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進一步加快“十四五”襄陽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關於進一步加快“十四五”襄陽茶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已經襄陽市政府同意,襄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3月1日印發.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進一步加快“十四五”襄陽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 頒布時間:2021年3月1日
  • 實施時間:2021年3月1日
  • 發布單位:襄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文 號:襄政辦發〔2021〕2號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按照襄陽市委、襄陽市政府關於“加快襄陽茶產業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市”的部署要求,為鞏固提升“十三五”茶產業發展成果,加快推進襄陽茶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現制定進一步加快“十四五”襄陽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一、總體思路
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為目標,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和社會參與,突出市場導向和問題導向,圍繞襄陽茶產業固鏈、補鏈、強鏈、延鏈等轉型提升任務,通過更加持續精準、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穩步擴大高效茶園面積,全面推進加工提檔升級,積極拓展品牌推廣和市場流通渠道,努力培優培強市場主體,加快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襄陽現代茶產業體系。
二、目標任務
在“十三五”茶產業發展基礎上,通過五年左右的培育和提升,茶葉種、產、加、銷等產業基礎體系和分工分業機制基本形成,產業鏈、供應鏈和利益鏈不斷完善,襄陽茶產業的規模實力、質量效益大幅提升,茶產業成為全市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發展最具持續發展活力的支柱產業。到2025年,全市高效生態茶園面積達到50萬畝,茶葉總產量突破5萬噸,茶園綠色防控率達到90%,機械化生產和清潔化加工水平全省領先,“襄陽高香茶”培育成全國知名的區域公用品牌,全產業鏈及關聯行業從業人口達到50萬人,核心產區畝平年收入過萬元,茶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
三、重點工作
(一)強基地
1.穩步壯大茶園基地。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鼓勵開展“糧茶間作”模式,合理劃定茶葉重點發展區域,按照“良種化、規模化”的建園要求,主推福鼎大白、中茶108、巴渝特早等優良茶樹品種。南漳、保康、谷城三縣通過集中採購,免費提供良種茶苗。市級財政根據各地茶苗採購數量,按已招標單價(裸根苗0.28元/株、容器苗0.38元/株)的40%進行補貼。市級每年9月份根據各地申報的下年度到村到戶新建茶園計畫,按集中連片原則確定下達各地新建茶園指標,並將補貼資金納入下年度預算。新建茶園前三年的成活驗收及管理費獎補由各縣負責,市級財政對集中連片100畝及以上的茶園,在三縣第三年成活驗收的基礎上,按第三年成園驗收面積,一次性給予每畝300元的管理費補貼。三縣承擔的茶苗及管理費補貼,分別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予以落實。
