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廟道學會

關帝廟道學會

黑龍江省關帝廟道學會(Heilongjiang Province Taoist Association)是黑龍江省道教徒的宗教組織。是黑龍江省道教徒聯合的愛國宗教團體和教務組織。會址設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柴河鎮關帝廟。成立於1998年。 黑龍江省道學會本部機關部門有辦公室、道教教務處、對外聯絡處、研究室(道教文化研究所)、黑龍江道教學院、《黑龍江傳統文化教育》編輯部、服務部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帝廟道學會
  • 外文名:Heilongjiang Province Taoist Association
  • 成立:1998年
  • 位置:黑龍江省
簡介,道學會組織,道教信仰,道教禮儀,道教齋醮,道教戒律,道教服飾,道教稱謂,道教歷史,名山宮觀,道學會修持,文學藝術,宗旨,

簡介

中國黑龍江省道學會成立於1998年4月,是黑龍江省道教徒聯合的愛國宗教團體和教務組織。其宗旨是:團結、帶領全國道教徒愛國愛教,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興辦道教事業,弘揚道教教義,維護道教界合法權益;傳揚道教文化,發揚優良傳統,促進道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發揮道教在構建河蟹社會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為維護宗教和睦、民族團結、社會河蟹、祖國統一、世界和平作貢獻。

道學會組織

1912年,北京和上海曾分別成立了以全真派為主的“中央道教會”和以正一派為主的“中華民國道教總會”。此為道教界籌劃建立近代式教會組織的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7年全國道教界成立了中國道教協會。此後各地又陸續成立了地方性道教組織,1998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柴河鎮關帝廟,也隨風而起成立道學會,屹立於我國北方,獨領風騷!

道教信仰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就是“德”。故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散則為氣,聚則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神仙以濟世度人為宗旨。故道教徒既信道德,又拜神仙。
道德
《道德真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四十二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第二十一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第三十四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第三十七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第六十二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第五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第二十一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第三十八章)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第五十四章)

道教禮儀

道教禮儀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表現規範。其與戒律所不同之處是,戒律是用條文明確下來,違者必罰。而禮儀則是道士最起碼的舉止規範,違者則視為品行不端。 屬於道教儀范部分,道教的禮儀內容很複雜,小到日常稱呼,大到出入行走。凡事都有一定的禮儀,同時,一個修道或奉道者的外在禮儀風範也是其道德修養的體現。

道教齋醮

在道教官觀內,人們常常可以看到道士們身著金絲銀線的道袍,手持各異的法器,吟唱著古老的曲調,在壇場裡翩翩起舞,猶如演出一場折子戲,這就是道教的齋醮科儀。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簡稱“科教”,也就是法事。

道教戒律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爾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宮大戒規;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閉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眾戒文;三壇大戒及崇百藥、說百病等等。這些戒律的內容大同小異,只不過產生的時代不同,一些高道大德對戒律的觀點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

道教服飾

冠服:道士平時穿戴的冠裳和免簪帔以及在齋醮儀式中穿著衣帔的總稱。早期道教對於冠服之規定甚為簡單,從南朝劉宋陸修靜起,道士的冠服制度趨向嚴格,冠服區別愈加明顯。據南北朝《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卷五,對各類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確規定。書稱:“服以象德儀形,道士女冠,威儀之先參佩經法,各須具備如本法,不得叨謬。違奪算三千六百。”唐道士張萬福《三洞法服科戒文》中的道士冠服分類已趨簡化,按法派分為六類。

道教稱謂

在歷史上,隨著各朝代文化的影響,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詣,以及擔任的教職,配以相關的稱謂,擇要簡述如下:
天師:指張陵或其嗣號之後裔。但後世也有個別道士稱“天師”,如寇謙之(北魏),隋焦子順,唐胡惠超等。
法師:精通經戒、主持齋儀,度人入道,堪為眾范的道士,叫法師。精通道法,能養生教化,為人師表者叫法師。
鍊師:起初多指修習上清法者,後泛稱修煉丹法達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
祖師宗師:各道派的創始人曰祖師;各派傳道的首領稱之為宗師。
真人: 通常尊稱那些體道大法,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
黃冠:早期道教徒崇尚黃色,故世人根據道士衣冠顏色,稱道士為黃冠。
羽客:亦稱“羽士”、“羽人”。以鳥羽比喻仙人可飛升上天,引申為神仙方士,進而專指道士。後世道士多取以自號。
先生:道士的尊稱或諡號、賜號。
居士:信奉道教的俗家信眾。
方丈:對道教十方叢林最高領導者稱謂,亦可稱“住持”。方丈是受過三壇大戒,接過律師傳“法”,戒行精嚴,德高望重,受全體道眾擁戴而選的道士。
監院:亦稱“當家”、“住持”。由常住道眾公選,為道教叢林中總管內外一切事務者。當監院大任者,必須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義謙恭,寬宏大量,弱己衛眾,柔和善良,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備。
知客:負責接待參訪及迎送賓客,《三乘集要》記載:“知客應答高明言語,接待十方賓朋,須以深知事務,通達人情,乃可任也。
高功:指那些德高望重,精於齋醮科儀,善於踏罡步斗,溝通神人,代神宣教,祈福消災,拔度幽魂,主持齋醮法會的道士,是經師的首領。
道人:最初與方士同義,最早出現於《漢書·京房傳》。道教創立後,道人一詞曾專指道士。南北朝時代,則以道人專指沙門,而區別於道士。唐朝以後,又以道人泛指有道術之人,或指道士。
道長:是當今教外人士對出家道士的尊稱,而不是職稱。

道教歷史

道教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先秦的道家和神仙家,其組織芻型也可追溯到戰國秦漢間的方仙道和黃老道。道教正式建立教團組織,則以張道陵天師在東漢順帝年間(126-144年)創立正一盟威道為標誌。故道教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

名山宮觀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道教的名山宮觀,自然與人文、宗教與哲思有機交融。觀其形,自然造化,鬼斧神工;體其神,人文聚結,意蘊無窮。許多宮觀建築超凡脫俗,出神入化,既保留了自然山林的宏偉秀麗,又體現出風水寶地的絕好氣韻,可謂地設天成。

道學會修持

道學會修持,古代有許多名稱,如修道、修真、修為、修養、養生、衛生、長生術的話等等。不一而足。現在一般稱為“修煉”、“修持”或“養生”。
修持的含義,就是修性煉命。性指精神,命指肉體,修煉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對精神和肉體進行自我控制,達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崇高目的。

文學藝術

道教的神仙實有、修仙可成的信仰歷來是中國文學中的一大題材。神仙故事、仙境傳說又為文學創作提供了素材和典故。道教音樂、舞蹈、建築、雕塑等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宗旨

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維護宗教和睦、社會河蟹;協助人民政府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維護道教界合法權益;興辦道教事業,弘揚道教教義,傳揚道教文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繼承發揚道教優良傳統,加強道教自身建設,促進道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高舉愛國愛教旗幟,團結全國道教徒,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為構建河蟹社會、促進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