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婦女問題的討論

《關於婦女問題的討論》是潘光旦所著作品,出自於《潘光旦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關於婦女問題的討論
  • 作者:潘光旦
  • 作品出處:潘光旦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作者在《今日評論》上初次發表上文《婦女與兒童》一文以後,半年之中,得先後讀到張敬女士的《智識界婦女的自白》、林同濟先生的《優生與民族》、陳佩蘭女士的《婦女與兒童抑父母與兒童》等三篇文字,都是對拙作的一種答覆。拋磚引玉,問一得三,榮幸之餘,不能不續有論列。
拙作原是一篇應時節的文字,三月八日是婦女節,四月四日是兒童節,拙作是四月二日發表的,為的是要把這兩種人物聯繫起來,把他們原有與應有的有機關係指點出來。任何兩種人物之間可以發生聯繫,也多少總有幾分有機的關係可尋,假定兒童節前後有一個男子節,或丈夫節,或父親節,我們應時說話,我們也多少可以把男子、丈夫或父親對兒童的關係,指點一些出來。固然,我們大都承認,那幾位答覆拙文的作家也未嘗不承認,這種關係,比起婦女、妻子、母親的來,不免要疏遠一點。這一層應時節的微意,三位作家裡的兩位似乎都沒有能充分的理會。所以張女士一則曰,“潘先生忽略了病因……囫圇的把錯誤……推在婦女的身上,這一點不能不辯”;再則曰,“……維繫民族健康的樞紐,不能說全在婦女一身”。陳女士也說,在“男女均治”的原則之下,“對兒童而言,何必假設婦女與兒童或者男子與兒童,實際上還是父母與兒童”;又說,對於兒童生、養、教的義務,“是具有父母資格的人所應認清的現代親職教育的意義,更不是此推彼諉,或是互相辯難”所能解決的。其實作者在里實際上所說的是:生、養、教之事,“生,顯而易見是婦女的責任居多”,“養,至少是初期的養……當然也是婦女的一種辛勞……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雖則父母並稱,終究是母的責任重大”,“教……就在以前,兒童最初八九年里生活的訓練與習慣的養成……是在母親的手裡……沒有女子教育的時代猶且如此,有了女子教育的今後,我們對親職教育的期望不應該更大么?”作者並沒有把生、養、教的責任完全推在婦女身上,更沒有意思把不負這種責任的罪過全都歸給婦女,而認為男子可以置身事外,是顯而易見、不容誤解的。作者是一個已婚而有子女的人,實際上分擔此種責任者,亦且有十多年的歷史,理論上固未嘗推諉,事實上更未敢推諉;自信在這方面的主張見地大部分是從經驗中得來,與高談理論者稍有不同,這是要請讀者與幾位作家諒察的。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潘光旦(1899-1967),江蘇省寶山縣(今上海市寶山區)人。1922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學校後,旋即赴美留學,研習生物學,先後獲達特茅斯學院學士和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1934年至1952年擔任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大社會學系教授,期間曾兼任清華大學教務長、圖書部主任/圖書館館長、秘書長等職。1952年院系調整後擔任中央民族學院教授。潘光旦在優生學、社會學、性心理學、民族學等學科領域有重要貢獻,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上,他對於中國的社會文化、民族特性以及政治局勢等都發表了大量獨到的分析和評論,並努力構建新人文思想的體系,在中國現代思想史上堪稱一位獨樹一幟的社會思想家。編者簡介呂文浩,1971年生,北京大學社會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近代社會學史、社會思想史、社會文化史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