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刮骨療毒地

關公刮骨療毒地

關公刮骨療毒地,《三國演義》生動地記載了關羽因中毒箭,華佗為其刮骨療毒的故事。

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中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公刮骨療毒地
  • 外文名:Guan Gong scrape the poison off the bone.
  • 位於:湖北省荊州市荊中路
  • 出自:三國志
名詞釋義,相關歷史背景,歷史典故,《三國志》原文,譯文,歷史真相,

名詞釋義

關公刮骨療毒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生動地記載了關羽因中毒箭,華佗為其刮骨療毒的故事。據荊州地方志的記載和民間傳說,關羽鎮守荊州時的虎帳,在今荊州市中心醫院一帶,其刮骨療毒時的塑像,關羽那不畏刮骨巨痛的凜然神情,令人欽佩,過目難忘。
關公刮骨療毒地關公刮骨療毒地

相關歷史背景

刮骨療毒 見小說《三國演義》,書中曾有一段廣為流傳的故事,甚至後人們時常引用刮骨療毒而不吭一聲成為讚譽錚錚鐵骨的好男兒。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這段描寫十分精彩——那就是刮骨療毒。
關羽曾經在樊城戰曹仁中毒箭落馬,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後來,傷口雖然癒合了,但是每到陰雨天,骨頭常常疼痛。幾天后,有一人身穿素衣來到帳前,此人姓華名佗,聽關雲長是天下英雄,偶中箭傷,特來治療。華佗說:“箭頭有毒,毒已滲入到骨頭裡,應當切開臂膀再一次治療箭傷,刮掉滲入毒藥的骨頭,完全除掉毒藥,這樣以後,病才能根除。”關羽便伸出臂膀讓華佗切開。當時,關羽恰好邀請各位將領在一起喝酒吃飯,臂膀上的鮮血淋漓,溢出盤子,而關羽卻依然下棋喝酒,談笑自若。

歷史典故

《三國志》原文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譯文

關羽曾經被亂箭所射中,貫穿了他的左臂,後來傷口雖然痊癒,(但是)每到陰雨天,骨頭經常疼痛。醫生說:"箭頭有毒,毒已深入骨髓里,應當剖開手臂打開傷口,刮骨頭除去毒素,這個隱患才可以除去。"關羽便伸出手臂讓醫生剖開它。當時關羽正在和諸位將領圍坐在一起喝酒,手臂鮮血淋漓,漫出盛血的盤子,但是關羽卻割肉喝酒,談笑如常。

歷史真相

《三國志·關羽傳》寫關公“嘗(曾)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傷的是“左臂”,而不是“右臂”。以後雖然有醫者“刮骨去毒”,但《志》記全文85字並無一字說醫者為誰,也就是個無名氏,栽在華佗頭上,若非“名人效應”,便完全是臆測。
華佗自稱“沛國譙郡人”,沛國在今安徽亳州(一說蕭縣),地處皖省西北,而關公中箭地在“樊城”(後與襄陽合併為今襄樊),地處湖北西北,兩地相距千里,古途迢迢,怎得趕來為關公“刮骨”?而又能從孫權的地盤“江東駕小舟而來”,豈不蹊蹺?《三國志》載:華佗治病“當須刳(即開刀手術)者,便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哪需要什麼木柱鐵環,捆綁蒙被?那只能是作秀!查關雲長戰曹仁於樊城,時間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關雲長也就是在那時中箭受傷,並因而發生“刮骨去毒”的故事。而早在11年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華佗因為曹操頭風發作屢召不至,操“大怒”,拿回許昌,“遂考竟佗”,也就是拷打至死。後來曹操的兒子倉舒(曹沖)病危,曹操還“吾悔殺華佗”呢——人都死了十多年,上哪兒去給關公“刮骨療毒”?
事實上,《三國志·華佗傳》講了許多華佗行醫治病的故事,惟獨沒有替誰“刮骨療毒”或“刮骨去毒”的記載。可見,所謂華佗為關雲長“刮骨療毒”,完全是羅貫中老先生的杜撰和張冠李戴的拉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