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鎮

關公鎮

關公鎮位於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東南面,距巴城57公里東臨玉山鎮,北接興隆場鎮,西臨茶壩鎮、雙勝鎮,南與儀隴縣合作鄉接壤。幅員面積57.46平方千米,下轄23個村(社區),138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17620人(2017),鎮內交通便利、物產豐富,耕地面積21864畝、林地面積39480畝,為恩陽區農業重鎮之一。

相傳三國時期劉、關、張治蜀經戰到此,擇三個山頭分別安營紮寨。境內始有“正德庵”、“關公寨”、“張公寨”之小地名。在關公寨與天花山的豁口處有一小廟,曾是方圓百姓進香拜“土地”的集散地。建場之初,天花山北側李家台的幾家人慾爭在李家台建場,開茶店、備小食,對來往進店的行人吃喝不收分文。但進去的人餐飲後,速返小廟聚之。這樣年復一年,以小廟為中心,場漸興起。皆因廟旁有幾株粗壯高大的柏樹,樹上常有鴉雀聚棲,叫聲不停,明代時故叫“鴉雀廟”,也有人叫“喜鵲廟”。至清康熙年間,場上住戶不時發生吵架鬥毆,人們認為喜鵲好鬥,要效法“桃園三結義”,崇尚義氣,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將小廟拆除建成一座關帝廟,隨之更名為關公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關公鎮
  • 外文名稱:GuanGong Town
  • 別名:衛東、鴉雀廟,永紅、天官場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
  • 下轄地區:23個村(居)、138個村(居)民小組
  • 政府駐地:禹王街43號
  • 電話區號:0827
  • 郵政區碼:636056
  • 地理位置:恩陽區東南面
  • 面積:57.46平方千米 
  • 人口:17620人(2017) 
  • 氣候條件:亞熱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老鷹廟、謝家大院、蓮花山、鰲溪河、茶壩河
  • 機場:巴中恩陽機場
  • 火車站:巴中西、巴中東、巴中
  • 車牌代碼:川Y
  • 高速出入口:興隆、玉山、觀音庵
  • 相關領導:書記:殷初陽  鎮長:苟中
  • 教育資源:關公國小、天官國小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經濟亮點,特色村,關公鎮農產品公共品牌“關公山耕”,社會事業,教育,醫療,其他,2018基礎設施,交通現狀,G245國道,漢巴南鐵路,未來發展,歷史文化,風景名勝,民俗傳說,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1、據《尚書·禹貢》記載,遠古時期屬梁州
2、春秋中期,屬巴國,公元前約588——公元前318年,屬充國。
3、公元前318年,秦國聯合巴國滅充國,屬巴國。
4、公元前316年,秦國借道巴國滅蜀國,再滅巴國,屬秦國。
5、秦國-西漢時期,屬巴郡。
6、東漢時期和帝永元年間(公元89年至105年),屬漢昌縣。東漢東漢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改屬巴西郡,後繼屬宕梁郡,又先後置歸化郡、大谷郡。
7、南北朝時期北魏宣武帝延昌3年(公元514年),屬巴州
8、隋唐---明清,屬巴州。
9、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1950年,屬巴中縣。
10、1950年-1970年,屬達縣專區,1950年設定關公鄉。1958年改鄉為公社,更名衛東。
11、1970年-1993年,屬達縣地區,復名關公,1984年復關公鄉。
12、1993.7.5-2000.6.14,屬巴中地區。
13、2000.6.14-2013.1.18,屬巴中市巴州區管轄。
14、2005.3.25,天官鄉(永紅)撤銷併入關公鄉。
15、2013.1.18-今,屬巴中市恩陽區管轄。
16、2016年12月13日,經過逐級申報,省政府已批覆同意興隆場鄉、關公鄉、雙勝鄉、群樂鄉、義興鄉撤鄉設鎮為興隆鎮、關公鎮、雙勝鎮、群樂鎮、義興鎮。

