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快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指導意見

《關於加快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指導意見》是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大戰略部署,民航局與重慶市、四川省經認真研究並充分協商,印發的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明確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5方面的任務舉措,打造中國民航發展第四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加快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指導意見
  • 頒布時間:2022年3月15日
  • 發布單位民航局
內容解讀,發布歷程,內容全文,

內容解讀

所謂成渝世界級機場群,指的就是以成都雙流、重慶江北等樞紐機場為核心,以天府、綿陽、宜賓、瀘州、萬州、達州、南充、黔江等機場為骨幹和重要補充的國家綜合機場體系。成渝世界級機場群的建設,目的在於加快打造西部對外開放的空中大通道,為成渝地區形成有實力、有特色的雙城經濟圈,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提供有力支撐。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初具規模,國際服務能力、綜合保障實力、市場發展活力、創新發展動力大幅提升,多領域協同發展水平明顯提高,成為除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之外,支撐我國民航發展的第四極。
到2035年,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全面建成,同時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民航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一流的教育培訓高地和現代產業集群,成為引領、帶動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的先行示範區。
《指導意見》重點從5個方面做出具體部署。包括提升國際航空樞紐的能量級、提升機場群綜合保障能力、打造便捷高效的航空服務網路、創建民航科技創新和產業高地和構建區域民航協同新機制。

發布歷程

2022年3月1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民航局正式發布《關於加快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指導意見》。

內容全文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緊扣“兩中心兩地”發展定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系統性思維,以成都、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功能建設為牽引,加快打造西部對外開放空中大通道,加快拓展航空服務市場新空間,加快塑造民航創新發展新優勢,著力構建雙核引領、多點支撐、優勢互補、產業聯動的協同發展體系,推進智慧民航建設,努力將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成為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的戰略支點,為成渝地區形成有實力、有特色的雙城經濟圈,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初具規模,國際服務能力、綜合保障實力、市場發展活力、創新發展動力大幅提升,多領域協同發展水平明顯提高,成為支撐我國民航發展的第四極,對成渝地區增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構建現代經濟體系和建設世界級休閒旅遊勝地的戰略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國際樞紐功能邁上新台階。成都、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基本建成,合力構建暢通國內,通達全球主要城市的航線網路,樞紐中轉能力大幅提升,西向、南向國際航線形成較強競爭優勢,覆蓋都市圈的空地一體化便捷服務加快形成,對加快成渝機場群高質量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更加強勁。
—綜合保障能力實現新提升。基本形成布局完善、保障有力、功能健全的機場體系,運輸機場達到12個,年客貨保障能力分別約為2.1億人次和370萬噸。空域資源進一步最佳化,空管運行保障更加高效,年起降保障150萬架次左右。
—便捷高效服務達到新水平。航空出行水平與東部地區相當,旅客出行便捷通暢,航空物流專業高效,通用航空創新發展,形成一批安全服務俱佳、聯程聯運通暢、區域協同一體、品牌優勢突出的航空服務產品,成渝地區大眾化、國際化、多元化的航空市場潛力進一步激發。
