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關山台灣海棗自然保護區
- 占地面積:54.33公頃
- 景點級別:國有林自然保護區
- 管理機關:林務局台東林區管理處
主要保護對象,地理位置,環境概述,生物資源,保育現況,
主要保護對象
面積(公頃) :54.33
范 圍:關山事業區第4、5、12、25林班
設立時間:70年公告成立國有林自然保護區,95.4.10農林務字第0951700407號公告成立自然保護區
台灣海棗之分布呈地域性,其中東部海岸沿海、恆春半島、小琉球、綠島等地區,由於土地開發、濫墾、濫伐等因素,呈零星分布,僅本區保存有較大面積密集的台灣海棗,而使本區生態地位益形重要,為保護此珍貴稀有樹種,保存其生態環境,並為提供教育及科學研究,乃劃定此保護區。依據省林務局“台灣林業經營改革方案”第 13 條於1981年公告成立,主要保護對象為台灣海棗。2006年4月10日再依新修正之森林法以農林務字第0951700407號公告成立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環境概述
本區位於河谷(恰好在新武呂溪及大侖溪交會處)且面向東南坡,坡度一側為30~50度,另一側較平坦,約15~30度,由於新武呂溪上遊人為干擾嚴重,且南部橫貫公路局部路段路基不穩,常因豪雨而造成坍方,雨水挾帶大量淤泥流向下游,使得流經本保護區的水流混濁不清;另大侖溪則無上述缺失,河水清澈見底,蘊藏很多魚類資源。本區氣候年平均溫度為14.45℃,6、7、8月溫度最高,12、1、2月溫度最低;年雨量為2281mm,6、7、8月雨量最多,11、12月雨量最少。
生物資源
植物種類調查結果共有36科58屬61種,其中包含4種稀有植物-琉球薔薇、台東火刺木、悟桐、雲實,植物社會分為台灣光臘樹林型及黃連木材型,而與台灣海棗伴生之植物為陽性之台灣二葉松、楓香、台灣櫸、光臘樹、南嶺堯花等,顯示本區尚處演替初期社會。
本區哺乳動物共記錄得7科9種,親眼目睹者僅赤腹松鼠一種。根據訪問資料本區出現過台灣獼猴、台灣野豬、長鬃山羊等大型哺乳動,以及華南鼬鼠、白鼻心、大赤鼯鼠、白面鼯鼠等中型哺乳動物。本區赤腹松鼠數量最多,在保護區內隨時可見。
本區爬蟲類總共有7科10種。據訪問資料至少有蛇類3科5種,受訪者堅稱本區從沒有百步蛇。蜥蝪類則共發現3科4種,以箕作氏攀蜥的數量最多,偶而可見到麗紋石龍子與中國石龍子。夜間調查曾捕獲守宮科之裂足蝎虎。在大侖溪曾見到釣客捕獲鱉只。
本區發現兩生類共3種,多分布在大侖溪與新武呂溪的溪岸。7、8月間的颱風豪雨對兩生類的族群產生較大的影響,原本在西岸的棲息地均遭受到破壞,正在逐漸恢復中。沒有任何法定保育類之兩生類物種分布於本區。
台灣海棗屬單子葉棕櫚科植物,為台灣固有變種,分布於中國大陸東南地區及台灣兩地,台灣海棗主要生長於氣候乾燥,土壤貧瘠的生育地環境,葉為羽狀複葉,乾燥後捆綁成束可充當掃帚使用;開花時,由於花序很大,易於散播花粉,是很好的誘蟲蜜源植物,果實成熟時,外果肉會變成深黑色,味甜可食,亦是野生動物主要覓食來源。
保育現況
為明了本區內台灣海棗分布及生長情形,經派員作全區之每木調查及懸掛號碼牌,結果區內仍保存有2250株台灣海棗,對提供學術研究及讓後代子孫了解其生育環境,實有兼顧保育及學術之價值。在保護區內尚可發現幼苗陸續發生,未有枯死現象,亦無盜伐、盜採等情事發生,林地林相相當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