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印發《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重慶市教委2010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0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積極落實市委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委會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3號檔案”、國家和重慶市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部市戰略合作協定及重慶市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深入推進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切實加強“五個校園”建設,著力提升義務教育均衡水平、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水平、人民民眾對教育的滿意度水平、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水平,加強改革創新,加快事業發展,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增強教育適應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印發《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重慶市教委2010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 性質:通知
  • 發布時間:二○一○年三月五日
  • 發布單位: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 
通知公告,要點內容,

通知公告

各區縣(自治縣)教委(教育局)、高校、委直屬單位:
現將《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重慶市教委2010年工作要點》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本單位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二○一○年三月五日
中共重慶市委教育工委 重慶市教委

要點內容

一、以推進均衡發展為重點,提高基礎教育發展水平
1.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改善城鎮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科學規劃、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均衡配置區(縣)域內義務教育資源,提高薄弱學校辦學水平。進一步完善進城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相關政策,認真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保障流動人口子女平等就學權利。
2.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普通高中招生19萬人,中職招生18.5萬人,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學校的比例達到90%,基本實現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最佳化普通高中學校布局,加強分類指導,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繼續開展市級重點中學創建工作,啟動市級重點中學複查工作,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覆蓋率達到60%以上。組織全市所有市級重點中學分別捆綁1所一般高完中發展,鼓勵區縣開展普通高中辦學模式、管理機制等改革。
3.加快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事業發展。嚴格執行新的幼稚園等級標準和收費標準,規範幼稚園日常工作各項環節,切實糾正幼兒教育“國小化”、“隨意化”等傾向。加強農村鄉鎮中心幼稚園建設,加快幼稚園優質化建設,推進“以園為本”教研製度建設,提高幼兒入園率和學前教育質量。建好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加快特殊教育學校和特教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特殊教育教學工作,切實保障殘疾兒童受教育的權利。加大對民族地區教育事業支持力度,辦好重慶西藏中學,繼續實施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培訓計畫。
4.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完善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發展機制,通過支持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整合重組、捆綁發展、對口幫扶等方式,加快城鎮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建設,促進城鄉學校共同發展。加強基礎教育資源共享平台建設,抓好“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套用工作,實施“班班通”工程,發揮優質教育資源對農村地區和薄弱學校的輻射作用,推動城鄉學校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
