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壤土。在瘠薄的土壤中亦能較好生長。關木通種苗多在春季進行定植。應選擇地勢較高、陽光充足之地,最好避開風口。通常在設立好的支架旁,按直徑約為60厘米、深度約為60厘米的尺寸挖穴。如果土質不佳,需換入客土,並在穴中施用一些
磷礦粉作為基肥。通常每穴放入二年生苗一株,注意同側小苗與支架的距離應保持致,以使之順利上架。先將其扶正,使根系展開,然後覆土壓實。接著澆透水一次,經3-5天后,還要再澆二水。
管理:關木通生長旺盛階段應保證水分的供應。其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多,除在定植時施用基肥外,生長旺盛階段可以每隔2-3周追肥一次。木通馬兜鈴每天接受日光照射不宜少於4小時,該種植物為多年生,自繁殖至成形需2-3年,觀賞時間較長。如有持續的長勢減弱、葉片漸小等現象發生時,則應該考慮更新植株。
病蟲防治
在實際栽培中,關木通會被根腐病、葉斑病等所危害,易遭到馬兜鈴風蝶、蟎類、斜紋夜蛾、蚜蟲等有害動物的侵襲,如有發生應及時採取措施,進行處理。
主要價值
觀賞:該種植物頗耐低溫,適合中國北方
種植,多做地栽布置庭院,是栽種於籬柵、綠廊、棚架旁的良好材料。
藥用:該種的莖中藥材名稱為木通,性寒、味苦,有清熱、利尿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