2.加快標準茶園建設。按照“標準化、綠色化、機械化”生態建園要求,鼓勵全域推進茶園標準化建設。實施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鼓勵新老茶園配套完善機耕路便於機械化作業,有計畫地配套完善噴灌、滴灌、霧灌和水肥一體化等灌溉設施。市級每年有計畫地推進茶園灌溉基礎設施標準化改造,對納入改造計畫的茶園基地,按實際新改造的覆蓋面積給予每畝200元獎補。提高茶園管理綠色化水平。大力推進無公害茶的生產,鼓勵“三誘一導”等綠色防控及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技術措施的套用,市茶產業發展專項每年安排100萬元,用於市農技推廣中心每年有計畫地開展茶園綠色防控等技術的推廣套用。推進茶園作業機械化。用好用足農機購置、統防統治等補貼政策,推廣套用茶園採茶機、修剪機、微耕機和水肥一體化設備。鼓勵組建機耕、機防、機采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對集中購置耕作、修剪、防治、採摘等茶園專用機械(具)10萬元以上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按實際投資額的20%最高不超過20萬元給予一次性獎補。
3.夯實茶旅融合發展基礎。按照產業融合發展要求,發揮縣、鎮(鄉)兩級政府的主導作用,整合扶貧、農田、林業、水利等涉農資金,統籌實施“山、水、田、林、路、園”等建設內容,通過工程建園完善茶旅融合的基礎配套。鼓勵市場主體依託風景優美、區位突出、生態良好的連片茶園,規劃布局休閒觀光、採摘體驗、茶文化旅遊等茶旅融合項目,積極創建旅遊景區。對依託茶園基地新創建並新獲AAAAA、AAAA、AAA級景區的茶園主體,在其他政策之外另分別一次性給予20萬元、10萬元、5萬元的茶旅融合發展獎補。
(二)強加工
4.改造提升標準化加工廠。全面推廣套用標準化、清潔化、連續化生產加工技術,篩選確定符合“襄陽高香茶”加工工藝和品質表現的先進適用設備清單,並爭取納入省級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支持範圍。有計畫地鼓勵支持全市加工主體開展工藝革新和設備更新,對納入計畫的新建廠房、新購設備符合“襄陽高香茶”加工規劃布局、達到“襄陽高香茶”加工規範和品質表現、標準化廠房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含)以上、取得SC認證的,所購置茶葉加工的主要設備滿足符合“襄陽高香茶”生產工藝標準,且一次性新購置投入達到30萬元及以上的農民合作社和中小加工企業,經市、縣聯合驗收合格後,市級按照設備投資額的20%最高不超過30萬元的標準一次性給予獎補。力爭“十四五”末,全市標準化茶葉加工廠實現全覆蓋,全面提高茶葉加工效率,增加茶農收入。
5.實行清潔加工能源改造。整合技改、節能、環保等各類資金,引導開展茶葉清潔化、自動化加工改造提升,清潔加工能源替代行動。對按要求完成燃煤鍋爐拆改、落實“柴(煤)改電(氣)”,並獲得技術改造、智慧型製造和節能增效等試點示範的主體,由三縣按有關政策給予獎補。
6.鼓勵開展茶葉精深加工。用好市農業招商引資相關政策,重點引進茶葉精深加工企業,引導本土茶葉生產企業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和設備改進,引進精深加工生產線,開發茶食品、茶罐裝飲料、茶醫藥、茶保健品、茶工藝品等精深加工產品,提高夏、秋茶的生產能力,進一步延伸產業鏈。
(三)強科技
7.實施襄茶品質提升行動。圍繞“良種化、標準化、機械化”,市茶產業發展專項每年安排120萬元,用於市農業科學院開展栽培、加工、品種適制性技術研究,構建襄陽高香茶質量技術體系,促進全市茶葉加工水平和產品質量持續提升。建立茶樹品種資源圃,開展襄陽高香綠茶、高香紅茶、高香黑茶適制性研究;開展襄陽高香茶種植、管理、加工、包裝、儲藏等全鏈條工藝研究;開展適宜襄陽高香茶品質的新產品研究,開發花香型、清香型等茶葉產品。
8.大力培養茶葉科技人才。市茶產業發展專項每年安排50萬元,依託市農業科學院開展新型茶葉實用人才培養。與全國茶科院校、產茶強縣、重點茶企建立培訓實踐和定向培養長效機制,通過外派培訓、定額補助、就業支持、創業獎勵等多種方式,從產銷縣(區)、鄉(鎮)、村(場)及生產經營主體等各類組織中,分期培養50名的茶產業“拔尖人才”、100名左右的種制茶“技術能手”,以點帶面,全面提高全市茶葉從業和生產加工經營技術水平。
9.加強茶產業科技創新。圍繞茶產業發展中突出的技術短板,在機械化採摘、標準化加工、綜合開發利用等關鍵領域,鼓勵市場主體聯合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開展課題研究、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按一事一議原則,市茶產業發展專項給予獎補。
(四)強品牌
10.持續推進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堅持“政府主導、協會管理、市場運作”的品牌建設思路。繼續實施政府主導的“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的雙品牌戰略,對符合高香茶工藝標準、被授權使用高香茶公用品牌,且在生產加工、市場行銷、產品包裝、門店推廣和宣傳活動中,統一規範使用襄陽高香茶公用品牌標誌標識標準的市場主體,每年給予5萬元的公用品牌推廣獎補。加大襄陽高香茶公用品牌走出去力度,市農業農村部門要有計畫地專題組織襄陽高香茶旗下企業參加各級各類展示、推介公用品牌茶事活動,專題展示和茶事活動所發生的推介費、展位費、特裝費在茶產業發展專項中統一支付。對參加高香茶統一推介展示活動的市場主體,按參展級別適當給予參展補貼,其中國外3萬元、國內省外2萬元、省內1萬元。市農業農村部門要積極組織開展襄陽高香茶公用品牌宣傳推介等各類茶事活動,按“一事一議”的原則報市政府審定實施。
