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做強貴州大學的實施方案》是2021年11月貴州省教育廳等十一部門印發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做強貴州大學的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1年11月
- 發布單位:貴州省教育廳等十一部門
工作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
工作原則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提高新時代黨的建設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引領帶動全省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根本目的,推動學校全面發展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心懷“國之大者”、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師生主體地位,堅持發展為了師生、發展依靠師生、發展成果師生共享,維護師生根本利益,充分激發全體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學校學科建設水平和整體辦學實力,促進學校全面發展。
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根本指針,推動學校特色發展
堅持“貴州大學姓貴州”,紮根貴州建一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我省“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遊產業化“四化”同步發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服務地方為根本,強化學校辦學特色和優勢,以學科鏈對接產業鏈,以人才鏈對接創新鏈,以知識鏈對接服務鏈,助力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以教育評價改革為根本保障,推動學校創新發展
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制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教育評價導向,遵循教育規律,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逐步構建富有時代特徵、彰顯貴大特色、體現服務貢獻的教育評價體系。
主要目標
按照“中國特色、世界水平、貴州需求”的要求,把貴州大學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綜合性高水平大學,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服務貴州經濟社會發展。學校學科建設水平和整體辦學實力進入西南地區高校前列,主要辦學指標和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百強名校”行列。
——師資隊伍結構持續最佳化。“十四五”期間,力爭培養或引進國家級人才20人,其中院士2人。專任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領軍型高端人才占全省高校80%左右。
——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十四五”期間,發布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報告,本科生繼續深造率提升至40%以上,本科生年終就業率達96%以上。建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30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0門,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占全省高校60%以上。
——學校發展及學科建設水平大幅提升。“十四五”期間,進一步凝練特色學科方向,ESI全球前1%學科由目前的3個增加到5個,植物保護學科整體排位躍升至全國前10%,5個學科整體排位全國前10-20%。發展一批新型交叉特色學科,新增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5個。到2035年,力爭學校綜合實力排名提升至全國前80名,建成國內一流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植物保護學科整體達到世界一流、農藥學方向達到世界領先,數學、生物學、軟體工程、法學等4-5個學科達到國內一流學科水平,形成3-5個服務國家戰略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交叉學科群。
——科學研究水平和服務地方能力顯著增強。“十四五”期間,學校科學與技術貢獻率位列全國高校前70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1-2項。科學研究經費增速年均達15%以上。建成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力爭建設農藥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或國家農藥創新工程中心,建成生態文明研究院、鄉村振興研究院等國家級智庫和平台。
——國際化辦學水平明顯提升。“十四五”期間,發布國際化辦學水平提升報告,本科生和一流學科研究生出國(境)開展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比例達20%以上,教師出國學習交流比例提升至40%以上。
重點任務
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
深入實施“2114”高層次人才引培計畫,五年內培養或引進國家級人才20人(其中院士2人)、學術學科帶頭人100人、海外優秀博士100人、學術骨幹400人,其中支撐服務貴州三大戰略行動和“四化”產業人才不低於60%。持續實施“一流學科特區人才計畫”“青年英才計畫”和“青年拔尖人才”及特色崗位聘用等人才引培工程。到2025年,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達60%以上。
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及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按照“一二三四”總體工作思路,聚焦“四新”“四化”發展需求,進一步最佳化學科專業設定,構建本—碩—博貫通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到2025年,本科專業逐步壓減至90個以內,全日制在校學生規模控制在45000人以內;研究生與本科生當年入學規模達到1:1,博士生招生指標每年600名以上。
支持貴州大學參照教育部直屬高校單列研究生招生計畫,確保貴州大學申報的招生計畫規模和結構。力爭按應屆本科畢業生人數15%的比例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大力推進新工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推進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積極申報建設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持續推進“博學計畫”。
持續強化貴州大學與省內市州高校“1+9”高校協作機制,加強與省內高校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更好地發揮貴州大學的引領帶動作用。強化師生國防意識,多形式開展國防教育活動。
提高學科專業建設水平
