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文儒

閻文儒

閻文儒(1912-1994),著名考古學家。字述祖,又名成凡,號真齋主人,晚號三萬老人。滿族。1912年12月9日生。遼寧省錦州市義縣頭道河滿族鄉侯家嶺村閻家屯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閻文儒
  • 別名:字述祖,又名成凡
  • 民族滿族
  • 出生日期:1912
  • 逝世日期:1994
  • 職業:考古學家
  • 畢業院校東北大學附屬高中
人物生平,代表作品,

人物生平

閻文儒自幼酷愛讀書。14歲入瀋陽第一初級中學。18歲讀東北大學附屬高中。“九一八”事變後,失學返回鄉里,任義縣小寺高等國小校長。1934年考入東北大學史地系。1938年畢業後,考取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師從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向達教授。他研究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寫出了長達20餘萬字的《漢唐西域文明史》,得到了向達教授的高度評價。1939年畢業。1941年到西安調查長安城,用了兩年時間寫出了《西京勝跡考》一書。這是他出版的第一本書。
1943~1945年,閻文儒隨西北科學考察團一起,赴敦煌、酒泉、張掖、武威等地考古。此次西行,正值抗日戰爭艱難的時期,為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啟蒙,作出了重要貢獻。抗日戰爭勝利後,任西北師範學院副教授兼敦煌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長白師範學院教授,瀋陽博物院博物館主任、博物院委員、秘書長、代理主任委員,東北大學教授,《東北民報》主筆等職。1948年後,歷任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助教、副教授,歷史系教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閻文儒一直從事隋唐考古和石窟寺藝術的教學與研究工作。1950年,先後參加了雁北文物勘查團和東北考古發掘團,對當地的古城、古墓和石窟進行了勘察、發掘和記錄。1952~1954年,參加由國家文化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聯合舉辦的四屆考古工作人員訓練班,負責講課和指導實習。1956年兼任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籌備該院雕塑館的陳列。1957年,受中國佛教協會的委託,參加並領導了房山石經的大規模的發掘和整理。1958年主持了中國歷史博物館中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諸館的陳列工作。1961~1965年,受錫蘭國(今斯里蘭卡)的邀請和周恩來總理的指示,為了編寫《佛教百科全書》中的中國石窟寺部分,他率領全國石窟寺調查小組,行程3萬餘里,先後三次對全國的石窟寺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這三次考察,不僅為編寫佛教經典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資料,也是對中國石窟寺藝術的一次全面的整理和總結。“文化大革命”中,閻文儒受到殘酷迫害。1972年恢復工作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石窟寺藝術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每日堅持寫作十多個小時。1975年,由於患病,右手失去了寫作能力。經過艱苦訓練,掌握了左手寫字的技能。
閻文儒生性忠耿、正直,不畏權勢,有強烈的愛國心。抗戰勝利後,應恩師金毓黼之聘赴瀋陽任職,在東北文化界享有很高的威望。對那些受國民黨當局歧視和迫害的愛國知識分子,都給予深深的同情和慷慨的幫助。1947年春,在《東北民報》上發表《端午感言》,痛斥國民黨當局打內戰、貪污腐敗等罪行。全國解放前夕,他毅然回絕了海外高官厚祿的誘惑,愉快地接受了到北京大學任教的聘請。解放後,他一直在北京大學任教,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考古人才。工作幾十年,始終兩袖清風。他學識淵博,造詣精深,成為著名的考古學家、石窟寺考古開拓者之一。他把畢生的心血和精力都貢獻給了祖國的考古事業。
1994年8月20日,閻文儒因病醫治無效逝世,終年82歲。

代表作品

上個世代九十年代初,閻文儒先後正式出版了《中國石窟藝術總論》、《唐代貢舉制度》、《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兩京城坊考補》、《龍門石窟研究》等多部著作。其中《中國石窟藝術總論》一書,共28萬字,是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地研究和總結中國石窟寺藝術的專著,也是石窟寺考古學領域中的經典之作,成為後人研究石窟寺藝術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同時,他還在全國各相關期刊上或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了數十篇學術論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