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篇

在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是一個攻伐頻繁、烽火遍燃的時代。無論大江左右、鴻溝東西,還是王公貴戚、士子庶民,無不飽嘗其苦。而作為現實社會人生的反映,那以表述兵戈征旅生涯為主旨的邊塞詩的興起,也就自有其原因了。王褒的這首《關山篇》,則是就赴戰行程的見聞著手,於旅途關山物象的描畫間,抒寫了從軍將士抗敵的豪邁氣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關山篇》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王褒
作品全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從軍出隴坂,驅馬度關山。
關山恆掩藹,高峰白雲外。
遙望秦川水,千里長如帶。
好勇自秦出,義氣多豪雄。
少年便可戰,十四昂從戎。
遼水深難渡,榆關斷未通。

作品賞析

詩的開篇二句,先以平實的筆法點出,徑直指明此番遠征的出發地。“隴坂”,即隴山,又稱隴坻,系六盤山南段的別稱,位於今陝西省隴縣至甘肅平涼一帶,形勢險峻,向為兩省間要隘。“驅馬度關山”,隨之將筆鋒轉往行軍路途,所以,後面以“關山恆掩藹,高峰白雲外。遙望秦川水,千里長如帶”四句順承而下,依次寫來,頗覺歷歷有序,仿佛一幅天然畫圖凸顯眼前。群巒迴旋聚涌作勢,共茫茫霧靄遮了那古老的關塞,一柱長峰背靠高天,獨昂首挺立於悠悠白雲之外,更見其峭拔;而滔滔渭水瀉出,連綿不絕,宛如一條千里飄帶蜿蜒在無邊大地上。這裡將近觀相伴著遠眺,靜形交匯了動態,縱橫交錯,使尋常的荒涼景色別具一種蒼茫渾淪的氣象,由此構成西北地域的典型特徵,並引出以下風習人事的敘寫。
七至十句“好勇自秦出,義氣多豪雄。少年便可戰,十四昂從戎。”關中民風,古來便稱強悍,故逞勇好鬥。且當時多兵事,少年人便習慣於披甲征戰、執戈上陣了。按,此處有相當寫實成分,王褒原為南朝梁重臣,後仕北周宇文氏,周都長安,正是戰國秦故地,他原先已然習慣了輕柔嬌媚的南風,相比之下,更為強烈地體會到北地的尚武精神。“遼水深難渡,榆關斷未通。”關河險阻,跋涉艱難,而對方據斷要塞,嚴陣以待我原來的疲兵,這固然是秦中男兒乘時建功的好機會,但勝負未卜,埋骨異鄉也難說啊!這裡對時空視野作了開拓,指向渺遠莫測的未來,從而給人心理上帶來沉重的感覺,為前面飛揚的豪氣塗上一層悲壯的情調。“遼水”,即遼河,古稱句驪河,於遼寧盤山灣入渤海。“榆關”,即山海關,北依角山,南臨渤海,形勢險要,歷來為屯兵據守重鎮。
此詩在結構上注意對比排列的平衡均勻,如開篇結尾指明從軍征戰的起始於終點,東西遙相呼應,就留下大跨度的活動範圍,中間八句氣勢貫通其間,使之交融互匯,構成了整體基調。特別是結尾兩句,驀地盪開,於自然地域景貌的敘述中涵納著豐厚的社會人事內容,使得蒼茫迷離的意緒更加深沉而耐人尋味。《周書.王褒傳》說他在江南時,就“曾作《燕歌行》,妙寫關塞寒苦之狀”,而其現存詩作也大部分以關山征戰、北地風光、戍卒思婦為描寫主題,可見這方面他是有較高成就的,可稱之為唐以前的邊塞詩名家。

作者簡介

王褒(513-576),字子淵,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縣)人。南北朝詩人、書法家。梁元帝時任吏部尚書、左僕射。江陵淪陷後入西魏,被扣留不復南返。北周武帝時為宜州刺史。在梁時曾寫過《燕歌行》等詩歌,描寫征戰艱辛,塞北苦寒,曾被廣泛傳誦和摹仿。  到北方之後,他的詩風雖和齊梁詩人仍有相近之處,但由於受到北方生活風俗的影響,詩歌內容比過去充實了許多,風格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寫了不少關於邊塞和征戰等方面的樂府詩。王褒的詩歌多是到北方後所作,抒發羈旅之情、故國之思和邊塞風情,風格雄健。如五言詩《渡河北》、《關山月》等。
王褒和庾信進入北朝,對北周文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原有集21卷,已佚。存詩40餘首,明人輯有《王司空集》收錄其詩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