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12年10月25日,關山月出生於廣東陽江。
1918年,在鄉間私塾讀書。
1920年,在陽江溪頭國小讀初小。
1923年,轉到陽江織篢奮興國小讀初小。
1925年,在陽江平崗國小讀高小,假期隨兄長及堂叔學畫炭像。
1928年,在陽江縣立師範學校讀國中。
1930年,畢業於陽江縣立師範學校初師班。
1930年—1933年,就讀於廣州市立師範學校;畢業後在廣州九三國小任教,並堅持業餘學畫。
1935年,在“春睡畫院”隨高劍父學畫。
1938年,和高劍父在廣東四會寫生,創作作品《南瓜》聯屏。
1939年,分別在澳門、香港和湛江舉辦個人畫展,後開始“行萬里路”,從廣東出發,到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青海、陝西等省沿途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創作了《從城市撤退》《三灶島外所見》《漁民之劫》等抗戰畫作;《漁民之劫》等參加了在蘇聯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會;6月,參加“春睡畫院留澳同人畫展”;7月,參加由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辦的“春睡畫院十人展”。
1940年,在曲江、桂林舉辦“抗戰畫展”;另創作作品《灕江百里圖》;在澳門濠江中學舉辦個人畫展—“抗戰畫展”,其後轉到香港展出;2月,創作作品《中山難民》,另作品《漁民之劫》《三灶島外所見》《南瓜》《漁娃》參加蘇聯主辦的“中國美術展覽”;從澳門回廣東韶關,舉辦“抗戰畫展”。
1941年,在桂林舉辦第二次畫展,另創作作品《灕江百里圖》;後赴成都、重慶和貴陽舉辦“抗戰畫展”。
1942年,在昆明及四川樂山、成都舉辦畫展。
1943年,在重慶舉辦“西北風景寫生畫展”;另在敦煌臨摹壁畫80餘幅,創作作品《塞外駝鈴》。
1944年,創作作品《黃河冰橋》《鞭馬圖》《今日之教授生活》《蒙民遷徙圖》《祁連放牧》《鐵蹄下的孤寡》等;並在重慶舉辦“西北紀游畫展”。
1945年,將西南、西北寫生畫和部分敦煌臨畫在成都、重慶展出。
1946年,任教於廣州南中美術學院;另在廣東文獻館舉行“西南西北紀游畫展”;作品《祁連放牧》代表中國參加聯合國在巴黎舉行的教育展覽。
1947年,編著出版《關山月紀游畫集(2輯)》;另與高劍父、陳樹人、趙少昂、黎葛民、楊善深在廣東省民眾教育館舉行六人畫展;後在南洋寫生,創作作品《椰林集市》《印度姑娘》《浴罷》《泰國佛塔》等,以及寫生稿300餘幅。
1948年1月,任
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國畫科主任;與高劍父、陳樹人、黎葛民、趙少昂、楊善深在廣東省民眾教育館和香港舉辦聯合畫展,並當選為中華全國美術會理事;在香港、上海舉辦西南、西北和南洋寫生畫展;8月,編著出版《西南、西北紀游畫集》《南洋紀游寫生畫集》。
1949年5月,在香港參加“人間畫會”;在香港創作連環畫《蝦球傳》;7月,當選為中華全國文代會代表,作品《春耕》參加了大會舉辦的“藝術作品展覽會”;10月,創作作品《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1950年,任華南文藝學院教授、美術部副部長、華南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另創作作品《新開發的公路》《山村躍進圖》《進攻海南島》。
1951,帶領學生赴廣東寶安參加土改運動,另創作連環畫《歐秀妹義擒匪夫》。
1953年,任武漢中南美術專科學校副校長、附中校長。
1954年,創作作品《新開發的公路》;另發表“論國畫的現實主義”論文。
1955年,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4月,赴廣東南灣水庫工地深入生活;5月,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召開的第一屆理事會;6月,在山東青島寫生。
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另創作作品《一天的戰果》,並獲得湖北省美術作品一等獎;7月,作品《問路》《又一個橋墩修出水面》《和平保衛者》參加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全國國畫展覽會”;8月,赴波蘭訪問,創作作品《蕭邦故居》《陶瓷藝人》等60餘幅寫生,並在中國駐波蘭大使館內舉辦觀摩展。
1957年,創作長卷作品《山村躍進圖》,另參加“莫斯科社會主義造型藝術展覽”。
1958年,任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國畫系主任、教授。
1959年5月,與
傅抱石在人民大會堂合作創作作品《江山如此多嬌》;6月,在《人民日報》上發表“藝術的墮落—游歐雜談”;8月,編著出版《關山月畫集》,另創作作品《萬古長青》;在《美術》發表“巴黎書簡”。
1960年,帶領學生到湛江堵海工地勞動3個月,後與師生合作創作大型國畫聯屏作品《向海洋宣戰》;6月,作品《萬古長青》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全國美術展覽會”;7月,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1961年,當選為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副主席;創作作品《煤都》《林海》等;11月,在《人民日報》發表“有關中國畫基本訓練的幾個問題”。