行政區劃

鴉雀廟社區轄添花山、喜鵲、九龍、東門、蓮花、雙橋、元包、獨柏、雙魁、龍台山、老林、寶珠觀、蘭天13個村委會。天官社區轄騾動山、梁山、騎龍 、清河、永定、松柏、西南、風華8個村委會。

地理環境

關公鎮地處恩陽東南面,平均海拔200-500米,大小丘陵縱橫,溪流密布。主要河流有發源於儀隴縣三蛟鎮南山崗,流經柳林、萬安、天官的大壩河;發源於儀隴縣檬埡鄉北山岡,流經茶壩、關公、天官的茶壩河;茶壩河在天官匯合大壩河後稱鰲溪河,在巴州區三江鎮匯入恩陽河、巴河、渠江、嘉陵江、長江。其他支流如青岡樹河等。
關公鎮所在地添花山由章懷山環向東北發育的山脈突兀綿長。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9℃,1月份平均氣溫5.2℃,8月份平均氣溫27.3℃,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
2019年6月19日20時至20日8點,巴中持續強降雨,其中恩陽區關公鎮降雨量高達202.9mm。恩陽區關公鎮一帶路面積水超1米。
主要特徵:春早、夏熱、秋涼、冬暖,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同步;無霜期長,光照適宜,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於農、林、牧、漁業的發展;但秋季多雨,冬季多霧,霜、雪較少,降水時空分布差異較大,常有夏伏旱、秋霪雨及風、雹等災害性天氣發生。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鎮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
活立木蓄積2061萬立方有森林植物100科,293屬,821種;有野生動物199種,其中獸類56種,鳥類129種,爬行類14種。
關公共有野生動物275種,其中獸類51種,鳥類123種,爬行類14種,兩棲類11種,魚類76種。屬國家重點瀕危、珍稀的野生動物如:獼猴、錦雞、長尾雉等約20餘種;屬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如野豬等約25種。蛇類對藥品開發有重要作用。
關公木本植物有91科、233屬、600餘種。林副特產品豐富,銀耳、香菇、核桃、板栗、銀杏、生漆、杜仲、黃柏、厚朴等暢銷36個國家和地。
礦產資源
主要礦物有石墨、石膏、綠豆岩、鉀長石、透輝透閃石、螢石、滑石、蛭石、硫鐵礦、磷礦、膨潤土和銅、鉛、鋅、鈷、鎳、鎢、鈾等礦產。尤以花崗石、霞石、石灰石、白雲石、頁岩等有很大的開發前景和優勢。
水利資源
關公水利資源極其豐富,天官大壩河有石河堰發電站一所,其他地方未開發。新建污水處理廠2個、集中供水工程9處、微水池13口,整治山坪塘31口。

人口民族

少數民族較少,以漢族為主。
總人口17620人(2017)。

經濟概況

關公鎮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0.693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0.4161億元,第二產業產值0.104億元,第三產業產值0.1735億元,糧食產量達1.3萬噸,油料產量823噸,生豬存欄達3萬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25萬元,財政收入314萬元,城鄉居民儲蓄餘額1928萬元,農業民人均純收入162元,同比上年增長12%。