5.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出台《重慶市中國小標準化學校建設質量標準》,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質量。全面啟動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創造性實施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實驗)》。加強市教科院和區縣教研機構及教研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其在教研教改中的引領作用。實施“重慶市特色學校發展規劃”,推動中國小校在學校管理、育人模式、課程建設、校園文化等方面特色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以內涵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
6.推進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創新。完善職教聯席會議制度,健全職教行業協調委員會,健全政府統籌、部門配合、校企合作的管理體制。研究制定中職學校生均經費標準,加強中職學校招生、學籍、收費、資助和評價等方面的規範管理。探索建立星級專業認定及公告制度、區域發展水平、學校辦學水平與質量排行榜制度和中職教育發展狀況年度通報制度。
7.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新增市級以上重點學校6所,做好創建國家中職教育改革創新示範校工作,優質中職教育資源覆蓋率達到65%。實施職教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新建2個區域性職教集團,推進職教園區建設。引導多方投資建設校企合作、資源共享的實訓基地。推進三峽庫區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試驗區建設,深入實施“1+15”移民職業教育與培訓基地建設,加大對巫山縣試點工作的指導,總結推廣試點成果。加強涉農專業建設,推進民族傳統技藝專業建設。支持城鄉職業學校合作辦學,實現每一所農村中職學校與城市中職學校結對捆綁發展。切實做好中職學生實習責任險相關工作。
8.深化職業教育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重點建設一批“技能教室”。依託企業開發適應新產業、新職業、新崗位的教材和教輔資料,普遍推行模擬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技能打包教學等教學方法。探索實行學分制,建立彈性學制。擴大高職院校自主招收中職畢業生的實施範圍和規模,探索建立中職、高職、套用技術本科教育貫通體系。開發電子仿真教材和學習資源庫。舉辦第三屆重慶市中職學校技能大賽。
9.加快城鄉繼續教育改革發展。利用職業院校資源,大力開展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再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退伍軍人、農村剩餘勞動力等職業技能培訓。繼續實施掃除婦女文盲、少數民族文盲以及掃盲後鞏固提高工程。召開農村成人繼續教育工作會議和社區教育經驗交流現場會,推動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建設,加強社區教育指導,開展社區教育示範區縣和實驗區創建活動,發展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和非學歷教育考試,推動學習型城市創建工作。
三、以提高質量為重點,全面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
10.積極推進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0%。推進相關高校改制及設定工作,推動獨立學院創造條件逐步獨立。適應重慶支柱產業發展需要,新設立高職學院3—5所,最佳化高校學科專業和區域布局結構。加強高校分類指導,加大部市共建高校和行業主管高校共建工作力度。依法進一步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積極探索高校內部治理結構改革。積極爭取高校招生計畫穩定增長,在校生規模達到73萬人,
11.深入實施高校“質量工程”。出台《關於實施重慶市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加強“質量工程”項目建設管理。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教改項目評審和結題驗收工作,推進學分制改革試點。深化高校專業排名工作,引導調整和最佳化專業結構。開展近年新設定專業建設評估。加強特色專業、精品課程建設,開展市級規劃教材建設立項和優秀教材評選工作。啟動重慶市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評選建設工作。啟動高校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技能提升計畫,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加強示範性高職院校的建設和管理,提高高職教育的質量。
12.加強學科建設與學位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好“十一五”市級重點學科驗收和國家特色重點學科申報工作。制定重慶市學科建設發展“十二五”規劃,遴選“十二五”市級重點學科。開發重點學科信息管理系統,探索建立重點學科動態管理機制。做好博士學位授權學科的申報及碩士學位授權學科的審核工作。開展學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評審,加強獨立學院學位授予工作指導。推進重慶市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開展市屬高校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試點工作,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等套用型人才培養和研究生優質課程建設。
