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台文學的文化親緣(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叢書)

閩台文學的文化親緣(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叢書)

《閩台文學的文化親緣(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叢書)》是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雙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台文學的文化親緣(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叢書)
  • 作者:朱雙一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1012621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叢書:閩台文學的文化親緣》不僅體現於兩地文人、作家之間頻繁密切的往來互動,更體現於兩地文學表現出的相同或相似的海洋性、邊緣性和多元反差性等地域文化特徵,以及它們共同的中華文化屬性。本書通過歷史上閩、台之間文人、作家交往互動、相互影響的實例,如明鄭時期鄭成功和“海外幾社”等對宋末福建“遺民文學”的承續,清代中葉福建文人到台灣擔任教職而建立以閩學為基本傳承的教化並以此對粗陋民風加以矯正,乙未後台灣文人內渡及閩台作家詩人的兩岸相互眺望,五四前後賴和、張我軍等在廈門接受新文化運動的洗禮,王夢鷗、姚一葦、余光中等當代台灣名家早年在廈大時的文學準備等,以及閩台文學在歷史敘述、宗教、民俗、語言和民性特徵等方面體現出的海洋性、邊緣性、多元反差性等共同的地域文化特徵,說明台灣文學和福建文學之間悠久、密切的文化親緣關係。本書的特點,是既收攏了比較全面的資料,又能對資料加以梳理和理論的觀照,形成一個系統的論述架構。這是著者一貫的學術個性,也本書最明顯的學術特點。本書結構嚴謹,材料翔實,文字流暢,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導論 閩台文化之特徵
第一節 種族、環境、時代三要素與區域文學特徵
第二節 閩台文化的地域特徵
第三節 閩台文化的核心要素及其中華文化屬性
第一章 海洋意識和遺民忠義傳統——明鄭前後閩台文學的初步遇合
第一節 抗倭靖海眺望台灣
第二節 遺民氣節一脈相承
第三節 東林後勁鄉愁文學源頭
第四節 從割據走向統
第二章 風土雜詠和儒學教化——清代中葉閩台文學的深層對接
第一節 發現台灣:風土雜詠詩風之流播
第二節 以閩學為基本傳承的教化
第三節 “家族文學”的形成及作用
第四節 儒學教化對於粗陋民風的疏導
第三章 主戰、內渡和近代變革——割台前後閩台文學的交流互動
第一節 近代閩台反抗外來侵略的“主戰”傳統
第二節 內渡和留台作家的互動及其民族氣節
第三節 走在中國近代變革前列的閩台
第四節 閩台詩壇唐宋詩風的起伏消長
第四章 新文化的衝擊和洗禮——現當代閩台作家的雙向環流
第一節 五四新文學的火種東傳
第二節 閩籍或經閩入台作家的貢獻
第三節 廈大校友中的當代台灣文壇名家
第五章 文化形態和民性特徵——閩台新文學中的歷史、宗教、民俗和語言
第一節 文學反映的閩台歷史及其相互關聯
第二節 福佬和客家:閩台民性特徵
第三節 佛教禪理在閩台文學中的投影
第四節 台灣新文學中的民俗描寫
第五節 閩南方言在台灣文學中的套用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朱雙一,福建師範大學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台灣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會長,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著有《彼岸的繆斯——台灣詩歌論》(與劉登翰合作)、《近二十年台灣文學流脈》(台灣版改題《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台灣文學思潮與淵源》、《海峽兩岸新文學思潮的淵源和比較》(與張羽合作)、《台灣文學與中華地域文化》、《百年台灣文學散點透視》、《台灣文學創作思潮簡史》,參與編撰《台灣文學史》、《台灣新文學概觀》、《台港澳文學教程》、《揚子江和阿里山的對話》、《中國文化中的台灣文學》、《文化親緣與兩岸關係》、《台灣百部小說大展》等書,並在海內外報刊發表學術論文或文學評論文章二百多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