經濟亮點

關公的經濟發展主要凸現以下幾亮點:
一、合理最佳化產業布局,打造綠色經濟品牌。 以新村建設為載體,以綠色經濟示範園區建設為突破口,強力打造適合關公特色發展的經濟品牌。
1、水果業發展上:騎龍、元包的水果齊而全吸引了重慶、宜賓等地客商爭相搶購,供不應求;
特色產業培育:2016年擬成立新型經營主體26個,新建集體經濟組織4個,規模養殖場14個,已建成西南村葡萄1200畝,風華村脆李800畝,騾動山村脆李1600畝,騎龍村獼猴桃1500畝,清河村春見1000畝,雙橋村沃柑1200畝,獨柏和永定等村蘆筍2500畝,蔬菜基地1000畝;註冊有“西南村葡萄”“騎龍春見” “天順獼猴桃” “果戀仁”“林強李子”等特色商標,關公果蔬遠銷省內外。
2、糧油生產上:蓮花九龍等地建立優質糧油生產基地,突出發展優質玉米、水稻、小麥,其產量位居全鄉之最;
3、經濟作物上:梁山村充分利用地域優勢,大抓花生生產,其產品運銷儀隴南部等地;根據公司+農戶+模式,蠶桑生產得到恢復性發展,清河、永定、蓮花、雙橋、獨柏、雙魁等村年產繭量上萬斤。
二、發揮地域人文特點,強力發展漁業經濟。 鑒於關公水域面積廣,其永定、松柏、老林、九龍等村塘、堰較多,且本地人民又有養魚習慣。鄉、村兩級根據地域優勢,因勢利導、示範帶動,使這些村的養漁業迅速向規模化、集中化發展,從而促進了一方經濟。三、改變傳統種養模式,大力發展畜牧業。 關公素以生豬養殖著稱,其傳統種養模式完全不適應關公的經濟發展。為此,鄉黨委、政府提出了:“轉變思想、更新品種、改養模式、換新技法。”通過這一舉措,有效地促進了關公畜牧業的發展,其永定村仔豬產業遠近聞名,遠銷巴中、儀隴等地。

特色村

恩陽區關公鄉西南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近年來,關公鎮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因地制宜打造“果蔬關公”品牌,著力培育“一村一品”支柱產業,萬畝綠色果蔬產業經濟帶已初具規模。
西南村圍繞“精品、優質、規模、有序”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思路,大膽探索土地流轉新模式,積極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大力發展葡萄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支部主導、幹部示範、分戶經營”的發展之路。該村自2006年起,發展以“劉家坡”為註冊商標的優質生態葡萄產業,已有夏黑、巨峰、紅提、四川紅、戶太8號等多個品種葡萄1026畝,其中400餘畝優質葡萄園已投產,每畝產值1.5萬餘元。
關公鎮
2017年6月以來,四川村社發展促進會牽頭會同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等單位,在全省範圍內符合條件的行政村中開展2017四川百強名村評選活動。巴中四個行政村入選2017四川百強名村,分別是巴中市巴州區玉堂街道辦事處蘇山村、巴中市平昌縣江口鎮大運村、巴中市南江縣正直鎮長灘村、巴中市恩陽區關公鎮西南村。

關公鎮農產品公共品牌“關公山耕”

為統一標識和形象,全力推進關公農產品公共品牌建設,2017年下半年關公鎮人民政府面向大眾徵集關公農產品品牌名稱、LOGO和品牌宣傳廣告語。2018年2月3日,根據網路投票選出最佳人氣獎“關公山耕”作為關公農產品公共品牌。

社會事業

教育

關公國小位於恩陽區關公鄉寶塔街82號。學校創辦於1951年3月,全校占地38860平方米,建築面積14664平方米。地處巴(中)儀(隴)交界處;下轄13個行政村,8個獨立村小,服務半徑約4.8千米,服務人口約14200人。在校學生1100餘人,26個普通教學班。中心校食宿學生670餘人,近年來,學齡兒童入學率、義務教育達標率、鞏固率、國小畢業入學率都達到100%。學校現有多媒體教室、網路教室、理化生實驗室、圖書室、留守兒童活動之家等功能教室多間,電子白板等先進教學設備的投入,充分滿足了師生學習、生活的需要。
關公國小關公國小
學校現有在編教職工46人,其中中共黨員 12人,區級以上先進教師25人、課改先進工作者1人;中學高級教師3人,中學一級教師5人,中學二級教師7人,國小高級教師22人,國小一級教師9人;大學本科5人,大專學歷24人,中師學歷18人,學歷達標100%。教師崗位合格率100%;校長持證上崗,領導班子團結合作;近年來,30餘名教師論文曾獲得國家、省、市、區級獎勵。
天官國小坐落在平坦寬闊的譚家壩中,前靠源遠流長的永定河,後倚留下紅軍戰場的小寨山。學校始建於1951年8月,是當時玉山、關公、同樂、興隆、萬安、雙勝6個近鄰鄉鎮僅有的一所完全國小。1982年建成全日制公辦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學校現占地面積8357平方米,現有12個教學班,4個教學點,服務面積22.3平方千米,服務人口1.1萬人。學校現有多媒體教室2間、圖書室存書過萬、留守兒童活動之家等功能室,有舒適的就餐食堂,為師生的教、學、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天官國小天官國小
學校在校學生近600人。學校現有在編教職工41人,其中黨員教師10人、中學高級教師2人、中學一級教師8人、中學二級教師5人、國小高級教師14人、國小一級教師10人、國小二級教師1人、工人1人;教師的學歷達標率為100%。

