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浙贛蘇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蘇區之一,位於閩浙贛三省交界地區。1928年1月,方誌敏等創建了閩北蘇區。1930年7月,信江蘇區和閩北蘇區合併為贛...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閩浙贛蘇區紅軍在福建、浙江、江西3省邊界地區,反擊國民黨軍“圍剿"的作戰。...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一支紅軍部隊。1933年2月,周建屏任軍長的紅十軍調離後,閩浙贛軍區將留在當地的赤色警衛師與其他地方武裝組成新第十軍。...
閩浙贛蘇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六大蘇區之一。這塊根據地不僅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諸項建設上生氣勃勃,就是工會工作也是獨樹一幟,因而被毛澤東譽為“...
閩浙贛省軍區司令部舊址,位於橫峯縣葛源鎮楓林村,占地500平方米。房前有座簡易朝門,分前後兩幢,中間設天井,共12間。有司令室、政委室、軍長室、參謀長室。閩浙...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建立於1930年底,是由方誌敏、周建屏、邵式平等創建的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主力紅軍,下轄3個團,每團編6個連,另編一個特務營。全軍2000餘人,後...
同年2、3月間,中央革命根據地取得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不僅鞏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而且打通了中央蘇區與閩浙贛蘇區的聯繫。1933年秋,中央蘇區轄有江西、福建...
1931年5月,鄂豫皖蘇區收集、熔化廢彈殼,鑄造發行了紅色政權最早的銅幣,並以布代紙,在白布上刷桐油印製“油布票”。閩浙贛蘇區率先採用複雜的紙幣套色印刷技術,並...
1934年11月,紅軍第10軍團離開閩浙贛蘇區北上皖南時,中共閩浙贛省委代理書記關英(後任書記)和閩浙贛軍區司令員唐在剛領導紅軍第30師和游擊隊共1000餘人,留在贛...
皖浙贛邊紅軍游擊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游擊隊在安徽、浙江、江西三省邊界地區堅持同持續“清剿”的國民黨軍進行的游擊戰爭。1934年11月,紅軍第10軍團離開閩浙贛...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中央軍區,項英任分局書記、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任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賀昌任中央軍區政治部主任,領導中央蘇區和閩浙贛蘇區的...
1924年加入共產黨。1931年7月被臨時中央派到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任“中央代表”,位居閩浙贛省委和省軍區要職,忠實地執行王明“左”傾機會主義錯誤,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1933年1月,閩浙贛紅十軍調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同紅三十一師合編,成立紅一方面軍紅十一軍,任紅十一軍政治委員兼紅三十一師師長,為粉碎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發動的第四...
重溪會師是指1933年方誌敏率領紅十軍團與紅七軍團的在中共德興縣委、縣蘇維埃政府駐地重溪會師。紅七軍團與閩浙贛蘇區的紅十軍及新升級的地方武裝合編,組成中國工農...
抗日先遣隊從瑞金出發,到10月轉戰到閩浙贛蘇區休整補充的4個月時間裡 ,尋淮洲率部隊行程3200多里,轉戰閩浙皖贛4個省幾十個縣,牽制了大量國民黨軍,擊退其無數...
同年2、3月間,中央革命根據地取得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不僅鞏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而且打通了中央蘇區與閩浙贛蘇區的聯繫。1933年秋,中央蘇區轄有江西、福建...
1931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極其艱苦複雜的環境中,輾轉華東地區(閩浙贛蘇區)從事革命鬥爭。1933年冬至1934年,先後組織領導了三次武裝暴動。其中,為粉碎敵人第五...
7月,為適應人民民眾的鬥爭要求,配合閩浙贛蘇區的反圍剿鬥爭和開闢皖南新蘇區,中心縣委召開會議,決定進行秋收暴動,建立蘇維埃政權。這一計畫在8月初得到中共閩浙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