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海峽兩岸閩南人同根同源,一依帶水,同說閩南語。首屆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於2010年2月27日在泉州隆重開幕。此後,結合海峽
論壇,每年都舉辦閩南文化節。
文化種類
南音
南音是泉州地區最具有文化氣息的傳統文化,是世界非物質文化傳承的代表。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譜”、“曲”三大類組成,是我國古代音樂保存
比較豐富、完整的一個大樂種。它匯集了盛唐以來中原雅樂之精華,後來又吸取了元曲、戈陽腔的特長,並與閩南的民間音樂融會一體而逐漸成為詞曲清麗柔曼、旋律纏綿深沉的美妙樂種,尤其長於抒發鄉人思親、遊子懷鄉的真摯情懷,那如怨如慕如絲如縷的聲音,猶如南國夏夜的玉蘭花香,一陣陣沁入人們如疾如醉的心田。由於南音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具有曲調優美、易學易唱的特點,因而在閩南和海外擁有眾多的知音。南音也稱“弦管”、“泉州南音”,是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的
中原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並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
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南音。
拍胸舞
“拍胸舞”發源於福建泉州,又稱“拍胸”、“打七響”、“打花綽”、“乞丐舞”,廣泛流傳於福建南部沿海泉州各縣區以及漳州、廈門、台灣等地區。尤其在泉州地方,大到政府舉辦的各種重大文化活動、大型文藝踩街,小到各部門單位的集會慶典,里巷鄉村民間的迎神賽會,以至普通百姓家的婚喪喜慶,無不隨處可見“拍胸舞”身影。“拍胸舞”成為泉州、閩南地區最普遍、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
惠安女文化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縣
惠東半島海邊的一個特殊的族群,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勤勞的精神聞名海內外。惠安女,從狹義上來說其實是惠東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東部
崇武、山霞、淨峰和小岞四個鎮,是地地道道的漢族。她們的服飾,也深深地影響著周邊的鄉鎮,
如東嶺、東橋和輞川等。據當地人說,幾百年前,她們由
中原移居於此,因海邊生活為防風而佩帶花色頭巾和橙黃色的斗笠,花巾上還有編織的小花和五顏六色的小巧飾物;上身穿著緊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臍;下身穿著特別寬鬆肥大的褲子,腰帶是扎在肚臍下面。
德化陶瓷
德化縣與
江西景德鎮、
湖南醴陵並稱
中國三大近代瓷都,是
中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德化窯是我國古代南方著名瓷窯,因窯址位於福建省德化縣而得名。
德化瓷的製作始於新石器時代,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技藝獨特,至今傳承未斷。它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品,與絲綢、茶葉一道享譽世界,為制瓷技術的傳播和
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享有"象牙白"、"中國白"和"國際瓷壇明珠"的美譽,成為
中國白瓷的代表。
習俗
2011年6月,與第三屆海峽論壇同步舉行的第二屆閩南文化節日前在福建泉州拉開帷幕。本屆閩南文化節以“弘揚閩南文化、增進交流合作、推動海西先行、加快泉州發展”為主題。
據悉,泉州於2010年元宵期間成功舉辦了首屆海峽兩岸閩南文化節,向海內外充分展示了閩南文化精神。而今,閩南文化正成為海峽兩岸人民相互了解、融洽感情的載體。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唐國忠表示:“閩南文化是海峽兩岸鄉親共同的精神家園,加快福建發展和海西建設,為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創造了更多的機遇。希望本次活動能有力促進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有力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向更廣範圍、更高層次邁進。同時,歡迎兩岸文化業界來福建視察,在海西這片熱土上尋找發展良機”。
舉辦情況
2012年在台灣舉辦
2012年4月28日至5月4日,2012世界閩南文化節在台灣舉行。泉州市長黃少萍,泉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教育工委書記陳慶宗率交流團赴台參加,並宣布2013世界閩南文化節在泉州舉辦。這也意味著閩南文化節活動將由兩岸分別舉辦,走向共同合辦、輪流舉辦。
在國際學術視野中瞭望閩南文化,探尋閩南語電影的市場潛力及合作空間,聚焦華商打拚故事和成功之道,參加2012鄭成功文化節、迎城隍活動、美食懷古之旅……連日來,交流團奔赴台南、金門、高雄、桃園等地,拜訪余光中等文化界人士,與活動主辦方和受邀前來的專家學者,圍繞閩南文化的內涵、價值、保護、傳播、創新等進行深入交流,並就泉台文化創意產業的合作對接進行積極接洽。
在交流與對話中,一種共識不斷凝聚、升華,大家認同:時至今日,閩南文化已不僅特指福建以南地區的文化。千年來,它隨著閩南族群的遷移,在台灣、日本、東南亞等地開枝散葉,並與海洋文化和各地文化演變融合,發展出新的氣象,成為東西方文明交匯的光點,具有世界性的意義。閩南文化也不僅是古老的南音、南拳等,它還代表著一種多元、開放、進取、和平的人文精神,一種面向未來、充滿活力的世界觀。
在閉幕式上,黃少萍代表泉州市人民政府,對活動的圓滿成功表示熱烈祝賀,向主承辦單位表達誠摯敬意,向關心和支持兩岸閩南文化交流、推動世界閩南文化傳承和發展的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她說,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台灣同胞祖籍地大多在閩南地區,兩岸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閩南文化以其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深深地紮根在台灣民眾生活之中,成為聯結兩岸同胞和海內外閩南兒女的重要精神紐帶。
泉州是閩南文化主要發祥地和文化遺產富集區,也是國家確定的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核心區,文化積澱十分深厚。愛拼敢贏、輸贏笑笑的閩南文化,推動泉州成為改革開放的“民辦特區”,連續13年位居福建經濟總量第一,並朝著海灣型宜居城市不斷向前。
長期以來,海峽兩岸都致力於推動閩南文化的傳承發展,泉州已成功舉辦兩屆閩南文化節和“鬧元宵·閩南文化周”等活動,取得良好效果。2012世界閩南文化節也在台灣掀起“閩南文化熱”,增進了兩岸和海內外閩南文化的交流,進一步推動閩南文化發揚光大。
2013年在泉州舉辦
2013年,“世界閩南文化節”活動將回到閩南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泉州。泉州市市長黃少萍說,泉州將辦出特色、辦出形象、辦出水平,讓閩南文化這朵中華文化的奇葩綻放得更加絢麗奪目,真誠歡迎世界各地的鄉親朋友前來參加。
2014年在澳門舉辦
2014世界閩南文化節在澳門舉行開幕式。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澳門中聯辦主任李剛,全國僑聯主席林軍,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書磊以及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130多個社團的1000多位嘉賓出席。
文化主題
“中華心·閩南情”
文化活動
世界閩南文化展覽會
開幕式暨文藝匯演
“閩南文化叢書系列”新書發布
“世界閩南風情”攝影展
“閩南文化的當代性與世界性”交流論壇
閩南文化交流論壇——學者專場研討會
優秀閩南文化藝術劇目展演
舉辦理念
2014世界閩南文化節的舉辦,將進一步推動澳門成為海內外閩南文化交流平台,為閩南文化傳承發展帶來更多機遇。