13.深入推進產學研用結合。組織開展2010年科技項目立項及評審,做好高校第二次r&d(研究與試驗發展)資源清查工作,編制重慶市高校“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加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實施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支持計畫,積極培育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創新團隊。做好規劃,重點打造一批開放型產學研平台。促進部門聯動,推動校企互動,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強科技創新,推動成果轉化,提升科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14積極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加強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開展重慶市第二批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期檢查,培育、遴選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實施新一輪重慶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計畫。實施名刊建設工程。深入總結高校“十一五”社會科學工作,積極研製“十二五”發展規劃。
15.全面加強學生管理工作。加強分類指導,積極探索建立健全不同層次、類別和性質學校學生的管理模式。加強學生工作信息化建設,積極推進全市大學生信息共享平台建設,力爭建立全市高校學生日常管理、學籍管理和畢業生就業工作一體化信息系統。進一步規範學生違紀處分工作程式和學生申訴工作程式,積極探索相關工作試點。切實做好學生日常管理和學籍管理工作。
16.完成大學城校園建設任務。大學城竣工校舍50萬平方米,13所高校全部入住大學城,累計入住15萬人。大學城“五個一體化”建設初見成效,實現信息通訊系統正常運行,初步完成教學資源一體化的基礎工作,大學城高校通用選課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初步實現電子圖書資源共享,後勤生活資源共享取得實質性進展。推進未進入大學城的高校新校區建設工作。開展高校校舍使用情況調研,實施高校校園規劃及校舍使用績效評估。
17.推進高校後勤和管理創新。做好鮮活農產品基地直供高校食堂試點和學校後勤物資集中招標採購工作。落實食堂支持優惠政策,開展標準化食堂檢查和複查,做好學生食堂穩定工作。制定《重慶高校節能工作考核評定辦法》、《社會企業經營學生食堂準入管理辦法》、《高校標準化食堂基礎建設評估檢查驗收細則》,深化高校後勤管理改革,提高學校後勤保障質量。積極推進民辦高校教職工住房建設。
四、以加強德育、體育、藝術教育為重點,深入推進素質教育
18.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召開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經驗交流會,組建高校時事政策報告團,舉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創新論壇,推進科學發展觀“三進”工作。舉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論壇”,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程開設,推廣“心理之家”進院校、進班級、進學生宿舍工作。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完善輔導員“上崗培訓、骨幹培訓、優秀培訓”網路,進一步創新輔導員培訓模式和培訓機制。加強高校網路文化建設與管理,培養“紅色網民”。啟動全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等三大評估。
19.增強中國小德育工作實效。貫徹落實2009年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經驗交流會精神,以“行動德育”為重點,積極推進“和諧育德”教育創新工程。深入實施《重慶市中國小課程育德指導綱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深入推進“愛心在行動中成長”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愛心和責任心。加強中國小網路道德教育,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示範學校創建活動。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設並上好民族團結教育課。舉辦重慶市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活動。舉辦班主任論壇,開展班主任講師團巡講活動。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德育網路建設,增強德育工作合力。
20.加強體育藝術教育和衛生工作。新建成中國小塑膠運動場420片,加強建設質量管理。加強體育、藝術教育設施設備配備。全面加強體育、藝術教育、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全面開展體育、藝術、科技“2+2”項目實驗,深入推進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高雅藝術進校園等體育藝術活動,審批一批大中小學生藝術團。切實加強學校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預防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和食物中毒事件發生。積極推進學校食堂衛生量化分級管理,穩步推廣學生飲用奶計畫,改善農村學生營養狀況。
21.深入推進“唱、讀、講、傳、書”活動。把“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習書法”活動,作為學校塑魂工程和素質教育創新工程深入推進。深入挖掘體現真善美、昂揚精氣神的經典素材,搭建形式多樣的活動平台,建立活動長效機制,不斷創新,長抓不懈,使“唱、讀、講、傳、書”活動更加大眾化、常態化,成為重慶教育一大特色和品牌。