醫療

鴉雀廟社區、天官社區各有一所設施齊備的衛生院,各村有衛生室、持證醫生。

其他

人居環境改善。新建巴山新居聚居點9個,易地扶貧搬遷208戶,改造農村土坯房397戶,避險搬遷11戶,貧困戶廉租房12套。
公共服務配套。新建村級衛生室8個、農家書屋3個、農村電商服務點6個、農村超市9個、村級幼稚園6所、村村響工程1個,通訊網路全覆蓋。到2016年末,確保4個貧困村摘帽,連片扶貧開發項目村貧困人口557戶1994人脫貧奔康。
新增變壓器7台、升級改造農村電網32.5公里。

2018基礎設施

新建硬化村社道路15公里、園區產業路8公里,整治維修關玉路、關興路、關合路、關茶路及各村社道路損毀地段53處。硬化鴉雀廟社區街道380米,增建關公汽車客運站1個、停車場2個,劃定場鎮停車位130餘個。新建集中供水廠3個,鋪設管網150千米,完成537戶插花散戶飲水安全工程。改造場鎮水廠和西南水廠,整治病險塘8個。改造農村電網60千米,升級變壓器30餘台,安裝智慧型電錶7000餘只。升級電訊網路50千米,鋪設光纖20千米,設定公共WIFI熱點41個,網路實現基本覆蓋。

交通現狀

關公鎮境內共有1條國道(建設中)、5條鄉道,村道路20條,其中硬化20條。距離巴中恩陽機場26.6公里,2019年春節已通航。距離G85銀昆高速玉山互通13.6公里、距離S2成巴高速觀音庵互通31公里。過境漢巴南鐵路預計2019年中旬開工。

G245國道

根據《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南北縱線G245(四川巴中-雲南金平)巴中-儀隴界段,路線起於巴中市巴州區江北大道西段城市廣場,向南下穿巴達高速橋,經三江鎮、梁永鎮、玉山鎮、關公鎮、茶壩鎮、群樂鄉,在三江鎮經巴河大橋(AK19+755)跨越巴河,AK51+211-AK64+495的部分路段將穿越章懷山省級森林公園,最終止於巴中市恩陽區群樂鄉與南充市儀隴縣義路鎮交界處,全長67.558公里、路基寬度12米,雙向兩車道的二級公路,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採用瀝青混砼路面。
G245關公至茶壩至群樂道路已於2017年12月12日舉行開工儀式,因線路修改,實際開工時間及建成時間未知。道路全長20.1千米,路基寬12米,道路技術標準為公路二級,瀝青砼路面,由原玉山-關公-茶壩段縣道、鄉道改建而成,規劃在關公鎮喜鵲村修建關公寨隧道, 長280米。