—創新協同發展形成新局面。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初步建成,科技創新和協同創新成效顯著,高水平創新資源加快集聚,民航科技創新、教育培訓和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地作用日益凸顯,成渝機場群跨區域、多領域協同發展機制更加完善。
到2035年,全面建成雙核引領、便捷通達、安全可靠、智慧先進、綠色集約、協同高效的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共商共建共享的協同機制更加完善,區域一體化航空市場更加成熟,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民航科技創新中心、國際一流的教育培訓高地和現代產業集群,成為引領帶動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的先行示範區,有力促進成渝地區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系和打造高品質生活服務圈,為成渝地區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發揮戰略支撐作用。
二、堅持雙核引領,加快提升國際航空樞紐競爭力
(三)提升國際航空樞紐能級。
強化雙核引領,推進良性互動,加快提升成都、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國際功能和競爭力,支撐成渝地區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和內陸開放戰略高地。成都以天府機場為核心打造引領西部開發開放的國際航空樞紐,鞏固提升雙流機場區域航空樞紐功能,重點服務國內商務、地區等航線,構建“兩場一體”運營體系。重慶以江北機場為核心打造引領內陸開放的國際航空樞紐,加快江北機場擴建,規劃建設重慶新機場,培育區域航空樞紐和貨運樞紐功能。以區域市場一體化和便利化為導向,推進成渝兩地在國際航線、中轉聯程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攜手構建一體規劃、協同運營、共同保障的新模式,合力提升機場群國際航線服務水平和競爭力。以向西、向南開放為重點,提高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國際航權開放和資源配置水平,推進第五航權落地實施,基於成渝市場一體化統籌最佳化成渝地區中遠程國際航權配置。加強空地資源協同,著力提升成渝兩地機場時刻容量,提高航線航班和時刻配置水平,支撐樞紐網路建設。
(四)強化機場綜合交通支撐。
以共建軌道上的機場群為目標,加快構建以機場為核心、各種交通方式便捷換乘的綜合交通體系,打造成渝都市圈1小時和城市群2小時的航空出行交通圈。著力推進設施互聯互通,天府機場加快引入城市軌道交通19號線、市域(郊)鐵路龍泉驛至天府機場線、成自宜和成達萬高鐵,加快推動天府機場北高鐵動貨站規劃建設,江北機場接入渝宜高鐵、都市圈環線鐵路和軌道交通15號線、26號線,規劃布局重慶新機場綜合交通體系。以實現機場與中心城區快速便捷聯繫為重點,著力推進軌道交通班線加密、靈活編組、快慢混跑等運輸組織最佳化,加強軌道交通與航班的運行協同。依託主要鐵路、捷運等交通樞紐場站,設立綠色通道,完善行李保障機制,打造一站式服務的機場直通車。以便捷出行為導向,推進民航與其他交通方式、貨運物流和網際網路等企業的跨界合作,加強信息共享、標準對接和流程銜接,積極開展聯運一票制、行李門到門等一體化出行服務。
(五)打造機場高質量發展標桿。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化科技賦能,著力提升安全水平、運行效率和出行體驗,打造平安、綠色、智慧、人文機場建設標桿。堅持高質量建設與高水平運營相結合,統籌傳統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機場規劃、設計、建設、運行和管理全生命周期突出功能優先、效率優先、綠色優先,加大智慧型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在民航領域套用,著力打造品質工程。加快民航數位化轉型,推進業務模式創新,構建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慧運行、智慧監管等新模式。聚焦雙碳發展目標,發揮西南水電能源優勢,最佳化機場能源結構,大力節能減排,集約資源利用,加強機場環境綜合治理。以航班正常為核心,精細編排航班計畫,提高近機位靠橋率,縮短地面滑行時間,改善出行服務體驗。提升機場綜合服務和視窗功能,將國際航空樞紐打造成為展示成渝國際都市風采和巴蜀人文魅力的城市會客廳。
三、堅持協同發展,加快提升機場群綜合保障能力(六)加快完善中小機場布局建設。
完善機場布局建設,加快構建雙核引領、多點支撐、體系完備、全域協同的機場群。培育綿陽機場骨幹功能,推進萬州、黔江機場改擴建工程,布局建設樂山、遂寧、雅安機場,研究建設廣安機場,支撐成渝都市圈相向發展。提升萬州、南充機場保障能力,推進達州機場遷建工程,布局建設閬中機場,推動渝東北川東北地區一體化發展。完善宜賓、瀘州機場服務能力,支撐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
展。發揮地方政府主導作用,加大資源投入力度,推進機場應急保障能力社會化。發揮民航行業和地方優勢,推進省(市)域機場、空管及航空公司資源整合,推動空管、機務等專業人才和特種設備統一管理模式,輻射帶動川渝兩省市全域發展。借鑑保騰芒一體化運行經驗,在運行條件複雜的相關機場研究推進一體化運行模式。加大新技術套用,支持民航重慶監管局建設遠程監管中心。堅守安全發展底線,因地制宜,著力打造人民滿意、各具特色的小而精、小而美機場。