五、以師德建設和能力提升為重點,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22. 切實加強師德建設。開展以“愛與責任”為主題的師德建設年活動,啟動以“國學精華”為主要內容的教師讀書行動。制定加強師德建設的意見,開展中國小師德建設示範校創建活動,建立“以校為本”的師德建設機制。完善教師考核、聘任、評價辦法,將師德放在首位。
23.加強教師培養配備。開展區縣教師編制核定工作,進一步落實縣鎮、農村教師編制同一標準政策。實施國家級、市級“特崗”教師計畫,充實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加大體育、藝術等短缺學科教師的培養力度,啟動國小複合型教師培養試點工作。積極培養和充實高中階段教育教師,提高高中階段教育師生比。改革中職教師評聘機制,實施特聘教師資助計畫,充實專業課教師隊伍,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根據高等教育規模擴大的實際,增加相關高校教師編制。
24.加強教師培訓工作。啟動重慶市名校長培養工程,制定名校長評選管理辦法。實施新一輪教師素質提升工程,開展農村短缺學科教師專項培訓計畫、農村優秀教師“領雁工程”培訓計畫,切實抓好高中課改教師培訓工作。積極開展中職教師培訓,選派教師參加企業實踐。加強校本培訓研究和指導,推動重慶市中國小校本研修示範學校和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建設。加強對高校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和項目資助。推進區縣教師教育培訓基地建設,開展對未達標區縣教師教育培訓基地的評估驗收,加強市級教師培訓基地建設,依託教師進修學院創建區域性教師培訓中心。
25.加強名師隊伍建設。開展新一周期的市級骨幹教師培訓、現有骨幹教師的再提高培訓、第二批市級學科帶頭人培訓工作。完善特級教師評審辦法、骨幹教師管理辦法,利用重慶市教師研修網,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引領作用。繼續實施“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選拔培養計畫”,開展“巴渝學者”特聘教授遴選工作,啟動“中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研修計畫”。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做好國家“千人計畫”和重慶市“百名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計畫”相關工作,舉辦首期教授暑期讀書班。推動名師工作室建設,啟動未來教育家培養計畫,努力造就一支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的教育專家隊伍。
26.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考核和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辦法,積極做好非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績效工資改革準備工作。加強崗位設定管理工作的配套制度建設,逐步建立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教師聘任制。做好中國小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前期工作,強化職稱評審的導向作用。建立並不斷完善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師資校際交流制度,促進師資均衡配置。
六、以實施教育民生工程、切實規範辦學行為為重點,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對教育的滿意度
27.加大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力度。加強義務教育“兩免一補”資金監管。提高貧困家庭義務教育寄宿學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切實做好貧困家庭女童“零學費”入學工作。逐步擴大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面,進一步調整完善中職學生資助政策,將涉農專業中職學生納入資助範圍。鼓勵區縣加大投入,逐步擴大免費中職教育試點。認真做好高校獎學金及助學金評選發放、生源地信用貸款和國家助學貸款工作,暢通大學生入學“綠色通道”,落實在校大學生醫保政策。
28.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加強畢業生就業教育、職業發展規劃教育。大力開展畢業生就業培訓,提高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積極組織形式多樣、切實有效的雙選活動,為畢業生搭建就業平台。進一步落實促進畢業生就業相關政策措施,加大基層就業扶持力度,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努力促成畢業生離校時初次就業率達到68%,年終就業率達到85%。
29.切實規範教育收費行為。公開各級各類學校收費項目、收費標準和檔案依據,確保“亮證收費”和“陽光收費”。完善服務性收費辦法和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三限”政策,加強改制學校的清理整頓工作,進一步規範高等學校收費工作,健全教育收費管理制度,繼續開展創建規範教育收費示範區縣活動,嚴肅查處學校違規收費和擠占、挪用、截留教育經費的問題。採取綜合措施,在遏制“擇校”問題上取得明顯成效。深入開展政風行風評議工作。