鄉道
關玉路(關公至玉山),全長8.4公里,寬6米瀝青路面,於2005年改造結束;
關興路(關公至天官至興隆場),關公至天官段長11.3公里,寬7米,瀝青路面,其中關公段利用獨柏村、老林村、龍台山村村道路基截彎取直翻修而成,在騎龍村接入原關天路,騎龍村至天官段寬7米,瀝青路面;天官至興隆場段全長9.7公里,寬7米,瀝青路面,以上路段於2016年改造結束;沿途設定招呼站,改善了關公鎮至天官社區、恩陽的交通條件,拉近了各村距離,方便了百姓出行。
關天路(關公至天官騎龍村段),經大橋河、青岡樹河,全長7.7公里,寬4.5米,水泥路面,於2006年改造結束。騎龍村至天官段3.6公里,寬7米,瀝青路面,於2016年納入關興路一併改造;
關茶路(關公至茶壩),全長13.2公里,寬4.5米,水泥路面,於2009年改造結束;
關合路(關公至儀隴縣合作鄉),全長5.8公里,寬4.5米,水泥路面,於2010年改造結束。

漢巴南鐵路

2012年,漢巴南鐵路方案研究論證會在西安舉行。2013 年,漢巴南鐵路作為新增項目被納入《成渝經濟區城際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6年7月20日,《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30)發布,漢巴南鐵路作為促進脫貧攻堅和國土開發鐵路被納入規劃。2019年4月已開工建設。
按照方案,漢巴南鐵路自漢中站引出,途經漢中市南鄭縣,巴中市南江縣、巴州區、恩陽區,南充市儀隴縣、蓬安縣,進入南充市,引入南充北站至終點,漢中市線路長度57.33km,巴中市境 內133.7km,南充市境 內106.8km。在巴中境內途經3個縣區(南江縣、巴州區、恩陽區),設計時速250公里以上,標準為客運城際專線鐵路,途徑關公鎮西側。

未來發展

1、結合區位優勢,大力發展交通,建設巴南邊境鄉鎮農產品集散基地;
2、利用相關扶貧項目,建設名優水果基地鄉鎮;
3、發揮傳統養殖優勢,建設生豬養殖銷售基地鄉鎮;
4、發揮水產養殖優勢,建設漁業養殖基地鄉鎮;
5、整合集鎮土地,招商引資,建設秀美宜居小集鎮。

歷史文化

1、獨特的語言
四川話以巴中市為代表的巴中口音,音調特別的好辨認,在交流方面巴中人比較偏重音調的後音,捲舌音比較重。比如說吃飯,關公人則說成“啟反”。巴中口音使用人口輻射大半個川北地區,人口大約在600萬左右。
2、獨特的美食
著名的十大碗,不論紅白喜事,都要請當地專業大廚製作,鄰居負責搬桌凳、洗碗洗菜。在農村一般“辦十大碗”就要殺豬,殺豬多少得根據辦多少桌席來定,廚師必須合理安排,而且廚師之間也暗中表露自己的手藝與技術,如何安排廚房、幫事、出席、吃席等非常講究,規矩很多,禮節也多。
十大碗順口溜:
品雞魚扣酥糴跎,海帶冷盤蝦米湯,三蒸九扣等等。
主菜:
品:品碗,16片筒子肉元子、4片響皮、4片肚片、底子是紅白羅卜加豬心、肝等(或土豆),湯油
雞: 芋兒雞,16塊雞肉塊(1-1.5斤去掉雞頭和腳),芋子
魚: 醋魚,油雜加醋小魚
扣: 肘子肉或燒白肉
酥: 水酥肉
糴: 粉蒸肉
跎: 跎子肉
海帶: 船絲海帶或筍子
冷盤: 混合冷盤(粉條、豆芽、木耳、芹菜、紅蘿蔔絲、肉紹子)
蝦米湯: 酥肉屑、香菜、原湯、雞蛋,黑木耳、肉紹子、二流欠、蔥、醋
輔菜:
6個吊角(三葷三素)
醬排骨16個一碟油雜豬肝16個一碟小酥肉一碟
涼拌雞雜豆腐乾一碟白肉芹菜一碟
紅白蘿蔔丁泡菜一碟
3、獨特的風俗建房習俗:建房,在舊社會為人生三件大事之首。民間建房,均要請“地仙”相宅。一般按照“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地形進行選址,址定下來後,再說建修新房。
傳統婚俗:婚姻,在舊社會是人生三件大事之一。傳統婚俗相當繁雜。隨著社會的發展,雖有變化,但仍保持了“媒人”、“風面酒”、“備彩禮”、“請期”、“開臉”、“迎親”、“揭蓋頭儀式”、“鬧洞房儀式”、“回門”等規範程式。