1962年,在井岡山、瑞金等寫生,創作作品《疾風知勁草》《瑞鶴圖》《山雨欲來》等;出版畫冊《傅抱石關山月東北寫生選》;作品《新開發的公路》《榕蔭渡口》參加“第三屆全國美展”。
1963年,被中央文化部批准為二級教授;在《羊城晚報》《光明日報》發表“談國畫的‘繼承’問題”;創作作品《漁歌》《紡線圖》《快馬加鞭未下鞍》《聽毛主席的話》,編著出版《傅抱石、關山月東北寫生畫選》;12月,作品《聽毛主席的話》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主辦的“社會主義好美術展覽會”。
1964年,與黃新波、方人定、余本應邀到山西寫生,創作作品《春到雁門》;12月,編著出版《關山月作品選集》。
1965年,在廣東陽春參加“四清”運動。
1966年,下放“幹校”參加勞動。
1971年,任廣東省文藝創作室副主任;另赴廣東茂名、博賀港、海南島等地寫生。
1972年,創作作品《硃砂沖哨口》;另作品《林區晨曲》《南方油城》參加“廣東美術攝影展覽會”。
1973年,在陽江、博賀、湛江林帶訪問、寫生,創作作品《綠色長城》;10月,作品《綠色長城》參加國務院文化組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全國連環畫、中國畫展覽”;另創作作品《俏不爭春》《星火燎原》等。
1974年1月,創作作品《長城內外盡朝暉》;2月,作品《長城內外盡朝暉》《硃砂沖哨口》參加“廣東省國畫、版畫、連環畫展覽”;另為烏魯木齊機場創作《天山牧歌》,其後參加國務院文化組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5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會”;為聯合國中國廳創作作品《報春圖》;作品《俏不爭春》參加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為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山村任點裝》參加“廣東美術作品展覽”。
1975年,在江蘇蘇州、浙江杭州、湖南韶山等地寫生,創作作品《韶山青松》《油龍出海》等。
1976年,赴日本參加“日中文化交流協會”成立25周年活動;另創作作品《松梅頌》。
1977年5月,創作巨幅國畫作品《革命搖籃井岡山》《井岡山頌》;8月,到黃山寫生,創作作品《雨後黃山》。
1978年,任廣東畫院院長;作品《井岡山羅浮水庫》《紅土育新苗》《革命搖籃井岡山》《雨後山更青》參加“廣東畫院習作展覽”;另創作作品《江峽圖卷》《山高水長》;作品《井岡山》獲得廣東省美術作品二等獎。
1979年,創作作品《戈壁綠洲》;作品《龍羊峽》參加建國30周年全國美術展覽並獲三等獎;9月,編著出版《關山月畫集》;10月,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1980年,當選為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主席;另為中國軍事博物館創作作品《風怒松聲卷翠濤》;6月,創作作品《江峽圖卷》;8月,在鼎湖山寫生,創作作品《雨後雲山》《鼎湖飛瀑》等組畫,並在北京、長沙舉辦“關山月畫展”。
1981年,分別在廣州、成都舉辦“關山月畫展”,並獲聘為香港中文大學學位考試委員會校外委員;在廣東南湖完成《漠陽詩箋》,創作作品《風雨千秋泰岳松》;10月,創作作品《長河頌》,並獲得廣東省美術作品展覽並獲二等獎;11月,任北京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並為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創作作品《江南塞北天邊雁》;另創作作品《碧浪涌南天》。
1982年10月,赴日本東京、大阪舉辦“中國畫壇的巨匠關山月畫展”並出版《關山月》畫冊。;另為深圳美術館創作作品《梅花香自苦寒來》。
1983年3月,在香港大學馮平山博物館舉辦“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合作畫展”;12月,赴海南島寫生,創作《碧浪涌南天》《秋溪放筏》;作品《鼎湖組畫》獲廣東省魯迅文藝獎一等獎。
1984年3月,為深圳市博物館創作作品《一笑千家暖》;10月,赴美國貝勒大學、紐約市立大學、哈佛大學和柏克萊大學講學,創作作品《太平洋彼岸》;另編著出版作品集《井岡山》。
1985年,作品《碧浪涌藍天》獲得第六屆全國美展榮譽獎;5月,與黎雄才訪問澳大利亞,並舉辦“關山月、黎雄才畫展”;另在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當選副主席。
1986年,在新加坡舉辦“關山月教授畫展”;另出版《關山月畫選》;創作作品《萬壑爭流》。
1987年,在廣東畫院舉辦“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四人合作畫展”,並獲得廣東省魯迅文藝獎特別獎;被美國