(七)著力提升空管保障支撐能力。
最佳化空域資源配置,加強成都、重慶終端區建設,最佳化空域結構,健全軍民航協同運行機制,構建與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相匹配的空域格局。完善航路航線網路,拓展東西向大通道。最佳化完善成渝地區往返華北、華東、華南的空中大通道。提升成渝地區進出藏空中大通道。最佳化完善成渝地區往返歐洲航線。統籌推進區域、終端管制中心和機場配套空管項目等建設,增強通信、導航、監視、氣象等保障能力。以支撐世界級大流量航空樞紐運行為目標,以提升安全和效率為導向,著力加強流量管理,最佳化管制方式和間隔標準,加快新一代航行技術套用,推進空管信息數位化轉型和精細化管理。最佳化中小機場進離場航線,推進監視管制方式運用,提高空管系統對中小機場空管信息服務、人員培訓等支持水平。
四、堅持共建共享,打造便捷高效的航空服務網路
(八)構建便捷航空出行服務。
以航空服務通達性和便捷性國內一流為目標,加快構築“乾支通、全網聯、體驗好”的成渝機場群航線網路。發揮成都、重慶國際航空樞紐戰略支點作用,加快打造聯通全球、覆蓋全國的航線網路,與主要國際城市實現高效聯通,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實現快線運營公交化。以國際中轉為重點加快提升樞紐競爭力,推行行李直掛、通程聯運和跨航司便捷中轉。加強網路最佳化和資源協同,增強成都、重慶國際航空樞紐對改善中小機場通達性的帶動作用,進一步提升進藏航線的主通道地位。發揮國航、川航、重慶航、成都航等基地公司的主力軍作用,加大運力投入,創新成渝兩地服務一體化、出行便利化的航線產品。充分挖掘川渝特色文化、旅遊和消費等資源,提升航空服務多元化、大眾化水平,推進成渝兩地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一體化,支撐成渝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和消費中心建設。
(九)打造高效航空物流服務。
以暢通供應鏈、穩定產業鏈為目標,以成都天府和重慶新機場為戰略支撐,用足用好成都雙流、重慶江北等現有機場貨運設施,突出效率成本綜合優勢,完善區域協同發展機制,加快提升航空物流競爭力,打造與成渝地區產業布局和消費升級相匹配、支撐西部對外開放的國際航空物流集散中心。面向航空、汽車、電子信息等產業需求和電商速遞、生鮮冷鏈等消費需求,加快提升國際郵件快件、航空轉運、跨境電商和冷鏈物流等專業化保障能力,打造電子貨運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完善機場口岸功能建設,提升7×24小時通關效率。發揮客機腹艙和全貨機的組合優勢,支持貨運航空、快遞物流等企業在成渝地區設立基地,提高貨運航權時刻資源供給匹配水平,建設以國內重點城市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主的貨運航線網路。積極發展卡車航班,推進空鐵聯運示範運行,打造輻射西部地區的物流集疏體系。面向高技術產業園區等主要航空貨源地,積極布局航空物流設施,試點推進關檢前置等管理創新,定製化開展物流服務,確保供應鏈安全高效。發揮比較優勢,因地制宜開展無人機物流服務。支持設立貨運航空公司,提高航空貨運專業化水平。
(十)提升通用航空發展水平。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分類管理的發展原則,加快構建通用航空基礎保障網、低空運行網、應急保障網和多元服務網,匯聚通用航空產業鏈,建設全國通用航空產業高地。完善運輸機場通用航空保障功能,有序推進通用機場和起降場建設布局。總結推廣四川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經驗,推動拓展低空自主飛行空域,簡化飛行任務申請及審批程式。布局建設飛行服務站,納入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聯網運行,提高成渝地區低空監視能力。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通用航空的套用。發揮中國民航飛行學院主力軍作用,帶動形成滿足航線運輸、商業飛行、私人駕駛、無人駕駛航空器等多層次需求的多元化、高水平飛行培訓市場。創新政企合作模式,打造成渝地區30分鐘航空醫療救助網,建設覆蓋川渝全域的航空應急救援網。積極推進低空旅遊、短途運輸、航空運動、公務航空等通用航空業務多元化,拓展通用航空市場空間。發揮航空產業優勢,支持無人機和通航製造等加快發展形成優勢產業。
五、堅持創新驅動,共創民航科技創新和產業高地
(十一)打造一流民航科技創新中心。
面向民航和區域發展重大需求,加快民航科技創新示範區建設,建成亞太領先、國際一流的民航工程技術創新及套用驗證基地。依託民航科技示範區一期工程,發揮成渝地區科教資源優勢,集聚民航戰略科技力量,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民航科技創新中心。聚焦民航重大工程和科技前沿,在航空電信、航空物流、民航交通流、機場運行與控制、航油航化、通用航空、綠色低碳等領域開展科技攻關、試點驗證。積極最佳化產業創新政策環境,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創新產品研發,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科技支撐能力。完善民航科技服務體系,開展研發設計、實驗驗證、檢驗檢測、中試放大、技術熟化、工程化配套、產業化示範和標準創新,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匯集行業領軍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推進科技與產業交叉融合,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航創新產業集群。支持高高原航空醫學研究中心建設,研究建立高高原航空人員健康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