11.加強公用品牌的維護和管理。強化對使用“襄陽高香茶”品牌標識主體的監督管理,督促按工藝標準和技術規範進行標準化生產,加大流通領域的監督管理,維護襄陽高香茶良好的行業規範和品牌形象。市茶產業發展專項每年安排10萬元工作經費,用於市茶葉協會對地理標誌商標和公用品牌的日常管理維護。鼓勵行業協會、聯盟組織牽頭制(修)訂“襄陽高香茶”全產業鏈的地方標準、團體標準,每獲批一個公用品牌標準一次性給予5萬元獎勵。
12.全面提升高香茶品牌影響力。堅持“政府搭台、行業承辦、企業唱戲”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公用品牌建設中的主體作用。鼓勵行業協會、聯盟組織和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發掘利用襄陽茶文化資源,積極開展新產品推介,舉辦區域性茶文化推廣、學術交流、經貿合作等茶事活動,組織種茶、制茶、茶藝等“襄茶工匠”技能競賽,在機場、高鐵站及重要酒店賓館等重要場所按市場化原則開設襄陽高香茶專賣店(展櫃),所需經費按“一事一議”原則報市政府審批執行。支持龍頭企業或行業組織開展以襄陽茶為主的歷史品牌、老字號品牌、茶非遺傳統技藝的保護、傳播(承)和推廣,對新通過國家、省級認定(證)的,每項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獎勵。
(五)強主體
13.鼓勵市場主體做優。大力發展“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扶持壯大和培優培強茶業龍頭企業,對首次通過國家、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的茶業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10萬元、5萬元、3萬元的獎勵。引導培育一批在全國茶葉細分領域市場份額高、技術領先、質量精良、代表產業發展方向的“專精特新”中小茶企業,對首次獲得國家、省、市認定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稱號的市場主體,在其他政策之外另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2萬元的一次性成長獎勵。
14.鼓勵市場主體做強。鼓勵通過以商招商、合資合營等方式,吸引國內外食品、醫藥、日化等涉茶精深加工龍頭企業投資落戶襄陽。對新引進固定資產投資1億元以上或國內外500強或中國茶葉行業十強企業投資的引領性茶葉精深加工項目,由市、縣“一事一議”重點支持,獎補資金依現行財政體制分級負擔。
15.鼓勵各類主體集聚發展。按照“茶農種茶、企業制茶、公司銷茶、專業社會化服務”的分工合作思路,理順茶產業生產經營體制,形成農戶專業種植、企業初加工、龍頭精深加工、公司行銷的既分工又合作的經營格局,提高茶產業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最大限度讓茶農在茶產業發展中受益,形成全產業鏈上下游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提升茶產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效益。積極探索茶園防災保險機制,提高茶農抗風險能力。鼓勵全市茶葉行業協會、組織、社會主體等參與專業化茶園管理、專業化防治、專業化採摘、專業化用工等茶葉產前、產中、產後社會化服務,市級每年選定3-5個服務好、潛力大、帶動強的茶產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重點培育,每個給予5萬元的一次性獎補。
(六)強流通
16.完善茶葉流通基礎設施。整合商貿流通、農產品批發市場、“新網工程”等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鼓勵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配套完善茶葉鮮葉交易平台,實現重點產茶鄉鎮鮮葉交易平台全覆蓋,建設服務茶葉產區、促進產銷對接的現代流通體系。市級每年選定2-3個有一定基礎、輻射範圍廣、帶動能力強的鮮葉交易市場予以建設支持,按先建後補的原則,每個給予2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加快推進襄陽國際旅遊茶城建設,高位對接全國茶葉銷售市場,打造服務全市、聯結鄂豫陝、輻射全國的區域性名優茶交易集散地,完善分級、包裝、儲運等茶葉產後商品化處理設施,將茶產業市場交易、質量檢測、冷鏈倉儲等公共配套和基礎設施,優先納入國家有關政策項目進行建設,並按“一事一議”的原則報市政府予以支持。
