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推進濟南智慧農業試驗區建設的實施方案》是濟南發布的實施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加快推進濟南智慧農業試驗區建設的實施方案
- 印發機關: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印發日期:2018年9月30日
發展智慧農業是促進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途徑。《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全省智慧農業發展的意見》(魯政辦字〔2018〕142號)將我市列為全省智慧農業試驗區。為推進濟南智慧農業試驗區建設,加快智慧農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智慧農業試驗區建設為統領,突出先進性、示範性、實用性,依託濟南資源稟賦和農業特色產業基礎,堅持試驗示範、集成創新和推廣套用有機結合,推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技術在農業農村各領域深度融合套用,著力培育智慧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提升農業精準化、自動化、智慧型化水平,為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
(二)基本原則。
1.政府推動,示範引領。發揮政府統領作用,加強宣傳引導,最佳化政策環境,強化示範套用,以智慧套用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促進智慧套用,探索形成農業發展新動能。
2.需求導向,市場運作。緊緊圍繞農業發展需求,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動套用智慧農業技術的積極性,探索創新低成本、實效好的智慧農業發展模式,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
3.協同推進,融合發展。加強統籌協調,強化部門合作,積極藉助“外腦”,形成政、企、學、研、用聯合推進的發展格局,促進農業信息資源有效整合,實現涉農數據互聯共享,為農業發展提供高效、可靠和便捷的智慧服務。
(三)建設目標。圍繞農業全產業鏈,以產業發展為基礎,以數據套用為抓手,以創新驅動為支撐,重點建設1個農業大數據中心,打造1個智慧農業核心區,培育80餘處智慧農業套用示範基地,在全市涉農行政村基本達到益農信息社全覆蓋。到2022年,實現數據共享化、生產智慧型化、經營網路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基本形成新型智慧農業產業體系,推動我市智慧農業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二、重點工作
(一)建設一個農業大數據中心。依託市政務雲資源,建設農業大數據中心,開展農業大數據收集整理、挖掘分析與智慧套用,構建系統兼容、數據共享、信息互通、服務便捷的農業智慧大腦,提供可視化展示和分析預判,服務農業管理決策,指導農業精準生產,提升農業經營效益。按照國家、省相應標準規範和要求,研究制定我市農業大數據套用規範,通過建設共享交換系統實現涉農數據共享聯動,破除數據孤島,推動信息資源最佳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完善大數據安全體系,建立大數據套用評估機制,保障農業大數據套用安全。
(二)打造一個智慧農業核心區。依託濟南市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打造智慧農業核心區。發揮農業特色產業優勢,面向生產、加工、流通全產業鏈開展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衛星遙感等智慧農業技術示範套用,成為我市各類智慧農業項目的試驗示範基地,推動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產業創新。到2022年,將核心區打造成技術集成、創新研究、成果轉化、智慧型套用、展示推廣的示範平台,形成支撐全市、輻射全省乃至全國的技術易推廣、服務有創新、模式可複製的智慧農業建設體系。
(三)實施一批智慧農業套用示範工程。依託特色糧經、園藝產品、畜產品、水產品和林特產品等優勢產業,圍繞全要素、全系統、全過程加強智慧農業技術集成創新與成果推廣,打造80餘處智慧型、精準、高效、綠色的智慧農業套用示範基地。實施高效節水智慧灌溉示範工程,建設5處大型智慧型水肥一體化技術套用示範基地。根據我市鄉村振興和十大農業特色產業規劃,試點建設10處產業支撐好、物聯網程度高、電商套用廣、持續運營能力強的智慧農業特色小鎮,重點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規劃建設科創特色智慧種業小鎮,探索建立農業農村數字經濟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推進農產品智慧批發市場建設,選擇10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開展電子結算、智慧型交易、產品追溯等系統平台建設,相關數據與智慧農業大數據中心實現共享套用。
(四)開發一批智慧農業服務平台。完善農產品追溯、農資監管、監測數據“三大平台”建設,實現市、區縣、鎮(街道)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追溯信息互聯互通,建立質量可追溯、追溯全覆蓋、監控網路化、監管可控化的智慧監管體系。開發建設智慧農機管理平台,開展農機具智慧型化提升行動,逐步實現農業機械裝備智慧型化、作業精準化、管理數據化、服務線上化。建設智慧畜牧綜合服務平台,實施智慧型養殖、數位化育種、監管追溯、疫病防控、病死畜禽及糞污處理系統等六大系統工程,到2022年,建設智慧型牧場6家、生豬數位化聯合育種企業1家、奶牛數位化育種國家級企業1家。建設農業農村科技人才培訓信息化平台,推進培訓全過程智慧型化管理。積極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探索“政府+運營商+服務商”新模式,建設4000餘個益農信息社。組建農產品全產業鏈農業信息分析預警團隊,完善提升農產品價格監測平台,開展監測分析,建立農產品市場信息發布預警機制。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市農業局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工作推進協調機制,統籌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要事項和重大問題,保障全市智慧農業建設高效有序開展。各區縣要將智慧農業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結合各自實際,建立協調推進工作機制,研究確定智慧農業發展思路和工作重點,明確任務目標,制定具體措施,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
(二)加大政策支持。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將智慧農業試驗區建設放到突出位置來抓,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優先向發展智慧農業傾斜。切實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引導有實力、有需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智慧農業實用技術套用。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渠道,鼓勵採取以獎代補、政府購買服務、貸款貼息等方式,探索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運作模式,走出一條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公益服務與市場化服務相結合的智慧農業發展新路子。
(三)加強人才培養。完善育才引才工作機制,注重引進高層次人才參與我市智慧農業的研究、開發和建設。利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產品電子商務培訓、農民手機套用技能培訓等,大力培養既懂農業又懂智慧技術的複合型技能人才,切實提高信息技術在農業方面的套用能力。支持有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合作,建立智慧農業研究套用中心、培訓實習基地,推動智慧農業可持續發展。
(四)抓好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網際網路平台,大力宣傳智慧農業建設在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努力營造智慧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積極培育、挖掘和推廣智慧農業發展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經驗,充分展示智慧農業建設的新成果,調動全社會積極性,合力推進智慧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