風景名勝

此地青山綠水,景色優美,有待開發。
1、通往老林村、龍台山村村道上(屬獨柏村)上方20餘米岩壁上方,留存紅四方面軍抗擊國民黨四川軍閥田頌堯部圍剿戰鬥所留下的洞窟及兵洞、射擊孔、糧食儲備庫等。地勢險要,路窄坡陡,易守難攻,須得用竹竿編制爬梯方得進入。
2、龍台山村2組,有一處紅四方面軍抗擊國民黨圍剿戰鬥所留下的洞窟及兵洞、糧食儲備庫等,當地俗稱(寨梁),此地海拔500米以上,地勢平坦,方圓數10里,可修小型機場。
3、龍台山村(石埡子)通往獨柏村小路上有一處年代久遠的贔屓背碑雕刻,當地俗稱龜背碑,屹立石壩陡崖之上,年代久遠,字跡難以辨認。
4、龍台山村通往騎龍村林間小路旁有90年代以前所雕刻大幅石刻雕像(劉關張、觀音)及線條雕像(桃園三結義、周倉、天女散花、劉備入川、二桿子、翹鬍子、騰龍、躍虎、觀世音菩薩等),此處200米外,建於明末清初,後毀於火的的老鷹廟於2010年重建,地處交通要道,來往香客甚多。
老鷹廟
5、天官社區梁山村有萬年硝洞,千年石洞口,百年黃連樹都是自生自長的自然景觀,尤其是海拔600多米高的馬鞍山,四處懸崖,只有一條人工開拓的必經小路能到山頂,山頂西面有3個足球場那么大的一個坪,南面有一口清澈見底,源源不斷的小山泉,北面是一條通往天邊的斷頭路,東面就像一個活生生的策馬奔騰的自然景象,上了馬背可看11鄉,1百多個千山萬水的小山村,馬鞍山曾經是張國燾攻打國民黨四川軍閥的重要高地,敵人被紅四方面軍在山上打得狼狽不堪,最終全部消滅告終,如今仍可清晰可見攻守大門及戰壕,如果你是研究軍事游擊戰的愛好者,那可就有更大收穫了。連馬鞍山下的小孩都說,“這太神奇,太美麗了”!
6、謝家大院始建於清康熙中期(1697年),擴建於雍正初年(1723年),成建於乾隆二年(1738年)。無論建築時代、建築工藝、群居面積、傳統風貌、建置沿革皆為巴中市恩陽區屈指可數的。古村落東、南兩面為踏泥橋河,婉轉向西而流,是沿河兩岸灌溉農田的自然資源。白石岩山南北走向雄踞於西,為村落一大屏障。2001年9月17日,巴州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謝家大院是全市僅有的幾所明清建築之一。
作為老林古村落建築代表的謝家大院民居建築,重風水、嚴結構,依山傍水,就地取材,由良工巧匠造成,整體風格古樸典雅,體現了人居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整個民居建築坐南朝北、南高北低,為階梯式踏道三級穿流型,整體以中間分別可容三百餘人的三個廳堂為軸線,均向東西兩側延伸。建築風格為青瓦屋面,歇山式屋頂,穿斗木架結構。
謝家大院民居正堂左右為正房,向兩邊成一字排列為廂房,橫設巷道,長約110米,寬1.2米;中堂兩側圍天井環線修建;前堂正面正中砌有七步石梯,兩側亦為廂房,房門板壁雕成各式花樣的亮格窗戶通風透光。前堂梯坎下有一大壩,青石鋪面、甬道直中,原有一大槽門,是進入大院的要塞。按住居等級劃分,長輩靠近正堂、中堂、前堂居住,天井的設定與布置賦予了子孫後代居住的內涵。從龍頭山俯視,整個村落建築高低層次分明,錯落別致。