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頒證授予“榮譽藝術大師”稱號;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創作巨幅國畫作品《國香贊》。
1988年5月,在南崑山寫生,創作作品《在山泉水清》;10月,在廣東畫院舉辦“關山月近作展”,展出80年代以來創作的新作80餘幅,其中包括瓷碟畫作品;另出版《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四人合作畫選》。
1989年6月,創作作品《鄉土情》《榕蔭曲》《巨榕紅棉贊》等長卷;9月,為北京天安門城樓創作作品《大地回春》。
1990年5月,參加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著名畫家訪日團訪問日本;10月,赴美國舊金山參加南海藝術中心開幕式,又至加州風景區和尼亞加拉大瀑布寫生。
1991年5月,在美國紐約舉辦“關山月旅美寫生畫展”,並出版《關山月旅美寫生畫集》;6月,在台灣省立美術館舉辦為“關山月八十回顧展”;7月,重遊灕江,完成長卷作品《灕江百里春》;10月,參加由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等主辦的“關山月從藝六十周年研討會”;12月,與黎雄才等赴新加坡舉辦“中國嶺南畫派六人畫展”。
1992年3月,在海南、西沙深入生活,創作作品《雲龍臥海疆》《綠源贊》《南海蔭綠洲》等;10月,在廣州嶺南畫派紀念館舉辦“關山月近作展”;11月,在香港沙田大會堂舉辦“關山月近作展”,同時在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舉辦“關山月臨摹敦煌壁畫展”。
1993年3月—1998年3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93年5月,與廣東畫院畫家在福建舉辦“廣東畫院作品展”,後創作作品《漂流伴水聲》;10月,赴北京參加“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一百周年百名書畫家筆會”;11月,被廣州美術學院授予終身教授職銜。
1994年3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關山月近作展”;在黃河壺口、秦嶺寫生,創作作品《壺品觀瀑》《黃陵古柏》;另為國務院紫光閣創作作品《輕舟已過萬重山》。
1995年5月,赴印度尼西亞寫生;6月,為全國政協禮堂創作國畫作品《黃河魂》;分別在廣州、深圳舉辦“關山月前瞻與回顧作品展”。
1996年1月,創作作品《綠蔭庇山泉》;4月,在澳門舉辦“關山月前瞻與回顧作品展覽”;11月,在北京參加六屆全國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委員。
1997年1月,編著出版《當代名家中國畫全集·關山月》,另創作作品《香港回歸梅報春》;6月,舉辦“關山月捐贈作品展”;9月,向廣東美術館捐贈代表作品5幅;11月,向嶺南畫派紀念館捐贈作品145幅,並舉辦捐贈畫展;另赴加拿大主持“中國20世紀名家國畫展”。
1998年4月,為中南海創作大型國畫作品《源流頌》;5月,赴湖南張家界採風,後創作作品《張家界風光》長卷兩幅;6月,在香港舉辦“關山月書畫作品展”並出版畫集;9月,赴北京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11月,向廣州市人民政府捐贈書畫作品105幅,並舉辦了捐贈畫展。
1999年2月,赴馬來西亞觀光寫生。後創作作品《綠洲林海蔭人間》;6月,分別在中國美術館、上海圖書館、廣東美術館舉辦《關山月近作展(1996—1999)》,並出版《關山月新作選集》;8月,赴雲南採風,經麗江、中甸深入藏區寫生。
2000年4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行“關山月梅花藝術展”;5月,登上泰山寫生;6月,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辦“關山月梅花藝術展”;7月3日,在廣州逝世,享年89歲。
個人生活
關山月出生於廣東一個沒落的書香之家,自幼熱愛繪畫,只因家境貧寒,而鬱郁不得志。少年時代雖又遭家變,仍不改其志。憑藉其過人的毅力暗自以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為師,苦苦臨摹。終於,偶得高劍父賞識,被收為入室弟子,得以邁進中國畫創作領域。
關山月的妻子的名字是李小平,兩人育有一個女兒
關怡。
主要作品
創作特點
關山月擅畫人物、山水、花鳥,崇尚畫道革新、“筆墨當隨時代”,關注社會民生,深入生活,弘揚主流意識,以昂揚向上、深沉雄健的藝術風格為祖國江山造像。他始終依時代之需不斷轉換主題,與時代同行、與民眾共呼吸、與國家同命運。
關山月無不經由畫筆,隨時代旋律與需求之變,來表達一名畫家追隨時代、見證時代、表現時代熱情。早期,他受國難與時局影響被迫流浪,以筆代戈,多創作呼籲保家衛國的內容,多呈現陰暗之色調,沉鬱之氣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深得寫生之妙,於遊歷中領略造化神功,自然玄妙。他的足跡遍布大西南、大西北乃至南洋、歐洲,提出了鮮明的“不動便沒有畫”和“畫是動因”的藝術主張。而他的創作題材也從南海漁民、嶺南春梅、灕江山水漸次擴展到漠北駝隊、敦煌壁畫、祁連牧民等等,畫境開闊,情趣盎然。