30.切實規範招生考試行為。推進招生考試管理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教育考試院的作用。調整普通高校招生照顧政策,完善普通高校在渝招生實施辦法。制定“平行志願”招錄試點實施辦法、高職院校單獨招生試點工作意見、推免生工作實施辦法。建立高校招生考試綜合評價信息體系,開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及研究生招生考試改革研究。加強招生管理,實施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中職學校招生章程及廣告審查制度,學校辦學資格、招生性質、收費標準等招生信息公告制度,建立考生參考資格、加降分錄取資格、保送資格等“三級”公示制度,完善錄取結果公開和錄取軌跡查詢制度、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巡視閱卷場和錄取場制度。堅決制止社會中介機構和個人參與招生,依法保護考生相關信息,嚴厲打擊招生各種欺詐和“買賣生源”行為,嚴肅查處招生考試各種造假行為。
31.切實規範教育教學行為。制定《重慶市中國小管理基本規範》,把規範辦學行為的要求落實到課程、教學、評價、管理等各個環節。啟動“重慶市中國小規範化管理區縣建設工程”,鼓勵區縣開展“規範化管理合格學校”評審工作,建立規範辦學行為的長效機制。加強對全市中國小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督查和視導,開展對學校、校長、教師的專項評估,全面規範學校辦學和教師從教行為,對委直屬中國小、主城九區學校的突出問題進行重點整治。
七、以工作創新為重點,進一步推動教育改革開放
32.深入推進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認真落實全市建設國家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推進會工作部署,強化工作措施,在整體推進實驗區建設上取得新進展。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紮實推進統籌城鄉教育綜合改革項目試點,全面落實統籌城鄉教育發展行動計畫,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新突破。突出示範引領,發揮先行試驗區縣帶動作用,探索分區域統籌城鄉教育改革推進模式,打造一批改革實驗新亮點。加強部市戰略合作,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強化過程指導和督查,健全改革試驗支撐保障體系。編制完成並啟動實施重慶市中長期城鄉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認真搞好統籌城鄉教育改革重大軟科學研究,推進城鄉教育規劃目標、布局結構、資源配置、政策措施、水平提升“五個一體化”,在統籌城鄉教育改革發展取得新成效。
33. 全面實施“五個校園”建設。把“五個校園”建設作為各級各類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入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積極參與和推動“五個重慶”建設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實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關於建設“五個校園”的意見》和平安校園、健康校園、綠色校園、數字校園、人文校園建設五個實施方案,紮實開展“五個校園”建設工作。加強部門協作,強化地方職責,積極開展試點工作,認真做好評估命名工作,發揮以評促建和典型示範帶動作用,形成有關各方合力推動、各地各校整體推進的良好格局。
34.創新教育管理及決策機制。充分發揮“一委三院”架構的優勢,完善“管、辦、評”分離的管理機制,推進政事分開。成立教育諮詢委員會,完善各類專家諮詢評議機構,推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專家機構分離制度,充分發揮專家機構的智囊作用,健全決策機制,加強風險評估,增強決策的民主性、開放性、科學性。啟動全市教育“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完善教育統計指標體系,加強統計管理和監測。
35.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機制。推動依法落實教育經費“三個增長”政策,健全預算內、預算外和年初預算、決算投入教育的機制,強化政府保障教育投入的責任。進一步化解義務教育債務,提高普通高校學生生均綜合定額,繼續控制高校債務風險。加強教育經費使用管理,強化審計監督。加強對校辦產業的管理和指導。在高校探索推行總會計師制度。充分利用重慶市教育發展基金會平台,積極爭取各類教育捐贈,大力發展教育慈善事業,推動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發揮重慶市教育擔保公司的作用,幫助學校特別是民辦學校有效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36.鼓勵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爭取儘快出台細化市政府《關於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意見》的相關檔案,進一步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大對民辦教育的財政支持力度,出台民辦學校財務管理辦法。開展公民辦學校幹部教師交流活動。進一步切實加強規範管理,督促民辦高校年內完成資產過戶,落實學校法人財產權屬,進一步完善學校法人治理結構和財務審查制度。提高民辦學校辦學質量,塑造重慶民辦教育的良好形象。
37.加強和創新教育督導評估工作。建立健全督導規章制度,構建督政、督學、監測三大工作體系。完善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測指標體系和督導評估辦法,加強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推進區縣政府教育工作督導工作,啟動教育強區(縣)督導評估試點工作,開展有關重點工作的專項評估,發布督導評估報告,開展評選命名工作。推進教育評價制度改革,加強教育質量監測。加強市教育評估院和區縣督導評估機構及隊伍建設,整合教育督導資源,創新育督導工作機制,推動區域性教育督導交流與合作,加強對區縣教育督導評估工作的指導。