民俗傳說

①龍背梁的傳說
龍背梁地處恩陽區關公鄉雙橋、元包兩村交界處,山樑南側之下是一片開闊地帶,人們叫它陳家壩。
民間傳說,明末清初時期,陳家壩良田數百餘畝,被姓陳的一家獨占,歲歲豐收、年年有餘,日子越來越富。陳家發了財也就為富不仁了。他憑擁有的良田沃土,剝削農民,坐享其成。對佃他田地的窮人,採取大斗進小斗出,附近的老百姓無不咒罵。幾年後,這片田地里忽然出現紅蛇,並隨著日久天長越聚越多,遍布田間。佃戶只好退佃,另謀生路。陳家的人成天唉聲嘆氣,又不敢自去田間幹活,眼看好田好地被荒蕪,痛心已極。事也湊巧,湖廣填川時,來了一個叫伏龍的人,準備在關公買田地落業。陳家聽了這訊息,賡即派人請來伏龍,而伏龍不知其情況,就買下了陳家的這壩田地。陳家人慶幸脫手,第二天就帶著賣田地的銀兩遠走他鄉。伏龍定居後,率子孫勤耕苦種,不久時間,紅蛇全部銷蹤匿跡。
伏龍病逝後,後人將他葬於後山,墓靠山樑。因山樑形似一條臥龍,得名“龍背梁”。建國後,在山樑居住的元包村農民伏開建修豬圈打糞坑,掘出的石頭,酷似龍脊化石,關於龍背梁的傳說就更加神秘了。
②吊井房出了個大力士
關公鄉東門村吊井房,於清代鹹豐年間出了一個身魁力壯、不畏強暴的豪爽之人,名叫陳居登。聽聞此人弟兄有三,他為其長,從小跟師父習武練功,隨年長力氣愈見強勁。站如松、力如牛,同時間能打數十人。就是合力圍攻,也能且戰且勝,當地人稱他是大力士。
一天,來有四個官差要拉他當差為役。他正在忙著耕田,便應聲叫官差們等待一時,自顧著耕田,一犁去一犁來,反覆不止。差人等得不耐煩了,喝令他快點上岸,否則招打。他聽得氣憤起來,一挽衣袖,兩腳分開,站在田裡,做式將牛抱上田埂。四個差人看得目瞪口呆,嚇得掉頭就跑。
有一次,幾土匪撞來,明搶他家財物。他見勢忙從地里回來,看到門還鎖著,沒被土匪砸開。轉念想叫幾個土匪坐坐,外面卻無板凳,他靈機一動,走向屋側,將一廢棄的石碾滾抱起,摔成兩半,又用手掌將其劈成四塊,只手一塊一塊提來,分別放在四個土匪面前,叫他們落座。土匪面面相覷、瞠目結舌,溜之大吉。
他的名聲由近及遠,團方四鄰凡有抱不平之事,都要請他出力助威。憑他的名氣,近鄰百姓一度時期過著安寧平靜的日子。時隔數年,不知在何地比武,遭人暗算而葬身異地。
③“挖斷埡”軼事
好個九龍(場)四不修, 巍巍尖山(子)對楊柳(場),
漫風(埡)吹得破鑼(埡)響,太子(岩)攻書望紫游(寺)。(註:漫風埡即九龍場)
這是關公、茶壩、儀隴合作鄉的百姓對三交界地域相互連線、相互依託,自古流傳的俚語。章懷山是這些地方的發祥地。
隨章懷山東側而下,有一道蜿蜒的十里長梁,其盡頭地貌,形似張開的龍口,內呈龍舌之狀。不知何意,相對的小丘上立有“官刀”、“一善”字樣的石碑。傳聞在兩百多年前,這龍口裡住著一陳姓財主,他豪霸一方、欺壓百姓,甚是兇殘。佃戶背地裡說他是吃人不吐骨頭的豺狼,對他恨之入骨,卻不敢公然相抗。
一年秋後的一天,佃戶夏松交納租糧後家無炊米,便去九龍場借糧。來到街上,見有幾個衣衫襤褸的中年人在一店裡俯首貼耳、竊竊交談,他直進店問及,知正商議破敗陳財主家財之事。夏松低聲細問:“夥計,如何破得,便說我知,我當助力。”……他們一陣私語後即散。