17.拓展襄陽茶葉銷售渠道。鼓勵各類茶葉銷售主體銷售襄陽本地茶,依託本土茶葉專業市場及淘寶、京東、供銷e家等電商平台開展襄陽茶葉行銷,由市茶產業發展聯盟和市茶葉協會推薦,以襄陽茶葉合作社、加工廠簽訂的購銷契約及稅務部門和單位公章的《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及《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附列資料(一)》為依據,市級每年安排60萬元對線上、線下年銷售各前十名的經銷商,每個分別給予3萬元的年度銷售獎補。
18.鼓勵拓展茶葉出口。鼓勵襄陽茶企走出國門,拓展出口業務。除享受其他政策支持外,再對我市茶產品年出口額達到500萬元(人民幣,按海關數據)及以上的市級及市級以上的茶葉(農業)龍頭企業,給予出口額3%(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襄陽茶葉走出去獎勵。此外,對新獲得出口市場產品認證、國際標準認證、境外商標註冊的在襄陽有出口業績的茶葉企業(農業)龍頭企業,一項一次性給予5萬元出口拓展獎勵,不超過企業實際發生金額。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加強全市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統一領導和落實落地。建立由市級分管領導“掛帥抓總”、茶葉產銷縣(區)主要領導、市直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組織共同參與的茶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協調機制,高位謀劃實施襄茶產業提升工程,統一研究、領導和協調解決全市茶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建立市、縣、鎮、村“四級聯動”的工作機制,將茶產業提升工作納入縣(區)和市直相關部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的主要內容,強化工作檢查、考核和督辦,對在茶產業發展中取得突出成績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二)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發揮政策引導作用,繼續執行茶產業專項政策,將市財政茶產業發展專項按每年2100萬元的預算延續到“十四五”末,統籌重點支持茶產業基地、加工、科技、品牌、主體、流通等事關產業發展、茶農增收的重點環節。整合中央、省等各類涉農資金,集中支持茶產業發展。各茶葉主產縣分別制定出台支持茶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和保障措施,對照市級獎補政策落實本地配套資金並納入年度預算。發揮金融支農扶農作用,鼓勵各類金融、保險機構加大對茶葉生產經營主體的信貸、保險支持力度。本級各類產業基金和市擔保集團要重點支持茶產業發展,加強茶產業金融支持力度,最佳化拓寬貸款抵押擔保形式和內容。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壯大本土企業,吸引優質社會資本投資茶產業。
(三)落實要素保障。對符合全市茶產業規劃,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達到規定投資強度的茶葉加工、科研、物流、倉儲類新上項目,其建設用地實行優先審批,享受有關優惠政策。落實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政策,優先將重點產茶鄉(鎮)電力設施納入農網改造鞏固提升計畫,保障茶葉加工清潔能源改造和產能提升的需要。
(四)加強對標學習。按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緊盯國際國內一流水平,茶園基地建設對標省外雅安和省內恩施、宜昌,公用品牌打造對標省外武夷山(大紅袍和金駿眉)和省內赤壁(赤壁青磚),龍頭企業培育對標省外湘茶集團(國企)、安徽謝裕大公司(民企)和省內蕭氏集團,專業市場建設對標省外廣州芳村茶市和省內三峽茶城,加強對標學習,借鑑先進經驗,促進襄陽茶產業快速穩定發展。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原襄政發〔2018〕11號檔案自行廢止。

政策解讀

一、意見出台的背景是什麼?
