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水陸通衢, 繾綣女兒紅,威武王者風, 柔情豪情都如秦淮流水,在這裡盡情鋪陳。 然而,她所遭受的劫難, 僅歷史上記載的大毀城就有六次。 佛說,大悲而後大能、開悟,即為佛。 南京,是為“不死的南京”。 《不死的南京》是全景式描摹南京的現代人文讀本,詮釋的是南京的厚重歷史,更是南京歷久彌堅的內在氣質。 全書深度透析南京自然地理、人文遺蹟、街區建築,定格每個重大歷史時刻,解密隱匿城中的名人軼事。全書分為三個部分“城?跡”、“城?品”,以及“城?風,其中包含古都記憶、民國煙雲、影像回放、山水形勝、書香琴韻、建築音符、名流情懷、街區履痕、美食尋蹤、金陵風物。
基本介紹
- 書名:閱盡傷感的繁華,在南京
- 出版社:廣東旅遊出版社
- 頁數:283頁
- 開本:16
- 品牌:廣東旅遊
- 作者:桂林 孫再平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66881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南京是一座很難寫的城市。2000多年的歷史,化石般的年齡,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是這裡川流不息的主角。它的素材太多,品相也太為世人所悉知。
作者仙兒與老生將南京的華麗與厚重解讀得非常好,更難能可貴的是最後完成的開篇語——《不死的南京》。此文對南京歷史脈絡進行梳理,對南京氣質做出最完美的概括。
從這本書中您能讀到春花秋月的南京、讀到民國煙雲中的南京、讀到紅樓夢裡的南京、讀到張愛玲心中的南京……
讀完全文,合上書本,您能用前所未有的平靜讀懂南京的靈魂。
作者仙兒與老生將南京的華麗與厚重解讀得非常好,更難能可貴的是最後完成的開篇語——《不死的南京》。此文對南京歷史脈絡進行梳理,對南京氣質做出最完美的概括。
從這本書中您能讀到春花秋月的南京、讀到民國煙雲中的南京、讀到紅樓夢裡的南京、讀到張愛玲心中的南京……
讀完全文,合上書本,您能用前所未有的平靜讀懂南京的靈魂。
作者簡介
桂林(林仙兒),無拘無束的職業撰稿人,與孫再平(老生)是默契的夫妻檔,走遍大江南北,喜歡將對自然和歷史的熱愛以圖文傾瀉出來,一直踐行著“把家背在行囊中”,為多家報紙、雜誌旅遊專欄供稿。作品曾被譯成英文、韓文推介至海外,多次獲獎。
在那場波瀾壯闊的戰爭中,父輩隨軍南下,見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歷史時刻,與南京淵源頗深,對其有著深厚的情感和認識。
在那場波瀾壯闊的戰爭中,父輩隨軍南下,見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的歷史時刻,與南京淵源頗深,對其有著深厚的情感和認識。
圖書目錄
序:吆喝—也算是序
金陵懷古,從城牆開始——
不死的南京
南京白局、南京白話與南京大蘿蔔
01城·跡
古都記憶
已無來燕的烏衣巷
雞鳴寺,南朝遺夢煙雨中
問君能有幾多愁——南唐二陵前的沉思
古城牆,巍然的歷史記憶
明孝陵,一代梟雄的最後歸宿
史海鉤沉天王府
天雨賜花第一台
借一彎冷月只為守靈
民國煙雲65
風雲際會中山陵\65
悲壯的靈谷——尋訪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71
總統府,蕭瑟秋風今又是\76
美齡宮,紫金山的碧玉簪\81
汪精衛夜召“美人肝”\86
民國建築,往事裡的粉色蔫薇\89
南大東大,同根雕琢的兩尊佛\97
影像回放
南京長江大橋,蹉跎歲月老照片\101
紫金山天文台——南京的標誌性名片\103
雲捲風帆——鄭和與南京\l08
靜海寺——近代中國永遠的痛\l l l
梅園新村的春天\l l5
從下關到浦口,那個背影的車站
……
金陵懷古,從城牆開始——
不死的南京
南京白局、南京白話與南京大蘿蔔
01城·跡
古都記憶
已無來燕的烏衣巷
雞鳴寺,南朝遺夢煙雨中
問君能有幾多愁——南唐二陵前的沉思
古城牆,巍然的歷史記憶
明孝陵,一代梟雄的最後歸宿