是日半夜時分,夏松等人帶著工具,執著火把,爬向山樑,在早已選定的地段挖山掀土,三更四更過去,快成缺口的時候,地上現出一小木桶粗大的藤根。他們用斧頭劈斷後,趁天未亮即速返家。第二天夏松去看,這藤根原樣未損,覺是一大怪事。他急忙報知夥計。當晚夜半,如此再挖再劈,卻仍然如初。他們決定事不過三,可是一連三夜,三次徒勞。第三天下半夜寅卯時分,夏松在勞累後的酣睡中,夢一金童仙子站立跟前說:“你們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夜夜劈,連夜砍,都是白費力氣呀!龍脊之骨,它不怕刀砍斧截,只怕一去一來。”說完即不見了,驚得夏松夢醒,琢磨良久,只記其言,不解其意。天亮後,夏松邀來夥伴說夢……,一人拍手告說:“想那一去一來,不就是拉鋸嗎?今夜我們用鋸子斷之如何?”是夜,他們用力在兩端鋸斷其根,果見功效,進而挖斷了山脊,成一埡口。從此人們把這裡叫“挖斷埡”。
不久以後,陳財主的時運每況愈下,家財也日漸衰敗了。
④關公場忌演《走麥城》
關公場關帝廟始建於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廟內用香樟木雕塑的關羽坐像高八尺有餘,形態逼真,仿若生人。
民國二年(1913年),廟前拱棚和戲樓竣工後,場上請來戲班演川戲,表示慶賀,商議出演《走麥城》,觀眾甚多,廟內也擠滿了人群。飾演關羽的藝人演技高超,使觀眾驚嘆不已。剛演出不久,廟內觀眾中有人發現關公塑像臉色驟變,大汗淋漓,仿佛憤而立之。這時舞台上的“關公”將木製的道具——青龍偃月刀砍進台柱,卻力拔不出,全場譁然,藝人嚇出一身冷汗,只好停演。後來,無論外地或本地的戲班在關公場演川戲,再也不敢演《走麥城》這齣戲了。有人說,關聖人也怕揭他的短處。
⑤塔子山白塔的倒毀
關公場中間地帶有一座小山,清道光年間,地方仁人和富紳為壓邪魔、端風化、彰人文、保平安,在山上修建起足有三丈高的白塔,人們始叫這小山為塔子山。
傳說,白塔建成後卻成了舞鳳廖家溝的“風水”,一廖姓平民開始發達而逐漸興旺起來,關公百姓最初毫不知情。
原來,這家主人每天早晨洗臉時,發現臉盆里呈現塔影。此事在廖家溝慢慢傳開,有人說,這是天降吉祥,大大的好兆……。說得廖家主人心花怒放、喜不勝收。於是大擺筵席,款待親朋好友和四周近鄰。關公場楊家灣有其遠親楊姓人如期赴宴,欲探究竟,當晚住留其家。第二天早晨洗臉,果然一塔影倒現盆中,注目細看,其形其狀儼然是關公場塔子山上的白塔,真相從楊家灣傳遍關公。
時過數年,廖家主人變得財大氣粗,專橫跋扈。關公場人對此心氣不服,怨憤難消,再三思索,最後商定忍痛割愛,硬是將白塔推倒,以出心中的怨恨。
從此,關公場中的那座小山,山名塔子山,山上無塔子。

著名人物

原西藏軍區政委黎連成出生於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