鼓勵行業和地方智庫研究設立成渝世界級機場群發展研究中心。
(十二)推動民航產業高質量發展。
積極發揮航空運輸市場優勢和自貿試驗區、中新合作示範區制度創新優勢,高水平建設成都、重慶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支持成都加快建設並積極申報天府臨空經濟示範區,加快打造航空經濟指向突出、區域特色鮮明的現代民航產業高地。以航空裝備、航空電子、無人機等為重點,建設全國重要的航空製造和先進制造業集聚區。發揮航空市場規模優勢,支持國產民機示範運營,增強客貨機改裝、國產民機運維等專業能力,打造航空維修產業集群。
深化重慶與新加坡“點對點”合作,建設中新航空產業園,推動兩地機場全面合作,打造第三方飛機維修中心。發揮空港樞紐優勢,聯動陸海新通道,統籌打造國際多式聯運中心和現代物流產業,完善商務、會展、貿易和金融等產業布局。發揮機場商業平台功能,推動發展“首發經濟”“首秀經濟”,成為展示川渝品牌的新消費載。
(十三)建設高素質民航人才基地。
依託成渝地區人力資源和教育培訓優勢,提升民航特色專業學科能力建設,完善多領域、多層次人才培訓體系,打造全國重要的民航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加快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天府新校區和民航監察員培訓學院建設,支持川渝高水平院校拓展民航專業教育,加大研究生層次人才培養力度,加強高素質民航專業人才供給。發揮川渝地區民航人才需求大、運行場景多等優勢,支持機場、航空公司、空管和直屬院校等單位領導幹部及專業人才到地方交流鍛鍊,提升民航人才綜合能力素質,協同打造多專業、多領域的民航人才實訓體系,增強西南地區民航人才戰略儲備功能。積極支持西部民航人才培養,創新對口幫扶模式,為西藏等偏遠地區民航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有力支撐。鼓勵成渝地區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加強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交流。完善落實人才引進政策,面向全球引進高級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集聚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打造領軍人才和卓越創新團隊。
六、堅持合作共建,攜手構建區域民航協同新機制
(十四)深化多領域民航市場化合作。
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以合力打造世界級機場群為目標,深化戰略互信,推進川渝兩地機場集團交叉持股,推進全方位合作。突出比較優勢,強化資源互補,發揮組合效能,推進兩地機場集團率先在國際航線、中轉集散、空地聯運、應急保障、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方面開展互利合作,聯合信息與網際網路科技企業共同開展智慧機場示範建設。深化機場與基地航空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聚焦國際航線、聯程聯運和服務創新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在成渝主要國際航線市場開展聯營合作。完善民航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投資項目。
(十五)健全區域民航戰略協同機制。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充分利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機制,深化局省、局市合作,構建兩省市和民航共同組建的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2+1”溝通協商機制,加強在規劃建設、運行管理、政策協調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進成渝地區民航重大布局和關鍵資源的統一規劃、統籌配置、協同審批,在解決空域資源、互聯互通、口岸通關等重大問題方面形成合力。統籌國際航線培育政策,推進跨行政區域務實合作,打造高水平區域一體化市場。地方有關部門、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民航企事業等有關單位構建工作協調機制,合力推進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兩省市政府加強領導,完善工作機制,落實主體責任,積極推動重大項目、重大政策落地實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