史海鉤沉天王府
天雨賜花第一台
借一彎冷月只為守靈
民國煙雲65
風雲際會中山陵\65
悲壯的靈谷——尋訪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71
總統府,蕭瑟秋風今又是\76
美齡宮,紫金山的碧玉簪\81
汪精衛夜召“美人肝”\86
民國建築,往事裡的粉色蔫薇\89
南大東大,同根雕琢的兩尊佛\97
影像回放
南京長江大橋,蹉跎歲月老照片\101
紫金山天文台——南京的標誌性名片\103
雲捲風帆——鄭和與南京\l08
靜海寺——近代中國永遠的痛\l l l
梅園新村的春天\l l5
從下關到浦口,那個背影的車站
……
後記
一本書,從標題到內容都要具有新意,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把遊記寫成散文,這是我們堅持的原則。因為這個原則,使得一些內容數易其稿,好歹算是完成了出版社交給我們的任務,也不枉編輯老師的一番苦心。
說出來很多人可能不相信,本書的責任編輯、廣東旅遊出版社的張晶晶老師是在看了我們的部落格之後,去後台留言找到我們的,我們至今仍然是撞破頭也不認識——壓根沒見過面,僅在QQ上聊過幾次,發過幾個簡訊而已。出版社審定書稿體例目錄和樣章後,經過將近一年的撰稿和拍攝,才有了這本書——《不死的南京》。
南京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是近年來發展最快、實力最強的省會城市之一。以南京為圓心,向周邊200公里左右輻射的著名旅遊城市和景區有蘇州、杭州、揚州、周莊、西塘、宏村等,完全可以做到“別樣風景一日還”:在古都沉思過後,再去“天堂”和水鄉轉轉,最後仍從南京任選飛機、高鐵、動車、大巴打道回府,快捷經濟,不失為一種高性價比的旅遊方式。
南京景區大多深沉,這比單純觀賞自然景觀的收穫可能要大出許多,尤其對中小學生們來說,更是如此。寓教於旅遊之中,在不經意間,將中國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和人文掌故,就這樣備份在記憶的u盤上,再難以抹去。因為密度太大,也許,與南京有關的中國近代史上某一個人物、某一篇文章、某一起事件,沒準就會出現在中考、高考的語文、政治或者歷史的試卷上。只要青春飛揚的你來過,那一刻一定是會心一笑,胸有成竹。
作為一座著名的六朝古都,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南京可圈可點的內容很多,而我們因視野和水平所限,掛一漏萬、甚至本末倒置的事難免發生,如有荒謬之處,敬請拍磚。在寫作過程中,有幸得到晶晶和出版社編審老師的指正,並就相關數據參閱了部分網路資料,在此一併謝過。
桂林 孫再平
說出來很多人可能不相信,本書的責任編輯、廣東旅遊出版社的張晶晶老師是在看了我們的部落格之後,去後台留言找到我們的,我們至今仍然是撞破頭也不認識——壓根沒見過面,僅在QQ上聊過幾次,發過幾個簡訊而已。出版社審定書稿體例目錄和樣章後,經過將近一年的撰稿和拍攝,才有了這本書——《不死的南京》。
南京交通便利,經濟發達,是近年來發展最快、實力最強的省會城市之一。以南京為圓心,向周邊200公里左右輻射的著名旅遊城市和景區有蘇州、杭州、揚州、周莊、西塘、宏村等,完全可以做到“別樣風景一日還”:在古都沉思過後,再去“天堂”和水鄉轉轉,最後仍從南京任選飛機、高鐵、動車、大巴打道回府,快捷經濟,不失為一種高性價比的旅遊方式。
南京景區大多深沉,這比單純觀賞自然景觀的收穫可能要大出許多,尤其對中小學生們來說,更是如此。寓教於旅遊之中,在不經意間,將中國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和人文掌故,就這樣備份在記憶的u盤上,再難以抹去。因為密度太大,也許,與南京有關的中國近代史上某一個人物、某一篇文章、某一起事件,沒準就會出現在中考、高考的語文、政治或者歷史的試卷上。只要青春飛揚的你來過,那一刻一定是會心一笑,胸有成竹。