關山月在尋求中國畫表現的手法中,尤其注重濃墨重彩的表現力,筆下凝重熱烈、立意新穎、筆酣墨飽,畫中縱橫恣肆的筆墨運動和濃烈斑讕的色彩鋪陳,令人感受到作者熱愛祖國山河大地、熱愛大自然的澎湃激情,正如其畫語所云:“人間何處有此境,筆底隨心化大千”,信筆而為,氣象萬千,從而使其作品呈現出更為奔放縱逸的風貌,墨彩相輝—是其中國畫藝術的特徵之一。
關山月提出了“筆墨之‘恆’”的概念。他的創作筆法在20世紀40年代形成起就沒有太大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走向老道、蒼茫、厚重。關山月通過寫生表現山水、現實的精神。又將寫生和傳統的筆墨結合在一起。既迎合了時代之變,又堅守了傳統的筆墨。在傳統的筆墨和現實之間找到了很好的結合點。
獲獎記錄
人物影響
20世紀50年代初,傳統的中國畫面臨革新,關山月採用中西融合的方法,運用筆、墨等中國畫材料進行速寫性的寫生訓練。關山月在山水畫上的貢獻是將西洋繪畫中的透視因素與中國畫中的筆墨線條結合,同時將人物畫用於山水畫的點景,放棄了人物為主題的創作模式,這在山水畫家裡是很難得的。關山月為中國畫建立新的體系,對20世紀初的中國畫變革起到了引導作用。
關山月在中國畫教育上提出了具有嶺南特色的教學體系。關山月在課堂上直接用毛筆畫寫生,這種直接用毛筆去畫的過程避免了模式化,更多地鍛鍊了個人的造型基礎和對於畫面的整體把控。關山月和他的教學團隊總結出“四寫(臨摹、寫生、速寫、默寫)”“三並用(手、眼、腦並用)”“兩要求(形神兼備,氣韻生動)”,構成了關山月中國畫教學的基礎體系。由此,寫生走進現代中國畫教學的核心。中國畫以線條表現對象結構、質感和神采的基礎教學體系,得以確立,尤其對嶺南中國畫影響深遠。
人物評價
“關山月是廣州美術學院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是嶺南畫派第二代代表畫家,是中國國內乃至國際上有巨大影響的藝術家,我們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關山月的成就,對於弘揚中國優秀傳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時任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謝昌晶評)“關山月在簡樸的生活、創作環境中,始終心繫祖國和人民,不斷開拓創新,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畫的發展,並為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為後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時任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張彥評)“關山月是一個比較全面的畫家,是個全才。”
(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徐里評)“關山月既睿智,顧全大局,又對社會的變化很敏感,有很高的智慧。”
(時任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陳湘波評)“關山月作為一個大師,身體力行來教學,跟學生一起來共同創作,在教育上,他也是一個比較好的典範。”(廣州美術學院原院長黎明評)
“關山月一生致力於美術教育,為推動中國美術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陽江新聞網評)
“關山月是嶺南畫派的傑出代表之一,其畢生致力於中國畫的繼承與發展,為現代中國畫的發展與美術教育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關山月美術館評)
“關山月是20世紀中國繪畫史上的一位傑出畫家,也是為當代中國美術教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美術教育家。”
(時任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評)“關山月是將西方寫生概念付諸中國畫實踐的先行者之一。”
(《中國藝術報》評)“關山月為人師表,德藝雙馨,淡泊名利,始終常懷一顆感恩的心,他把畢生的1100餘件代表作捐給了政府,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畫家,為20世紀中國畫壇做出了傑出貢獻。”
(《廣州日報》評)後世紀念
關山月美術館於1995年元月奠基,1997年6月25日落成開館。美術館位於深圳市福田中心區,北依風景秀麗的蓮花山,南臨市政廣場。美術館共有藏品5600餘件,2011年被國家文化部評定為首批九家國家重點美術館之一。
2022年6月11日,陽江市政府與廣州美術學院、廣州大學地校合作共建“關山月藝術教育基地”簽約暨揭牌活動在江城區埠場鎮那蓬村關村國小舉行。
2013年,以關山月名字命名的藝術基金會在廣東成立。關山月藝術基金會總部設在廣州,秘書處設在深圳。
關山月故居位於廣東省陽江市埠場鎮那蓬村委會果園村。故居分為生活館和展覽館,2012年被陽江市江城區人民政府認定為陽江市江城區不可移動文物。兩個展館的占地面積均為120平方米。生活館內保持房子原有的設計結構和生活鋪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