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文(資深導演)

闕文(資深導演)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闕文,男,中國影視編劇、導演。1923年9月1日生於浙江麗水。1950年起曾任《人民日報》編輯、記者。1956年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後到北京電影製片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闕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麗水
  • 出生日期:1923年9月1日
  • 職業:編劇、導演
  •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
  • 信仰:共產主義
  • 代表作品:《我們熱愛和平》
影視作品,攝影作品,

影視作品

在《春雷》、《阿拉爾罕》、《烽火少年》、《青春似火》等片中擔任副導演。後與人合導《父子倆》、《巨瀾》、《元帥之死》,其中《元帥之死》在第四屆百花獎評獎中名列前十名。他獨立執導的、根據巴金名著改編的《寒夜》,獲1985年政府獎並參加了法國第三十八屆國際電影節和香港第九屆國際電影節,分別獲得榮譽證書和優秀影片證書;該片還參加了日本《中國映畫祭》和新加坡1985年中國電影節。
闕文
他導演電視劇有《不屈的橋》、《大敵當前》、《金瓶梅》和《江城七月》等。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有《父子倆》(合作)、《寒夜》(合作)、《多雪的冬天》(合作)、《竊國大盜》(合作)、《生死沉浮》(合作)、《我要讀書》(改編)和《冼星海》等。撰寫了《讓電影走向的探索》、《從文學到銀幕形象》、《一部影片的誕生》、《一首悲愴的協奏曲——評〈孫中山〉》等數十篇電影文藝論文和評論。

攝影作品

透過眼前已經發黃的畫面,仔細觀賞畫面背景——— 藍色的天空,幾束盛開的桃花,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各抱著一隻和平鴿,孩子紅撲撲的臉蛋和陽光般的燦爛笑容讓人們感到和平的可貴。下方是兒童手寫體大字:“我們熱愛和平”。看著這幅宣傳畫,回溯那段歷史,心潮澎湃……
闕文
《我們熱愛和平》首次刊登於1952年6月1日《人民日報》頭版的顯著位置,後來又有人將其製作成宣傳畫,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第一版就印了500萬張。這幅宣傳畫緊扣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保衛世界和平這個主題,充分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的心愿和中國人民志願軍保家衛國的豪邁氣概。它成為上世紀50年代最具影響力和震撼力的藝術作品之一,不僅在中國大地廣為流傳,也在朝鮮流傳。在朝鮮前線志願軍指揮部的牆壁上、戰壕里、野戰醫院裡,都張貼著這幅作品,小型的印刷品則是志願軍戰士人手一張。祖國人民送給志願軍的慰問包里,都會附上這張小畫片。信封、筆記本、明信片、搪瓷杯、茶葉盒、手帕也都印上這張作品。這幅宣傳畫成為志願軍保家衛國、浴血奮戰的巨大精神力量。看到那可愛的孩子形象,戰士們激動地宣誓說:不惜犧牲生命,保衛祖國,保衛和平,保衛孩子們!為了這些孩子,我們死了都值!
這幅照片是當時的《人民日報》編輯闕文攝製的,後來闕文到了北京電影製片廠當導演。這幅照片的影響之大,不僅作者沒想到,很多人也都沒想到。除了招貼畫在大街上和屋子裡掛,還出現在信封、筆記本、明信片、搪瓷杯、茶葉盒、手帕和各種各樣的慰問品上。現在北京的軍事博物館裡還有抗美援朝的專門展覽廳,一進門就會看見這幅有幾米大的照片。其不僅主題鮮明,情感樸素,以今天的眼光看,它也具備了招貼畫的一切元素。看到它,就會想起了那個年代,就會引起我們很多的往事回憶。照片產生的年代時期是上個世紀50年代初,中國剛從戰爭中走出來,和平與建設是國家的主題。我們看看照片的作者闕文的回憶:
闕文
那是1952年的兒童節前夕,當時我負責《人民日報》里“我們偉大的祖國”這個圖片欄目。根據周恩來總理“我們熱愛和平,但也不怕戰爭”的精神,我們的總編輯鄧拓找到我說: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戰役取得了很大的勝利,當前的形勢是要求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團結起來,爭取保衛和平,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夠制止戰爭,才能保衛我們的下一代。
這個主題很抽象,不太好表現,又不允許搞“客里空”(蘇聯話劇《前線》中一個善於捕風捉影的記者形象,後來泛指新聞中虛構浮誇的作風)。我一夜沒睡好,後來就想到了畢卡索的和平鴿,又值兒童節,我就決定用兒童和鴿子來表現。
我和北京北海幼稚園聯繫,了解到他們那裡養了一批鴿子,兒童們還經常到北海公園放鴿子,我就在5月31日到了這裡,同時來的還有其他一些攝影記者,有青年報的,健康報的,體育報的。我一吆喝,大家就都去了。幼稚園的園長於陸琳帶了一大幫孩子到了公園,每個人還抱了一隻鴿子,真是歡天喜地!
最初我拍了幾張覺得非常一般,因為只是在人物和鴿子的形式上、構圖上作了些安排,看不出兒童內心對鴿子的熱愛,缺少內在的聯繫。於是,我看看男孩又看看女孩,摸了一下他們的鴿子問:你們兩個的鴿子誰的好呀?男孩高興而俏皮地說:我的好!他看了一眼自己的鴿子,又看了一眼女孩的鴿子,然後緊緊地摟住鴿子,側著腦袋,表現出一副非常得意的神情。他的這種行動使女孩產生了強烈的反應,並立刻轉過臉來瞧著男孩趕緊說:我這個也好!在這一瞬間裡,兩個人物的情緒都達到了飽和點,我就拍下了這幅照片。
第二天正好是兒童節,這張照片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那時《人民日報》的報頭在中間,照片就在左側的報眼這個位置上,按現在的話講那叫“黃金地段”,發表後反響果然很大。當年的10月份,這幅照片就被人民美術出版社的編輯安靖和鄒雅製作成了大幅的招貼畫,照片原來背景上有些樹枝,經過剪裁和修整,加了點桃花,又上了色,上面用兒童體書寫了“我們熱愛和平”6個字。第一版就印了500萬!應該說,照片的影響力是在印成招貼畫之後才成倍地擴展的。
闕文後來從《人民日報》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時年33歲,從此他與電影結了緣。他先後導演了電影《寒夜》、《元帥之死》等。由於他長期奉行低調生活,人們很少知道他就是這幅照片的作者。發行量這么大的一張名作,稿酬之類的事卻與他無關。他自己也曾經說過:“是戰爭成就了這張照片,即使有稿費,我也會捐給抗美援朝的。”
當年闕文的同事、《人民日報》資深攝影記者王東先生就這張照片回憶道:
……正值抗美援朝時期,中國抗美援朝總會又把這張照片印成小卡片,由慰問團分發到每一位志願軍手裡,不僅前線戰士手裡有,後來還傳到了戰俘營里。東歐的一些畫報上也用它做了封面。《我們熱愛和平》這張照片與另一張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紅衛兵招手的照片(呂相友攝影)成為《人民日報》歷史上兩幅最有影響的照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