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落葉背生,白粉狀,略作多角形,後來漸帶黃褐色,最後有黑色細粒聚生;外生菌絲體有稀疏的隔膜,分枝,無色,直徑6―7微米;內生菌絲體從氣孔入侵,單根或分為幾個短枝。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闊葉獼猴桃球針殼
- 綱:子囊菌綱
- 目:白粉菌目
- 科:白粉菌科
基本信息,形態描述,相關論述,
基本信息
編 號: 1633
拉丁綱名 :Ascomycetes
中文綱名: 子囊菌綱
拉丁目名: Erysiphales
中文目名: 白粉菌目
拉丁科名: Erysiphaceae
中文科名: 白粉菌科
拉 丁 名: Phyllactinia actinidiae-latifoliae
中 文 名: 闊葉獼猴桃球針殼
定 名 人: Saw
參考文獻 :《台灣產菌類調查報告》. 第6編: 30頁,1933.//戴芳瀾: 中國真菌總匯, 第 281 頁, 科學出版社, 1979.
采 集 地 :Actinidia latifolia (Gardn. et Champ.) Merr. (多花獼猴桃):台灣 ( 661 ).
形態描述
菌落葉背生,白粉狀,略作多角形,後來漸帶黃褐色,最後有黑色細粒聚生;外生菌絲體有稀疏的隔膜,分枝,無色,直徑6―7微米;內生菌絲體從氣孔入侵,單根或分為幾個短枝,有一個隔膜,50―90×7微米,在柵狀組織基部或與之相鄰接的海綿狀組織細胞內插入一個吸胞;吸胞橢圓形,17―20×11―15微米;子囊殼表生,扁球形,黑色,高365微米,直徑345―41 5微米;附屬絲15―23根,無色,針形,基部球形膨大,球部的上半部壁厚、51―68×55―64微米,針狀部分壁厚,平滑,頂端鈍圓,220―545×17―20微米;子囊20―24個,長橢圓形或圓柱形,有柄,64.8―84.6×21.6―28.8微米;子囊孢子不成熟。分生孢子梗直立,圓柱形,無色,平滑,壁薄,有1―4個隔膜,293―422×6―8微米;分生孢子單個頂生,紡錘-橢圓形至紡錘形,頂端圓,無乳頭狀突起,基部平截,單胞,無色,平滑,50―102×22―35微米,含大量的顆粒狀內含物。
相關論述
據Homma(1937):“這個種的子囊殼和分生孢子比其他寄生在Actinidia上的種要大得多,而且附屬絲也較多。它比Phyllactinia salmonii Blum.的子囊殼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