作為一座著名的六朝古都,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南京可圈可點的內容很多,而我們因視野和水平所限,掛一漏萬、甚至本末倒置的事難免發生,如有荒謬之處,敬請拍磚。在寫作過程中,有幸得到晶晶和出版社編審老師的指正,並就相關數據參閱了部分網路資料,在此一併謝過。
桂林 孫再平
序言
吆喝——也算是序
本書作者老生和林仙兒讓我來寫序。我深知,寫序是名人專權,而我不是,況且我這一階段還真的沒多少時間,但架不住他們再三磨嘰,最終還是答應了。當然,也感謝他們的信任。
沒動筆之前,我很替作者擔心:現如今已進入讀圖時代,很多著名作家的書都可憐兮兮地躺在書店的架上,蓬頭垢面厚厚的一層灰塵,鮮有讀者問津,有的即便搞什麼簽名售書好像也不行,估計發行量也不會很大,也不知這本書的市場情況會如何?好在不是時下流行的自費出書,起碼不會像那位“白雲”的《月子》一樣,白送之後廁所里還堆著一大摞。出版社看上作者作品的市場潛力,想必一定是他們的慧眼所在。
為了這篇序,我花費了不少時間,查閱網路資料,尋找各類版本,漸漸對此書有了點底。俗話說,熟悉的地方沒風景。作者能把南京寫成這樣,我真的很欽佩他們。這本書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突破了很多旅遊類圖書和遊記平鋪直敘的模式,完全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散文集,文學性是作者堅持的一個原則。再加上圖文並茂,僅此一點,相信會受到讀者、特別是對文學作品情有獨鐘的旅行者的青睞。
南京是一個很難寫的城市,就像這座著名的六朝古都,旅遊市場卻始終不溫不火一樣。南京既不同於北京上海,又不同於新疆西藏,和東北陝北難有一拼,更不要說海南雲南了。中國太大,大國緯度的落差,反而製造出景點的多樣性,給人們提供了各具特色的觀賞對比,選擇餘地大大增加。南京處於中間位置,顯得有些中庸,很多遊人將交通便捷的南京作為一個旅行節點,在這裡打個尖,然後便直奔東南西北而去。南京,成了旅遊市場裡的一頓簡餐,儘管口感不錯。
南京之勝,在於它的人文景觀。它完全有異於麗江、三亞和九寨溝,沒有艷麗的服飾,沒有迷幻的外景。紫金山,是它的峨冠;秦淮河,是它的博帶。可當走近它,你才會發現,南京競和大宅子裡的老爺爺一樣慈眉善目,滿腹經綸,琴棋詩畫的功力更是了得。
其實,我對南京的了解非常有限,只不過比起外地人來,要稍微多一些罷了。從南京長江大橋,到新街口的金鷹國際購物中心,再到夫子廟、秦淮河、梅花山;從很小就喜愛的鹽水鴨到鴨血冬粉湯,再到朱元璋、洪秀全、總統府,很多清晰和模糊的記憶,漸漸隨著時光印在了我的字典里。
但是這些“南京”,都不是我所了解的南京。我眼中的南京,不僅僅只是星星點點的遺址,更多的是一個將傳統與現代緊密而完美融合的都市。這裡有全國著名的商業中心——新街口,也有1800多年歷史的石頭城。每逢中秋元宵之類的重大節日,新街口大搞促銷活動的同時,夫子廟也正在大開美食盛宴。如此融洽的氣氛,儼然己成為幾代人記憶的一部分。
誠然,記憶一次又一次隨著歷史的興衰更替而不斷變化。南京就像一件珍藏傳世的銀器,精心打磨濯洗去歷史的塵埃,如此往複數次,早己千年,拿來示人卻依然光亮如初、生機勃勃,仿佛早己領受了某種使命。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之後,如武林高手一樣淡然於世,縱是再大的風雨,也無可奈何。
序,大多是給作品和作者溢美,實際上也是幫著吆喝,作為作者的兒子,我更是不能免俗,只不過說得更直白罷了。平心而論,這本書寫得的確不錯,非常適合在車上、床上以及馬桶上慢慢看。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說:您如果看完這本書,一定會說“這小子說得沒錯”。
今年恰逢我參加中考,所以時間於我來說,的確是十分夠嗆。給他們寫序,完全是看在作者是我父母的面子上,也難得他們大膽創新,把這個本該由名人承擔的重任交給我這個黃毛小兒。乍一接到寫序的任務時,並無誠惶誠恐的膽怯,反倒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幾分莊嚴和捨我其誰的得意,因為我就是他們的作品。暑假時,我的學業將要畫上一個分號,那時手上捧著這本由老爸老媽合著的《不死的南京》,坐在窗前悠閒地讀著,定別有一番滋味。
