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河口濕地矽分布特徵及變化的控制因素和機制》是依託福建師範大學,由翟水晶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江河口濕地矽分布特徵及變化的控制因素和機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翟水晶
- 依託單位:福建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矽是是多種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是控制陸地和水生態系統機能的重要元素。河口濕地生態系統是矽素研究的重要區域。近年來,互花米草入侵給河口濕地帶來一定的影響。本研究將以閩江口濕地為研究地點,開展土著種(蘆葦和短葉茳芏)和入侵種(互花米草)濕地矽的分布特徵及差異機制等方面的研究,並針對潮汐、鹽度、溫度等要素對植物吸收矽的影響開展野外試驗和室內模擬,揭示影響閩江河口濕地矽分布的主要因素和互花米草入侵對閩江河口濕地矽分布的影響機制。
結題摘要
本項目以閩江口鱔魚灘濕地為研究對象,分別在蘆葦、短葉茳芏和互花米草植被帶以及交錯帶的中心位置取樣,分析矽素在不同植被帶(包括植被各器官、土壤不同深度)在不同季節的時空分布特徵,分析潮汐、植物生長和枯落物分解釋放對濕地矽素分布的影響,同時在室內模擬高溫、低溫、鹽度和水淹時間等因子對枯落物分解釋放矽素的影響。結果發現:(1)鱔魚灘濕地土壤及間隙水的含矽量均呈現“夏秋高於冬春”的季節變化特徵;離海愈近土壤間隙水含矽量愈高,而土壤生物矽年均含量與距潮溝距離無明顯相關性,這說明植物類型、土壤理化性質、溫度和潮汐作用等因素均是影響閩江口濕地矽素分布的重要因素。(2)潮汐引起的水淹時間、乾濕交替等水文條件變化造成2014-2015年大潮月(10 月)濕地土壤及間隙水中矽含量均略高於小潮月(4月)。(3)呈帶狀分布的典型植被群落帶植物生物矽含量均低於交錯帶,且不同類型植物矽含量差異較大(p>0.05)。從空間來看,高潮灘不同植物生物矽含量均高於低潮灘。就不同器官而言,植物地上部分均高於地下部分,具體表現為枯體>莖>葉>根。短葉茳芏與蘆葦交錯帶地下根系生物矽分配比大於地上各器官,而典型群落帶植物生物矽分配比則與之相反,這說明交錯帶植物競爭對矽素在植物各器官中的分配有一定的影響作用。 (4)互花米草濕地土壤有效矽含量高於短葉茳芏濕地和交錯帶,隨時間變化含量相對穩定,但深度越大互花米草濕地土壤含矽量越高,這說明互花米草在穩定土壤有效矽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這可能為其有效入侵提供有利條件。(5)對於河口潮汐濕地,鹽度越高,枯落物的失重率和分解速率越低,枯落物分解釋放的矽越多。上述結果有助於更好地了解河口濕地矽素地球化學循環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