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葉風鈴草

闊葉風鈴草

闊葉風鈴草(學名:Campanula latifolia L.)是桔梗科、風鈴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肉質,株高可達120厘米,全株有毛。莖不分枝。葉互生,葉片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花朵單生於葉腋,在頂部集成花叢狀;花萼與子房貼生,花冠闊鐘形,藍紫色;雄蕊離生,花葯粘合,花絲片狀,花葯長棒狀。裂片弧狀反卷或螺旋狀捲曲。種子多數,橢圓狀,6-7月開花。

原產歐洲中南部。在中國卻一直處於野生狀態,淪為荒野路邊的雜草。耐寒,喜冷涼乾燥,喜光或疏陰,忌炎熱、多濕,宜深厚肥沃、濕潤的土壤。

闊葉風鈴草可作園林觀賞,多作切花套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肉質,株高60-120厘米,全株有毛。莖直立,不分枝。葉互生,葉片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下部葉有長柄。花朵單生於葉腋,近直立,在頂部集成花叢狀;花萼與子房貼生,裂片5枚,花冠闊鐘形,藍紫色;雄蕊離生,花葯粘合,花絲基部擴大成片狀,花葯長棒狀。柱頭3-5裂,裂片弧狀反卷或螺旋狀捲曲。無花盤。子房下位,3-5室。蒴果3-5室,種子多數,橢圓狀,平滑。花期6-7月。

產地生境

原產歐洲中南部。在中國卻一直處於野生狀態,淪為荒野路邊的雜草。耐寒,喜冷涼乾燥,喜光或疏陰,忌炎熱、多濕,宜深厚肥沃、濕潤的土壤。
闊葉風鈴草
闊葉風鈴草

生長習性

闊葉風鈴草花芽發育到0.2厘米時,花序未露出,小孢子發育到中期,未發現大孢子母細胞。當花芽發育到0.3厘米時,花序微露,小孢子發育到後期、末期,發現大孢子母細胞剛進入減數分裂細線期,細胞核仁極為明顯,染色體呈絲狀,排列雜亂無序。當花芽發育到0.4厘米時,約1/4花序伸出鱗片,小孢子進入前期、中期,部分大孢子母細胞開始進入細線末期,此時染色體於細胞核內發生極化,呈花束狀集中於核仁一側。當花芽發育到0.5厘米時,1/3花序伸出鱗片,小孢子發育到四分體和單核早期,大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發育至粗線期,聯會的同源染色體進一步縮短加粗,形態明顯,且可以看到不同花芽或同一花芽不同小花的減數分裂具有不同步現象。當花芽發育到0.6厘米時,大於1/3花序伸出鱗片,小孢子進入單核靠邊期,雄配子出現大液泡,細胞核靠近細胞邊緣;此時大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出現雙線期、粗線期等分裂相,雙線期染色體明顯縮短,有交叉現象發生;當花芽發育到0.7厘米時,1/2花序伸出鱗片,雄配子發育到花粉雙核期,而大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出現終變期、中期、後期等分裂相。終變期核仁逐漸變小乃至消失,中期核膜消失,紡錘體形成,配對的同源染色體均排列在赤道板上。進入後期的大孢子母細胞同源染色體已從著絲點分開,當花芽發育到0.8厘米時,1/2以上花序伸出鱗片,大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發育到末期,分向2極染色體聚集起來,染色體有一定程度的解螺旋,染色體端部呈線狀,纏繞在一起呈團狀達到二分體狀態。當大孢子母細胞發育到四分體時期時,已完成減數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形成4個同樣大小的單倍體子核,呈直列式,排成一串。

繁殖方法

分株、扦插、播種繁殖。分株春秋均可進行,以秋季為好,入冬前可生新根,不影響次年開花。扦插宜在春季切取嫩莖扦插,10-15℃條件下較易生根。播種宜早春3-4月進行。種子採收後有一定時間的休眠現象,低溫可以明顯提高種子的發芽力。
闊葉風鈴草
闊葉風鈴草

主要價值

闊葉風鈴草可作園林觀賞,多作切花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