38.加強和創新語言文字套用管理。加強推普宣傳工作,開展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示範街、商業街的創建活動,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拓展國語培訓測試領域,加強測試員隊伍建設,年內全面實現國語水平智慧型測試。做好區縣城市語言文字工作評估,啟動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工程,開展漢字水平測試及漢語能力水平測試研製工作。
39.積極擴大國際合作與交流。加強宣傳推介,積極發展來華留學事業。以高校“三重”建設為重點,擴大公派留學規模,支持高校教師加強國際學術交流、科研合作和出國培訓。積極引進國外的優質教育資源和人才資源。承辦好第三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推進海外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建設,擴大對外漢語教師和志願者的派出規模。進一步加強中國小和職業院校的對外交流和合作。支持國際學校建設。推動與外國政府、教育機構和民間組織達成的合作協定的落實,加強與港澳台地區的交流合作。
八、以加強黨建工作為重點,提高對教育改革的領導水平
40.全面加強黨建工作。堅持抓好中職學校和中國小學習貫徹科學實踐觀活動,鞏固提高全市教育系統學習實踐活動成果,建立和完善貫徹落實科學實踐觀長效機制。深入推進高校“抓黨建、促三風、建三高”工作。以開展“五個好”基層黨組織創建活動為抓手,不斷推進黨組織設定和活動方式創新,加大在中青年骨幹教師、優秀教師群體和優秀學生中發展黨員的工作力度。進一步做好高校、委直屬單位和委機關處室幹部的選配、調整和充實工作。推進高校領導班子任期制試點,做好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年度考核工作,切實加強高校和委直屬單位領導班子建設。以落實高校“4050”工程為抓手,加強高校後備幹部隊伍建設。修訂並實施新一輪幹部教育培訓工作規劃,加強幹部培訓和交流培養工作。
41.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大力推進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認真執行問責制,推動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落實。以領導幹部為重點,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黨紀國法教育。以腐敗易發領域為重點,抓好對黨員幹部特別是主要負責人的監督。推進教育系統廉政文化建設,進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推進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和校務公開,積極解決信訪問題。紮實開展高校反腐倡廉建設、深入治理教育亂收費、清查治理“小金庫”、工程建設領域廉政建設四大專項工作,嚴肅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向委直屬單位委派監察員,進一步調整充實高校和委直屬單位紀檢監察幹部隊伍,加大培訓工作力度,提升隊伍素質。
42加強政策研究和教育法制工作。開展重慶市教育現代化等重大問題研究,積極爭取市委召開教育工作會議,認真研製併力爭出台加快重慶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政策措施。編撰出版《重慶教育故事·2009》。加快修訂《重慶市義務教育實施條例》,繼續做好《重慶市學校安全條例》、《重慶市民辦教育促進條例》、《重慶市學前教育條例》等地方教育法規的調研和起草工作,進一步完善並落實行政許可設定、實施和監督檢查等配套制度,做好全市教育系統“五五”普法工作總結和“六五”普法規劃工作。加大教育普法力度,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嚴格依法行政。
43.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以“安全生產基層基礎突破年”為主線,切實加強“平安校園”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穩定管理制度,強化學校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積極使用先進科技成果,加強學校安全管理隊伍的配備和培訓,提高安全事件的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安全教育,開展應急演練活動,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深入開展各類隱患排查整改工作,進一步鞏固校園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的成果,有效預防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加強保障機制建設,全面推行校方責任險,不斷增強學校抵禦風險的能力。切實做好信訪工作,積極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妥善化解社會矛盾。
44.積極營造關心支持教育的良好環境。加強與新聞媒體的溝通合作,積極組織新聞媒體深入基層,宣傳學校和教師中鮮活、感人的典型事例,搭建新的教育電視新聞宣傳平台,加強教育重要政策、重大活動的宣傳,開展對各高校、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和直屬學校新聞發言人和新聞工作人員的培訓,做好輿情分析和輿論引導工作,建立重慶市“教育功臣”評選制度,大力營造全社會關心、理解和支持教育的良好環境。
43.加強市教委機關建設。進一步完善制度規範,明確並公開各崗位職責,完善處室考評辦法,增強責任心,提振精氣神,發揮創造性,強化執行力,切實提高機關工作效能。進一步改進文風會風,精簡會議和檔案,切實增強機關服務水平。進一步推進市教委公眾信息網和電子政務網建設,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加強保密和教育史志工作。進一步濃厚學習氛圍,豐富文化生活,做好離退休幹部工作,積極支持關工委工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