茶產業是襄陽市特色優勢產業。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以“一片葉子富裕一方百姓”之初心,將茶產業作為山區民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強力推動,茶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襄茶產業快速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襄陽高香茶”品牌影響力逐步攀升。同時,襄茶產業仍然還存在茶園基礎條件薄弱、加工體系尚未形成、市場流通體系不完善、品牌影響力還不夠強等短板。為了促進襄陽茶產業十四五實現更大的突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十四五”襄陽茶產業發展實施意見》。
二、意見的總體思路是什麼?
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為目標,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和社會參與,突出市場導向和問題導向,圍繞襄陽茶產業固 鏈、補鏈、強鏈、延鏈等轉型提升任務,通過更加持續精準、積極有 效的政策措施,穩步擴大高效茶園面積,全面推進加工提檔升級,積極拓展品牌推廣和市場流通渠道,努力培優培強市場主體,加快 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襄陽現代茶產業體系。
三、意見的目標任務是什麼?
在“十三五”茶產業發展基礎上,通過五年左右的培育和提升,茶葉種、產、加、銷等產業基礎體系和分工分業機制基本形成, 產業鏈、供應鏈和利益鏈不斷完善,襄陽茶產業的規模實力、質量效益大幅提升,茶產業成為全市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發展最具持 續發展活力的支柱產業。到2025年,全市高效生態茶園面積達到50萬畝,茶葉總產量突破5萬噸,茶園綠色防控率達到90%,機械 化生產和清潔化加工水平全省領先,“襄陽高香茶”培育成全國知名的區域公用品牌,全產業鏈及關聯行業從業人口達到50萬人,核心產區畝平年收入過萬元,茶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00億元。
四、意見的重點工作有哪些?
意見提出了強基地、強加工、強科技、強品牌、強主體、強流通六項重點工作措施。
一是強基地。重點包括穩步壯大茶園基地、加快標準茶園建設、夯實茶旅融合發展基礎。
二是強加工。重點包括改造提升標準化加工廠、實行清潔加工能源改造、鼓勵開展茶葉精深加工。
三是強科技。重點包括實施襄茶品質提升行動、大力培養茶葉科技人才、加強茶產業科技創新。
四是強品牌。重點包括持續推進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加強公用品牌的維護和管理、全面提升高香茶品牌影響力。
五是強主體。重點包括鼓勵市場主體做優、鼓勵市場主體做強、鼓勵各類主體集聚發展。
六是強流通。重點包括完善茶葉交易市場布局、拓展襄陽茶葉銷售渠道。
五、意見的保障措施是什麼?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市、縣、鎮、村“四級聯動”的工作機制,強化工作檢查、考核和督辦。
(二)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發揮政策引導作用,統籌重點支持茶產業基地、加工、科技、品牌、主體、流通等事關產業發展、茶農增收的重點環節。整合中央、省 等各類涉農資金,集中支持茶產業發展。
(三)落實要素保障。落實農業生產用電價格政策,優先將重點產茶鄉(鎮)電力設施納入農網改造鞏固提升計畫,保障茶葉加工清潔能源改造和產能提升的需要。
(四)加強對標學習。緊盯國際國內一流水平,加強對標學習,借鑑先進經驗,促進襄陽茶產業快 速穩定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