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協調,服務國家戰略。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主導作用,統籌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全面發展;充分利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多元價值,服務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體育強國戰略的實施。
堅定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弘揚民族精神、促進“五個認同”中的積極作用;努力肩負起我國優秀體育文化“走出去”的歷史責任和時代擔當,擴大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影響力,增強中華文化自信。
堅持科學發展,促進全民健康。準確把握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自身發展規律,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發揮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促進全民健身事業,推動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動全民健身計畫的全面實施,提升中華民族的健康水平。
主要任務
(三)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統籌規劃。圍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基本功能和發展目標,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發展納入各級人民政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各級體育工作、民族工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能職責,統籌安排,科學謀劃,制定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
(四)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基礎性研究和套用性研究。加強少數民族體育古籍的挖掘、整理、翻譯、出版和研究;支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理論研究;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納入全民健身智庫建設,引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研究科學化發展;通過舉辦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學術交流活動等形式,支持鼓勵具有開拓性和重要文化傳承價值的理論成果的傳播。
(五)實施少數民族全民健身“六個身邊”工程。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改善民生為首要任務,圍繞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建設少數民族民眾身邊的健身組織、健身設施、健身活動、健身賽事、健身指導、健身文化,統籌建設適合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場地設施。推進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志願服務長效化、制度化。積極發揮少數民族體育協會等社會組織功能,承擔起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服務、為政府有關部門服務的職責。支持開展民眾喜聞樂見、方便參與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賽事、活動,創新發展有民眾基礎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健身項目,進一步發揮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健身項目的健身效果,豐富少數民族精神文化生活,使各族民眾能夠就近就便自覺健身、便利健身、科學健身、文明健身,大幅度提高少數民族民眾經常性參加體育鍛鍊的比例和體質合格率,增強健身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
(六)辦好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賽事。改革完善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組織管理,發揮全國性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賽事的引領示範作用,開拓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改革思路,創新辦賽,豐富內容。重點打造“民體杯”等全國性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單項比賽,完善賽制,擴大影響。搭建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體育文化交流大舞台,傳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推動少數民族體育活動開展,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跨界選材。各地以全國性賽事為引領,因地制宜、結合實際舉辦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綜合性賽事和單項賽事,創新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打造具有跨區域、跨民族、跨國境的品牌賽事,推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技化、社會化和市場化發展。
(七)大力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和扶貧攻堅。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納入到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戰略,充分利用國家扶貧政策和興邊富民政策,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資源開發和產業扶持力度,推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旅遊、文化等融合發展,助力打贏邊疆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民眾脫貧攻堅戰。體育扶貧的資金、項目、措施,進一步集中到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的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引導社會力量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旅遊業相結合,利用運動休閒特色小鎮、體育休閒旅遊等項目,通過組織開展本民族、本地區特色的傳統體育賽事、活動、表演,宣傳體育旅遊資源,擴大市場影響力。扶持一批具有市場潛力的中小企業,引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相關的體育用品製造業發展,努力打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綜合化、集群化的產業價值鏈。
(八)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承創新。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推動優秀少數民族體育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進一步完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建立、完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體系檔案和資料庫。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和合理利用工作,支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九)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交流。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加強各民族傳統體育交流,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積極推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走出去”,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間體育文化交流,打造一批體育人文交流品牌活動,推進和周邊國家的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促進民心相通。通過孔子學院、華僑華人、文化體育名人等,助推少數民族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國際傳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好中國特色、塑造好中國形象,擴大中國體育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十)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建設。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民委共同制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管理辦法,對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進行命名和動態考核管理,加強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的巨觀指導。各地著眼於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承、創新發展,建設地方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基地。基地結合實際、突出特色優勢項目,強化綜合功能,充分發揮其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參賽、組織賽事、理論研究、項目挖掘整理和傳承發展方面的作用。整合高等院校教學科研的資源優勢,廣泛開展學術研討、文化交流和創新研發等活動,加強“民族傳統體育學”的學科建設,為學科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夯實基礎。
(十一)培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人才。鼓勵和支持各類學校在開展現代體育教學活動的同時,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教學和活動,培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人才。民族中國小和民族地區的體育學校應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作為學校體育活動的重要內容,創造條件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正式體育課程或鄉土教材內容。民族高等院校體育系和民族地區體育院校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專業,進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教學和研究。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進校園、進社區、進機關等工作。把培養使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人才作為實施人才培養戰略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人才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保障措施
(十二)依託各類工作機制,促進協同管理。發揮國務院全民健身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國家民委委員制以及各級全民健身、民族工作協調機制的作用,統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發展的各項工作,制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的重大政策和改革發展規劃。加強巨觀指導和管理,建立起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協同工作機制,全面推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落地、落實。
(十三)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長效機制。各級體育、民族工作部門要強化部門協同,建立長效機制,加大工作力度,有條件地區應設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機構,在民族地區的社會體育指導員中,要有一定數量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指導員。要制定和完善具體政策措施,明確責任分工,狠抓貫徹落實。做好對本指導意見的解讀和宣傳工作,形成推動意見落地見效的良好氛圍,確保意見各項措施的順利推進。
(十四)加強政策扶持,加大資金支持。各級體育、民族工作部門要積極爭取本級人民政府加大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並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發展。各級民族工作部門每年要統籌安排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專項經費,體育部門每年要在彩票公益金中專門安排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專項經費,用於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發揮彩票公益金等資金投入的引導和激勵作用,調動社會力量積極性,鼓勵社會各界資助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擴大經費來源,建立健全多元化、可持續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經費保障機制和投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