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5日,自然資源部發布了《關於全面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的通知》。到2025年,50%以上的政府決策、生活規劃等可通過線上實景三維空間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全面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的通知
- 發布單位:自然資源部
- 發文字號:自然資辦發〔2022〕7號
- 成文時間:2022年2月24日
發布通知,主要內容,內容解讀,
發布通知
自然資辦發〔2022〕7號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畫單列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自然資源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部其他直屬單位,各派出機構,部機關各司局:
實景三維作為真實、立體、時序化反映人類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的時空信息,是國家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通過“人機兼容、物聯感知、泛在服務”實現數字空間與現實空間的實時關聯互通,為數字中國提供統一的空間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礎,是數字政府、數字經濟重要的戰略性數據資源和生產要素。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是面向新時期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新定位、新需求,對傳統基礎測繪業務的轉型升級,是測繪地理信息服務的發展方向和基本模式,已經納入“十四五”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為全面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2022年2月24日
主要內容
一、建設目標
到2025年,5米格網的地形級實景三維實現對全國陸地及主要島嶼覆蓋,5厘米解析度的城市級實景三維初步實現對地級以上城市覆蓋,國家和省市縣多級實景三維線上與離線相結合的服務系統初步建成,地級以上城市初步形成數字空間與現實空間實時關聯互通能力,為數字中國、數字政府和數字經濟提供三維空間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礎,50%以上的政府決策、生產調度和生活規劃可通過線上實景三維空間完成。
到2035年,優於2米格網的地形級實景三維實現對全國陸地及主要島嶼必要覆蓋,優於5厘米解析度的城市級實景三維實現對地級以上城市和有條件的縣級城市覆蓋,國家和省市縣多級實景三維線上系統實現泛在服務,地級以上城市和有條件的縣級城市實現數字空間與現實空間實時關聯互通,服務數字中國、數字政府和數字經濟的能力進一步增強,80%以上的政府決策、生產調度和生活規劃可通過線上實景三維空間完成。
二、建設任務
(一)地形級實景三維建設
國家層面完成:10米和5米格網數字高程模型(DEM)、數字表面模型(DSM)製作,覆蓋全國陸地及主要島嶼,並以3年為周期進行時序化採集與表達;2米和優於1米解析度數字正射影像(DOM)製作,覆蓋全國陸地及主要島嶼,並以季度和年度為周期進行時序化採集與表達;基於上述工作及已有成果完成基礎地理實體數據製作,覆蓋全國陸地及主要島嶼。
地方層面完成:優於2米格網DEM、DSM製作,覆蓋省級行政區域,並以3年為周期進行時序化採集與表達;優於0.5米解析度DOM製作,覆蓋重點區域,按需進行時序化採集與表達;基於上述工作及已有成果完成基礎地理實體數據製作,覆蓋省級行政區域;近岸海域10米以淺DEM製作,覆蓋沿海省份。
(二)城市級實景三維建設
國家層面完成:整合省級行政區域基礎地理實體數據,形成全國基礎地理實體數據,覆蓋全國陸地及主要島嶼。
地方層面完成:獲取優於5厘米解析度的傾斜攝影影像、雷射點雲等數據,基於上述工作及已有成果完成基礎地理實體數據製作,覆蓋省級行政區域,根據地方實際確定周期進行時序化採集與表達。
(三)部件級實景三維建設
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通過需求牽引、多元投入、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開展部件級實景三維建設。
(四)物聯感知數據接入與融合
國家和地方層面完成:物聯感知數據接入與融合能力建設,支撐物聯感知數據實時接入及空間化,採用空間身份編碼等方式實現其與基礎地理實體數據的語義信息關聯。
(五)線上系統與支撐環境建設
全國構建統一的基於雲架構、兼顧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特徵、分版運行的國家和省市縣實景三維資料庫,實現“分布存儲、邏輯集中、互聯互通”。
國家和省市縣分級、分節點構建適用本級需求的管理系統,並依託不同網路環境(網際網路、政務網和涉密網等),為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台、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及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等提供適用版本的實景三維數據支撐,並為數字孿生、城市信息模型(CIM)等套用提供統一的數字空間底座,實現實景三維中國泛在服務。
三、建設分工
堅持系統觀念,強化頂層設計,構建技術體系、創新管理機制,形成統一設計和分級建設相結合、國家和省市縣協同實施的“全國一盤棋”格局。
堅持“只測一次,多級復用”的原則,在高精度實景三維數據覆蓋區域,只基於已有成果整合、不重複生產,在非覆蓋區域進行新測生產。
自然資源部負責制定總體設計和管理機制,統籌指導協同實施。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負責技術攻關、技術支持和標準體系建設;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負責總體實施方案編制、組織實施和技術協調;國家測繪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負責成果質量檢驗方案編制。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套用中心、自然資源部重慶測繪院,陝西、黑龍江、四川、海南測繪地理信息局,負責國家層面建設任務。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陝西、黑龍江、四川、海南省由四省測繪地理信息局)負責本地實施方案編制,組織本地建設任務的協同實施。
國家層面按年度下發當年由國家層面組織製作的新增及時序化數據,下一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年度向上一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匯交當年新增及時序化數據。
四、建設要求
(一)落實規劃計畫,做好經費保障
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將實景三維作為“十四五”基礎測繪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規劃,設立專項工程或列入年度計畫,重點做好高解析度航空航天影像獲取、基礎地理實體數據製作、物聯感知數據接入以及線上系統及支撐環境建設等方面經費保障。
(二)統一標準規範,開展協同實施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要加快組織制定技術檔案,構建涵蓋數據獲取、處理、建庫、質檢、服務全鏈條的標準體系;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要強化對標準執行情況的監督。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按照“只測一次,多級復用”的原則,組織開展協同實施,避免重複建設。需要對相關技術指標及內容進行擴充和細化的,應與上位標準銜接,確保各地建設成果“無縫銜接、渾然一體”。
(三)強化科技創新,鼓勵多方參與
各單位要堅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促進實景三維中國高質量建設,積極採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在物聯感知數據與實體數據精準融合、海量實景三維數據輕量化處理等方面進一步實現突破,實現融合創新、智慧型升級、提質增效。鼓勵有實力的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等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工作。
(四)統籌發展安全,促進成果套用
要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在嚴格維護測繪地理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積極面向專題套用、社會公眾的多元化需求開發適用的數據版本和服務模式;在軟硬體配備中,堅持自主可控原則。秉持“需求牽引、邊建邊用”理念,在加快建設同時開展套用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建立典型套用示範,引導和帶動三維時空信息產品套用,形成社會化服務新格局,推動實景三維中國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內容解讀
《通知》提到,到2025年,5米格網的地形級實景三維實現對全國陸地及主要島嶼覆蓋,5厘米解析度的城市級實景三維初步實現對地級以上城市覆蓋,國家和省市縣多級實景三維線上與離線相結合的服務系統初步建成,地級以上城市初步形成數字空間與現實空間實時關聯互通能力,為數字中國、數字政府和數字經濟提供三維空間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礎,50%以上的政府決策、生產調度和生活規劃可通過線上實景三維空間完成。
《通知》提到,到2035年,優於2米格網的地形級實景三維實現對全國陸地及主要島嶼必要覆蓋,優於5厘米解析度的城市級實景三維實現對地級以上城市和有條件的縣級城市覆蓋,國家和省市縣多級實景三維線上系統實現泛在服務,地級以上城市和有條件的縣級城市實現數字空間與現實空間實時關聯互通,服務數字中國、數字政府和數字經濟的能力進一步增強,80%以上的政府決策、生產調度和生活規劃可通過線上實景三維空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