圍繞國家和地方需求進一步凝練特色學科方向,優先發展貴州大學植物保護世界一流建設學科和大數據科學與技術等學科群。鼓勵貴州大學與省內相關院校合作,建立國防特色學科和緊缺專業。支持貴州大學重點發展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全國學科評估入榜學科,大力發展貴州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和區域一流建設學科,建設一批具備國內一流水平的優勢學科和綜合實力位居區域前列的特色學科,提高學科整體建設水平和影響力。
提升科學研究創新能力。
匯聚國家和省市資源支持貴州大學建好建強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全力支持貴州大學申報建設農藥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或國家級農藥創新工程中心及中國喀斯特地區鄉村振興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生態文明研究院等國家級智庫和平台、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工程技術中心、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平台等重點研究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許可、轉讓和投資制度以及收益分配模式,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成果收益分配、智慧財產權股權激勵辦法,加大對科技成果完成人的激勵力度。
加大服務地方發展力度。
聚焦我省三大戰略行動、三大國家級試驗區建設、“四化”同步發展、大力支持貴州大學智慧型製造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及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聯合軍地有關單位開展基礎科學研究和關鍵套用技術攻關。鼓勵教師和科研人員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科研的前提下到企業兼職,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
聚焦十二大農業特色產業科技需求,圍繞農業科技前沿方向,加強多學科交叉融合和多技術領域集成創新,開展產業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示範,突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建設一批涉農一流學科或研發平台,在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和服務基地,與企業共建產學研合作平台;開展鄉村振興智力服務。
聚焦十大工業產業,尤其是磷、錳、鈦、鋁等區域優勢礦產資源,開展基礎材料、裝備製造、磷化工產業精細化、錳及錳精深加工、鈦材及高性能鈦合金、鋁及鋁精深加工等關鍵技術瓶頸攻關,為十大工業產業發展培養人才、提供技術支撐。
圍繞數字經濟產業發展需求,開展多源數據融合與集成、大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塊數據與區域治理等基礎和套用研究,加強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FAST的合作,開展天文大數據與天體物理合作研究,聯合培養研究生等高層次創新人才,促進網際網路、大數據、空間科學、人工智慧與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產業的融合,為貴州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
圍繞服務業創新發展十大工程建設,深入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十大創新團隊建設和理論創新課題研究,開展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三線”精神、生態文明、鄉村振興、貴州特色發展經濟學等研究和闡釋,為豐富和拓展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中的貴州元素、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貴州特色產業發展和社會治理提供資政服務。
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
搭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南亞國家高校的交流合作平台,建設一批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依託高效低風險農藥國家“111”引智基地、綠色植保技術國際高端論壇等國際學術會議高端平台和優勢特色學科,與國(境)外高水平大學或研究機構共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科技合作。簡化貴州大學科研人員出國(境)學術交流審批程式並放寬外事審批許可權。增加貴州大學“貴州省外國留學生獎學金”和“千人留學計畫”的資助名額。“十四五”期間,新增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機構1個或項目3-5個、海外辦學點2-3個。到2025年,在校全日制留學生1600人。
深化教育評價綜合改革。
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系統推進學校立德樹人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科研評價和用人評價改革,完善立德樹人落實機制,健全教師師德師風和潛心育人的評價制度,構建學生全面發展的多元評價辦法,最佳化科學合理的選人用人方式,完善特色崗位的設定、聘用及考核,營造激發科研成果競相迸發的發展環境。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省財政“部省合建”資金專項支持貴州大學部省合建及“雙一流”大學建設,提高專項資金保障水平。根據貴州大學擬定的“2114”高層次人才引培計畫,對貴州大學引進或培養的院士等國家級人才和海內外優秀博士等高層次人才,省直相關部門按規定給予優惠政策。
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省級層面協調機制,成立由省教育廳牽頭,省委組織部、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鄉村振興局、省大數據局、貴州大學等單位參加的貴州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工作協調小組,定期召開會議,通報有關情況,研究解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二)明確責任分工。省有關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支持貴州大學建設,將本部門相關資源配置向貴州大學傾斜,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的政策支持。貴州大學要建立校級工作機制,成立工作專班,精準對接省十二個農業特色產業、十大工業產業和服務業創新發展十大工程,增強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內部治理結構,推動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激發學校辦學活力和內生動力。
(三)實施考核評估。建立導向明確與激勵約束並重、出成果與出人才並重的評價標準。依託第三方機構,全方位評估貴州大學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建立跟蹤指導機制,對建設過程實施動態監測,及時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