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海紀略》是佚名創作的普及讀物類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海紀略
- 作者:佚名
- 出版時間:2003年
- 出版社: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 類別:普及讀物
- 著作權方:公共著作權
《閩海紀略》是佚名創作的普及讀物類書籍。
《閩海紀略》是佚名創作的普及讀物類書籍。內容簡介初,唐王統兵勤王,以擅離南陽,錮高牆;會赦,之南都。時靖虜伯駐師京口,邂逅相識。及南都失守,靖虜伯回師至浙,復於江口相逢,遂奉入閩。南安伯與諸大臣會議監國,靖虜伯固請正位以...
第二三種 閩海紀略(不著撰人)第二四種 海上見聞錄(阮旻錫)第二五種 賜姓始末(黃宗羲)鄭成功傳(附)隆武紀年(行朝錄之一)魯紀年(行朝錄之四)永曆紀年(行朝錄之八)第二六種 海國聞見錄(陳倫炯)第二七種 劉壯肅公奏議(劉銘傳)第二八種 台灣雜詠合刻 台灣雜詠、續詠(王凱泰)台陽雜興...
漁船:創建大釣艚漁船,閩南沿海以釣艚成為定型推廣的漁船,爭先仿造,形成閩海“北有圍艚、南有釣艚”的格局。漁法:首創“桶箍圍釣白”、“攫魷魚”、“放大鯊”、“翻吧哏”“拉蟲戈包”、“草誘捕烏鯧魚”、“八改延繩鉤”等許多獨特的捕魚方法。信仰:廈港疍家祖輩相傳尊奉中華白海豚為“媽祖魚”和“鎮...
續編綏寇紀略 靖海志 台灣鄭氏始末 靖海紀事 籌辦夷務始末 皇明馭倭錄 嘉靖倭亂備鈔 萬曆三大征考 東夷考略 海東逸史 從徵實錄 閩海紀略 海上見聞錄定本 夷艘人寇記 防海紀略 東方兵事紀略 庚子海外紀事 海防奏疏 使西紀程 曾惠敏公使西日記 三洲日記 出使美日秘國日記 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 出使日記續刻 ...
閩海紀略 海上見聞錄定本 夷艘人寇記 防海紀略 東方兵事紀略 庚子海外紀事 海防奏疏 使西紀程 曾惠敏公使西日記 三洲日記 出使美日秘國日記 出使英法義比四國日記 出使日記續刻 輿地紀勝 肇域志 高僧傳 續高僧傳 補續高僧傳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洗海近事 重編使琉球錄 倭患考原 使琉球記 徐海本末 越嶠書 ...
第三節 許旭《閩幕紀略》研究 一、范承謨與耿精忠之關係 二、三藩亂中的閩海局勢 三、范承謨幕府的經濟運作 四、閩總督與開海禁 附錄一 閩幕紀略 附錄二 研堂見聞雜記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朱麗霞,文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學(SFU)講座教授。中...
按,林芝嵋,名謙光,號凁亭,福建長樂人,著《台灣紀略》一卷。奈村所覽,當為是書。至於望江進士龍光二韋先生,則不知其詳也。該書卷十三系取張煌言之《北征紀略》改稱為《前朝魯王以海監國於閩浙命延平王鄭成功兵部尚書張煌言自閩海率師攻江寧府城紀略》,並附錄張煌言詩文數首。該書卷十四、十五《流賊陷廬州...
《閩浙贛抗戰》是1995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前言 第一章 閩海抗戰 綜述 抗日戰爭期間福建戰場之軍事部署與作戰 概況 第一五七師駐廈期間之防務 廈門要塞戰前後 廈門保衛戰 澳頭防禦戰 閩南三戰三捷 一九四一年福州外圍之戰 大湖戰役片斷 大湖戰役 大湖戰役追記 “奮勇隊”奮戰玉屏山 大、小...
從一九三七年九月初,日本侵略軍炮擊廈門起,至一九四五年八月第一集團軍在南昌九江受降,《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閩浙贛抗戰親歷記》包括了閩海抗戰、南昌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及浙江省內諸戰役。圖書目錄 第一章 閩海抗戰 綜述 抗戰期間福建之軍事部署與作戰概況 第一五七師駐廈期間之防務 廈門要塞戰前後 廈門...
1603年春,陳第將該文贈予沈有容,因此收錄於《閩海贈言》一書。明朝人以“東番諸山”統稱台灣西側之地,以為今日的台灣西部是一串島群。因此,東番可以是雞籠山、北港,也可以泛指西南部沿海一帶;陳第筆下的“東番”,即是後者。此後十餘年間,何喬遠撰《閩書》、張燮撰《東西洋考》,在述及東番時,均...
閩海萬里,霞嶺千重, 羊腸蟻穴,力短才庸, 己亥十月,捧璽而往, 空其家資,王事鞅掌。自吳而越,借居湖舫, 衰病日增,宦情焉強, 庚子四月,決志抽簪, 投劾不受,進退逡巡。桐江釣台,郎山仙嶺, 抵於江浦,杉竹成陰, 武夷九曲,虹橋千尋, 桃花始放,黃鳥多音。異域氣候,歲臘方陰, 止此三月...
閩防之戰 閩海寨游設防 / 050 撫吳封事(八卷 題奏疏一百二十道)卷一 題奏疏一十四道 恭謝天恩 江蘇巡撫謝恩 / 057 淮揚二屬 請蠲山高等屬災田錢糧 / 059 恭報微臣 司任交代錢糧 / 063 恭謝天恩 節省錢糧加級謝恩 / 065 亟陳被災 緩徵災邑十六年錢糧 / 068 淮揚二屬 請帶徵山清等邑淹田...
唐迄今,赫赫潘湖,甲於閩海,龍虎舊傳,茲惟詹公,濟濟多士,仁穎德心,於是文章科名為郡鄉塾蔚,士子譚說。闔自歐陽四門先生醇德邃文,為溫陵一代宗師,其後滔之嗣孫仁穎繼魁天下。院率行仁講讓,重道尊師先,乃二公教化潘湖已久矣。院社開壇,勝友雲集,儒風搔首,史冊相望矣,其止於甲第簪纓哉;文者...
藍鼎元十歲喪父,十七歲時,觀海廈門,泛舟閩海諸島嶼,遊蹤並至浙粵諸地。康熙六十年(1721),遂堂兄藍廷珍參與平定台灣朱一貴之亂清雍正元年(1723年),藍鼎元以拔貢人京,參與《大清一統志》之編修工作。五年(1727),由相國朱軾薦舉,蒙雍正帝召見,並授廣東普寧縣令,同年十月兼潮陽令。六年底(1728),受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