本書作者老生和林仙兒讓我來寫序。我深知,寫序是名人專權,而我不是,況且我這一階段還真的沒多少時間,但架不住他們再三磨嘰,最終還是答應了。當然,也感謝他們的信任。
沒動筆之前,我很替作者擔心:現如今已進入讀圖時代,很多著名作家的書都可憐兮兮地躺在書店的架上,蓬頭垢面厚厚的一層灰塵,鮮有讀者問津,有的即便搞什麼簽名售書好像也不行,估計發行量也不會很大,也不知這本書的市場情況會如何?好在不是時下流行的自費出書,起碼不會像那位“白雲”的《月子》一樣,白送之後廁所里還堆著一大摞。出版社看上作者作品的市場潛力,想必一定是他們的慧眼所在。
為了這篇序,我花費了不少時間,查閱網路資料,尋找各類版本,漸漸對此書有了點底。俗話說,熟悉的地方沒風景。作者能把南京寫成這樣,我真的很欽佩他們。這本書的最大特點在於,它突破了很多旅遊類圖書和遊記平鋪直敘的模式,完全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散文集,文學性是作者堅持的一個原則。再加上圖文並茂,僅此一點,相信會受到讀者、特別是對文學作品情有獨鐘的旅行者的青睞。
南京是一個很難寫的城市,就像這座著名的六朝古都,旅遊市場卻始終不溫不火一樣。南京既不同於北京上海,又不同於新疆西藏,和東北陝北難有一拼,更不要說海南雲南了。中國太大,大國緯度的落差,反而製造出景點的多樣性,給人們提供了各具特色的觀賞對比,選擇餘地大大增加。南京處於中間位置,顯得有些中庸,很多遊人將交通便捷的南京作為一個旅行節點,在這裡打個尖,然後便直奔東南西北而去。南京,成了旅遊市場裡的一頓簡餐,儘管口感不錯。
南京之勝,在於它的人文景觀。它完全有異於麗江、三亞和九寨溝,沒有艷麗的服飾,沒有迷幻的外景。紫金山,是它的峨冠;秦淮河,是它的博帶。可當走近它,你才會發現,南京競和大宅子裡的老爺爺一樣慈眉善目,滿腹經綸,琴棋詩畫的功力更是了得。
其實,我對南京的了解非常有限,只不過比起外地人來,要稍微多一些罷了。從南京長江大橋,到新街口的金鷹國際購物中心,再到夫子廟、秦淮河、梅花山;從很小就喜愛的鹽水鴨到鴨血冬粉湯,再到朱元璋、洪秀全、總統府,很多清晰和模糊的記憶,漸漸隨著時光印在了我的字典里。
但是這些“南京”,都不是我所了解的南京。我眼中的南京,不僅僅只是星星點點的遺址,更多的是一個將傳統與現代緊密而完美融合的都市。這裡有全國著名的商業中心——新街口,也有1800多年歷史的石頭城。每逢中秋元宵之類的重大節日,新街口大搞促銷活動的同時,夫子廟也正在大開美食盛宴。如此融洽的氣氛,儼然己成為幾代人記憶的一部分。
誠然,記憶一次又一次隨著歷史的興衰更替而不斷變化。南京就像一件珍藏傳世的銀器,精心打磨濯洗去歷史的塵埃,如此往複數次,早己千年,拿來示人卻依然光亮如初、生機勃勃,仿佛早己領受了某種使命。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之後,如武林高手一樣淡然於世,縱是再大的風雨,也無可奈何。
序,大多是給作品和作者溢美,實際上也是幫著吆喝,作為作者的兒子,我更是不能免俗,只不過說得更直白罷了。平心而論,這本書寫得的確不錯,非常適合在車上、床上以及馬桶上慢慢看。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說:您如果看完這本書,一定會說“這小子說得沒錯”。
今年恰逢我參加中考,所以時間於我來說,的確是十分夠嗆。給他們寫序,完全是看在作者是我父母的面子上,也難得他們大膽創新,把這個本該由名人承擔的重任交給我這個黃毛小兒。乍一接到寫序的任務時,並無誠惶誠恐的膽怯,反倒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幾分莊嚴和捨我其誰的得意,因為我就是他們的作品。暑假時,我的學業將要畫上一個分號,那時手上捧著這本由老爸老媽合著的《不死的南京》,坐在窗前悠閒地讀著,定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